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入川 大禾人面紋方鼎要和三星堆面具拼顏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全國唯一以人面為飾的青銅鼎——大禾人面紋方鼎。

三星堆縱目面具。

司母辛鼎。

鐃王——象紋大銅鐃。

百餘件「國寶」文物運抵三星堆,將於7月18日與觀眾見面

「輕點,慢點,等一下,放穩了……」7月10日上午9點,廣漢,三星堆博物館,來自全國各地的國寶級文物在這裡點交,它們將在18日與觀眾見面。

當包裝箱打開、一層層防護層拆開後,精美的文物露出了真面目,「鐃王」象紋大銅鐃、大禾人面紋銅方鼎……在一陣陣驚嘆聲中,100多件國寶級文物移交到三星堆博物館工作人員手中並送進庫房,這些文物都是商代時期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中最具代表性的,比如這件人面紋銅方鼎,就是全國唯一以人面為飾的青銅鼎。

據介紹,這些文物最早一批是6月29日從北京出發,輾轉經過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後,最終在7月9日晚上抵達四川廣漢。

據了解,上百件來自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商代國寶級青銅器,是首次在一起聚集,將於7月18日與四川觀眾見面,被業內稱作檔次最高的一次「青銅對話」。

青銅對話/

百餘國寶 聚集三星堆

從6月開始,三星堆博物館文保中心的郭漢中和幾位同事便開始與北京、河南、湖北、湖南等地的博物館聯繫,他們要借這些地方的館藏文物來展出,而且所借的不少都是國家一級文物,主要是青銅器。

「黃河與長江流域商代青銅文明展,以前沒有搞過,我們就想借著三星堆兩個祭祀坑發掘三十周年這樣一個時間節點,來一次青銅的對話。

」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介紹說,穿越三千年歷史長河,重回青銅時代,「不論是中原文明還是南方文明,通過這些器物,可以看出當時的文明發展程度。

據介紹,參與青銅對話的文物總共有135件,其中80%都是國家一級文物,主要來自河南安陽殷墟遺址、湖北武漢盤龍城遺址、湖南寧鄉青銅器群、金沙遺址等中國商代最具代表性的青銅文化遺址。

據朱亞蓉介紹,這些國寶級文物,有武丁婦好墓出土的司母辛鼎、全國唯一以人面為飾的大禾人面紋方鼎、與四羊方尊齊名的最大的銅尊犧首獸面紋銅尊、最大的鐃象紋大銅鐃以及犧首獸面魚紋罍,「也就是我們平日裡稱的尊王、鐃王、罍王。

據介紹,湖北盤龍城出土的金片綠松石鑲嵌龍形器是出土後的首次展出,「我們認為盤龍城是商文化或者說中原文化南下進入長江流域的第一個點,由此開始了商文化的南傳和交流。

」朱亞蓉說,這些商代的青銅器能夠同台展出,不僅對觀展的人,對於我們研究人員來說,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湖北省博物館青銅器研究館員袁鑫介紹說,當時三星堆要借展文物,湖南省博物館非常重視,挑選什麼樣的文物參展,最後一致認為,大禾人面紋方鼎合適,「人面紋方鼎與三星堆的面具文化有相似的地方,我們這個人面比較接近寫實,三星堆的面具很誇張,放一起展出,對比強烈。

袁鑫介紹說,方鼎上的人面被認為是3000年前湖南人的模樣,「有一種說法是該人面為女性,或為當時湖南一方國的首領,該方國可能是母系氏族。

而對於另外一件來自湖南的國寶——象紋大銅鐃,長沙市博物館青銅器研究專家潘鈺表示,樂器類青銅器是南方青銅器的一個代表,這個銅鐃現在依舊能夠演奏,「另外一個坑出土的9件銅鐃現在做了一套複製品,演奏效果很好。

潘鈺說,這次商代黃河流域的青銅器與南方長江流域的青銅器在一起展出,對於文化的交流、思想的碰撞非常有意義。

國寶入川/

一路小心躲開暴雨襲擊

上百件國寶,分布於不同的城市,要讓它們出現在一個地方,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文物運送的時間、路線都是保密的,只有我們的主管和委託方知道,就連其他的同事也不能說,並且車廂全程恆溫。

」據負責文物運送的專業公司職員馬聯軍介紹,這批運送到三星堆的國寶,6月29日從北京出發,先後輾轉河南安陽、湖北武漢、湖南長沙、岳陽等地,最後經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於7月9日晚上抵達三星堆博物館。

據馬聯軍介紹,文物運輸這次走的是全高速,運輸車只能在博物館停,「我們第一站就到了河南省博物館,將車停在他們的監控點內,確保安全。

對於文物的運輸包裝,馬聯軍說,這次運送的文物主要有兩個特點,一個是重,一個是脆,「部分器物特別大,比如鐃王有220多公斤,我們只能藉助專業的起重設備來進行吊裝。

脆,則是因為很多文物都是由碎片拼接修復而成,稍不注意可能會造成二次損害,比如尊王犧首獸面紋銅尊就是由200多片碎片修復而成。

馬聯軍說,為了保證文物裝箱能夠尺寸合適、穩固,他們除了要提前看文物的參數外,必要的時候還要對文物進行測量,「和博物館進行商量,在得到他們的同意後,對文物進行測量,從而更好地製作包裝箱和相關固定裝置。

文物上路,馬聯軍說,最擔心的就是天氣,「雖然我們也會提前看天氣預報,但是湖北和湖南的暴雨還是比較擔心。

據馬聯軍介紹,總的來說,他們這一趟還是很順利的,雖然經過湖北和湖南都遭遇了暴雨的襲擊,但是他們都錯開了,沒有被圍困,「7月5日我們早上6點過就離開湖北了,避開了大暴雨。

據郭漢中介紹,他們從湖北盤龍城離開後,就聽說暴雨來了,「博物館外面全是很深的水。

而他們離開長沙後,才聽說此前經過的一座橋被水淹了。

所幸最終,文物安然無恙運抵三星堆博物館。

7月10日,馬聯軍和同事將文物從運輸車上轉移到三星堆博物館文保中心後,便與委託方和接收方三方點交,當一件件精美的文物拆去包裝出現在人們面前時,現場發出陣陣驚嘆聲。

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說,一些文物她也是第一次看見。

國寶檔案

大禾人面紋方鼎

商代的青銅器,通高38.5厘米,口長29.8厘米,寬 23.7 厘 米 ,約1958-1959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材鎮炭河裡鄉。

顏色碧綠,器身略呈矩形,器身外表四周飾半浮雕人面。

人面周圍有雲雷紋,人面的額部兩側有角、下巴兩側有爪。

鼎腹內壁鑄「大禾」兩字銘文,因此被稱為大禾方鼎。

據介紹,這是全國唯一一個以人面為紋飾的方鼎。

對於該人面紋飾,有學者認為其寬圓臉龐、眉如新月、唇厚無須,是女性的面相。

並由此推論該方國是女權的天下,其統治者是女性,為母系氏族社會。

運輸:剛在海南結束展出,空運四川。

司母辛鼎

通高80.1厘米,口長64厘米,寬48厘米,長方形口,短沿方唇,立耳,直腹平底,柱狀空心足。

口下四面及轉角飾獸面紋,雷紋作地,腰邊底飾乳丁,足上部獸面醒目。

出自商代第二十三王武丁的配偶「婦好」之墓,墓中所出精美的隨葬品是武丁時期的斷代標準器物,反映了武丁一代在文化藝術上的傑出成就。

運輸:從北京吊裝在木箱裡固定好後,用運輸車從高速路運往四川。

象紋大銅鐃

高103厘米,重達221公斤,是長沙市博物館最重要的藏品,被譽為「中國鐃王」。

這尊象紋銅鐃不僅形制、紋飾精美,時至今日,還能演奏出美妙的音符。

古鐃出土後,著名音樂家譚盾曾為大鐃測音,張藝謀的電影《英雄》里可以感受到大鐃渾雄的韻律,部分場景中,還能看到古鐃的身影。

運輸:為此次運送四川展出的最重的國寶級文物,藉助專門的吊裝設備,裝箱後經過車輛陸路運送四川。

華西都市報記者唐金龍攝影報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青銅國寶集結號:一場跨越時空的美麗邂逅

輕點,慢點,等一下,放穩了……」7月10日上午9點,廣漢,三星堆博物館,來自全國各地的國寶級文物在這裡點交,它們將在18日與觀眾見面。當包裝箱打開、一層層防護層拆開後,精美的文物露出了真面目,...

國寶級青銅器齊聚三星堆

廣州日報訊(記者金葉)7月18日至10月18日,來自全國各地的青銅文物齊聚三星堆博物館,舉辦「青銅的對話·黃河與長江流域商代青銅文明展」。 本展萃集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河南安陽殷墟遺址、湖北武...

上百件國寶級文物齊聚三星堆

近日,來自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殷墟博物館、武漢盤龍城遺址博物館、長沙市博物館、岳陽市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等文博單位代表齊聚三星堆博物館,為「青銅的對話·黃河與...

展現大格局下文明對話的展覽是什麼樣的?

7月18日,來自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殷墟博物館、武漢盤龍城遺址博物館、長沙市博物館、岳陽市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等文博單位的135件精品文物齊聚三星堆博物館,呈...

今日聚焦:今天去三星堆看國寶!

今天是2016年07月18日 星期一農曆丙申年六月十五德陽:26~22℃ 中雨轉小雨空氣品質:65 良「黃河與長江流域商代青銅文明展」開展出土於河南安陽的司母辛方鼎和出土於湖南寧鄉的大禾人面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