三星堆文明會師兩河文明 百餘件國寶輾轉3000公里9日晚抵達廣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四川新聞網德陽7月10日訊(記者 周鴻)司母辛鼎、大禾人面紋方鼎……今天,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廣漢三星堆博物館獲悉,來自黃河與長江流域百餘件商代文物精品已於昨晚運抵廣漢三星堆。

本月18日,將正式與公眾見面,展出時間為三個月。

據悉,2016年夏,系兩坑發現發掘30周年,為紀念這一重大考古發現,研究和展示三星堆青銅文化與中原及長江流域青銅文化的聯繫,揭示三星堆為代表的古蜀文明在中華文明起源發展中的重要性,為廣大遊客市民展現商代中國輝煌燦爛的青銅時代圖景。

三星堆博物館聯合湖北、湖南博物館等8家單位共同舉辦"青銅的對話——黃河與長江流域商代青銅文明展"。

百餘件兩河文明國寶昨晚抵達廣漢三星堆

18日展出持續三個月

據介紹,本展萃集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河南安陽殷墟遺址、湖北武漢盤龍城遺址、湖南寧鄉青銅器群等多處中國商代最具代表性的青銅文化遺址出土的精品文物135件,一級文物占比80%。

其中,來川展覽的文物中不乏如武丁婦好墓出土的武丁時期斷代標準器物——司母辛鼎,全國唯一以人面為飾的青銅鼎——大禾人面紋方鼎,與四羊方尊齊名的、最大的銅尊——犧首獸面紋銅尊,有「中國鐃王」美稱的象紋大銅鐃以及犧首獸面魚紋罍、金片綠松石鑲嵌龍形器等一批「國寶級」器物。

三星堆博物館負責人介紹,這次展出的文物涵蓋青銅器、玉器、陶瓷器等幾大類。

比如,將到三星堆展覽的銅鐃是於1983年在長沙市寧鄉縣月山鋪出土,是長沙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該器是目前所見銅鐃中個體最大的,被譽為"鐃王"。

這尊象紋銅鐃不僅形制、紋飾精美,時至今日,還能演奏出美妙的音符。

展品來川以陸運為主。

文物運輸自6月29日從北京起運,先後輾轉河南安陽、湖北武漢、湖南嶽陽、長沙,最後經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點交後於7月9日晚才運抵三星堆。

其中兩件剛從海南結束展覽的文物珍品緊急空運「支援」三星堆。

此次文物借展單位多、點交點廣、運輸路程及時期長,途中還經歷武漢特大暴雨影響,最終文物安然無恙運抵三星堆博物館。

接下來,三星堆博物館與參展館完成點交、入庫後,將緊鑼密鼓地展開布展工作。

此次文物布展工作面臨最主要的難點集中在兩個字:重、脆。

「重」是由於部分器物非常大,很多都是同類型器物中最大的,比如有『中國鐃王』美稱的象紋大銅鐃重達220公斤;「脆」則因為很多本來就很重的重器又是由很多碎片修復而成,如最大的青銅尊——犧首獸面紋銅尊則是經200多片碎片修復而成。

「我們將與前來協助布展的文物原單位文保陳列專家一起,借鑑原單位搬運方法,認清修復接口,找准承力點,同時對部份重點器物將製作專門的搬運工具及輔助展具,最大限度地保護文物不受損傷」。

三星堆博物館陳列部部長余健針對布展難題已做好預案。

據悉,本展覽將於18日正式與公眾見面。

"展出時間為3個月,對市民和遊客免費開放。

"三星堆博物館宣傳部負責人林維介紹,展覽從7月18日開始,持續到10月,期間,市民或者遊客購買5元的遊園票,就可以入園免費看文物展。

部分展出國寶:全國唯一以人面為飾的青銅鼎——大禾人面紋方鼎亮相

廢銅倉庫發現國寶差點被扔進火爐熔掉

大禾人面紋方鼎

到目前為止,大禾人面紋方鼎是全國唯一以人面為飾的青銅鼎。

有意思的是,這個國寶曾經差點被扔進冶煉廠被爐火熔化,幸好被湖南省博物館派駐到廢銅倉庫揀選文物的師傅發現,才保存到現在。

據了解,大禾人面紋方鼎高38.5厘米,長29.3厘米,寬23.7厘米,時間為晚商,現藏湖南省博物館。

約在1958-1959年左右,中國湖南寧鄉縣黃材鎮炭河裡鄉勝溪村一個叫新屋灣的地方,一位農民在挖地時發現了這件人面方鼎。

大禾人面紋方鼎呈長方體,兩耳直立,四柱足裝飾獸面紋,器腹四面各裝飾一張高浮雕人面,人面臉型方圓,高顴骨,隆鼻,寬嘴,雙目圓視,雙眉下彎,雙耳捲曲,額部兩側有雲雷紋以及象徵性的角、爪作裝飾。

在鼎腹內壁近口沿處有銘文「大禾」二字,其用途可能與祭天祈求收穫有關。

商、周青銅器常以獸面作主題紋飾,此鼎是目前全國唯一以人面為飾的青銅鼎,究竟為何採用如此寫實的人面紋作主題裝飾,仍是個謎。

出土後的大禾人面紋方鼎並沒有引起這位農民的特別注意,不久,他把這件器物連同他們家的一堆廢鐵賣給了收廢品的人。

那個年代正是全國人民大煉鋼鐵的年代,金屬製品是重要的回收物資。

因此,大禾人面紋方鼎長沙毛家橋廢銅倉庫。

幸運的是,這件器物的一塊殘片被湖南省博物館派駐到廢銅倉庫揀選文物的師傅發現了。

於是,他們跟蹤追擊,找到了10多塊,經初步拼對與研究,發現只缺一條腿與底部。

器物運到館裡後,修復師傅張欣如馬上對其進行了修復。

有意思的是,隔了二年,殘缺的一腿也找到了,於是用這條正宗的腿換下了假腿。

另外本次還將展出象紋大銅鐃,時間為晚商。

大銅鐃具有強烈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出土最多,是南方青銅器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鐃體形巨大,通寬69.5厘米,通高103.5厘米,重221.5公斤,是迄今為止我國最重的一件,被譽為「鐃王」、「商樂之王」。

象紋大銅鐃

據悉,1983年,湖南省寧鄉縣一位姓馬的村民干農活種紅薯時無意中挖到的。

當時,不認識器物的馬姓農民叫來周邊干農活的村民。

大家都說不準器物是什麼東西。

這時,一位老人說40多年前在離這200多米的地方曾發現一件著名的青銅器——四羊方尊,由此推斷該器物應該是件珍貴的文物。

於是,馬姓農民立即聯繫的縣裡的文物部門,文物部門立即展開發掘,但只發掘了此件器物。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銅鐃的廣泛使用開始於商代晚期,是當時重要的打擊樂器。

演奏時,用木槌輕輕敲擊鐃的鼓部使可發出洪亮悠長的共嗚聲。

此件大銅鐃是作為單件樂器使用,後來隨著青銅冶煉技術的提高,成組的編鐃出現。

西周中期以後,銅鐃逐漸發展成甬鍾,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甬鍾演變成家喻戶曉的編鐘。

在商代,銅鐃還作為軍隊中傳播號令的作用。

成語中「嗚金收兵」的中的「金」指的就是鐃。

(圖據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國寶級青銅器齊聚三星堆

廣州日報訊(記者金葉)7月18日至10月18日,來自全國各地的青銅文物齊聚三星堆博物館,舉辦「青銅的對話·黃河與長江流域商代青銅文明展」。 本展萃集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河南安陽殷墟遺址、湖北武...

岳陽博物館鎮館之寶 赴川訴說「青銅往事」

紅網岳陽站7月8日訊(分站記者 周小平)7月7日,湖南省岳陽博物館鎮館之寶、國家一級文物犧首獸面魚紋罍起運赴川,將參加廣漢三星堆博物館主辦的《青銅往事——黃河與長江的青銅文明對話》展覽。三星堆祭...

上百件國寶級文物齊聚三星堆

近日,來自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殷墟博物館、武漢盤龍城遺址博物館、長沙市博物館、岳陽市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等文博單位代表齊聚三星堆博物館,為「青銅的對話·黃河與...

今日聚焦:今天去三星堆看國寶!

今天是2016年07月18日 星期一農曆丙申年六月十五德陽:26~22℃ 中雨轉小雨空氣品質:65 良「黃河與長江流域商代青銅文明展」開展出土於河南安陽的司母辛方鼎和出土於湖南寧鄉的大禾人面紋方...

展現大格局下文明對話的展覽是什麼樣的?

7月18日,來自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殷墟博物館、武漢盤龍城遺址博物館、長沙市博物館、岳陽市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等文博單位的135件精品文物齊聚三星堆博物館,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