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一座54米小山,考古隊說是戰國墓,挖開一看大喜,是一座王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讀:京杭大運河南起浙江的杭州,一路蜿蜒向北流經一千七百多公里到達北京,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

如果坐船沿大運河一路北上,在途徑江蘇省徐州市北郊之時,就會見到在大運河的北岸,有一座海拔只有54米的小山丘。

因為地處洞山村北面,所以當地人稱之為「北洞山」。

1954年,國家為了增加大運河的運輸能力,開始對大運河進行系統的工程改造,村民在北洞山上取土的時候,意外發現了一座古墓,便立刻上報給了當地文物部門。

考古專家趕到現場之後發現,村民挖出的是一段古墓的墓道,對墓道進行清理之後,考古隊在墓道的石壁上發現了多處古人題字。

考古隊根據石壁上的內容,推斷這是一座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墓,墓主人是宋國司馬大夫桓魋。

由於村民只是挖出了墓道,古墓並沒有被完全破壞,所以在勘察完成之後,考古隊將墓道進行了回填。

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之後,北洞村響應國家號召大力發展經濟,村民開始在北洞山上開採石料出售。

在一次開山炸石之時,村民又一次炸開了山中的古墓,並且有村民進入到古墓中,發現了很多陶俑、銅錢,還有兩枚寫有「楚宮司丞」、「虹之左尉」的印章。

考古隊聞訊再次出動來到洞山村,由於這次炸石已經將古墓入口完全破壞,在得到上級部門同意之後,考古隊立刻對古墓進行搶救性發掘。

本來考古隊認為這是一座春秋戰國時期普通的貴族墓葬,可當他們打開墓門進入古墓之後,立刻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整座墓葬鑿山而建,由墓道、主體墓室和附屬墓室三部分組成,大小石室一共19間,而且完全按照陽間「人字形」住宅的形制修建。

此時考古隊員才知道先前的推斷是完全錯誤的,春秋戰國時期的普通貴族根本沒有能力修建如此規模的大墓。

通過墓中出土的文物和相關文獻記載,考古隊認定這座大墓的年代是西漢時期,墓主人很可能是楚王劉郢。

史書記載徐州古城彭城,是西漢諸侯國楚國的國都,歷任楚王死後全部葬在徐州附近,至今徐州近郊已經發現多座楚王墓。

北洞山楚王墓除了主體的側室、耳室、前堂、後寢之外,還建造了大量的附屬建築,包括儲藏室、更衣室、浴間、廚房、井、灶、廁所等應有盡有。

可以想像,兩千年前楚王為了死後能夠繼續享用人間的榮華富貴,不惜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按照人間的標準修建了規模宏大的陵墓。

雖然古墓歷史上多次被盜,但還是出土了數千件精美的文物,這讓考古隊員都興奮不已,其中最珍貴的就是發現了王侯一級才能使用的玉衣。

考古專家介紹說,北洞山楚王墓的規模比徐州任何一座楚王陵都要大,甚至超過了著名的滿城漢墓。

而且它也是目前中國發現的,結構最複雜的漢代墓葬。

但由於北洞山附近離徐州市區較遠,相比位於市區的獅子山、龜山漢墓,這裡顯得非常冷清,很少有人知道,現在陵墓只有一個看門人,門票僅僅8元而已,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

參考文獻:《北洞山漢墓發掘報告》《漢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