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坊七巷:在城市中心 守望閩都的文脈與鄉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

從城市上空俯瞰福州,一片黛瓦相連的古民居建築群,在喧囂的市中心靜靜散發光芒。

坊巷悠悠,庭院深深。

以南后街為中軸,西邊三座坊、東邊七條巷,串聯起200多座古民居。

古時,這片街區聚居著士人階層的幾大望族,親密無間、詩書傳家,孕育了一批近現代史上的名士,如林則徐、沈葆楨、嚴復、林覺民、冰心等。

26年前,在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主持下,一場搶救林覺民故居的緊急行動,讓三坊七巷保住了文脈,留住了鄉愁。

閩都之光,薪火相傳。

如今,中國歷史文化街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等榮譽加身的三坊七巷,其文化之魂正以愈加鮮活的形式,感染並啟發著本土居民與海內外的賓客……

薪火相傳 建章立制給力長效保護

經歷晚清時期的鼎盛後,上世紀20年代開始,由於種種歷史原因,三坊七巷開始逐漸衰敗,很長一段時間裡遭到忽視。

直到1990年,一家房地產公司的介入,讓三坊七巷再次成為公眾的焦點。

得知市文保單位林覺民故居面臨被拆的命運,1991年3月10日,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親自主持召開福州市委市政府文物工作現場辦公會,決定對林覺民故居進行保護和修繕,並議定了影響深遠的「四個一」機制——成立一個文物局、一支考古隊,增加文物部門一顆「印」、每年安排文物修繕經費100萬元。

「『四個一』機制,為福州市保護文物以及歷史文化名城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重視文物保護的理念在福州城市發展中一脈相承、一以貫之。

」福州市文物局局長吳聿建說。

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引領三坊七巷保護。

《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條例》《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和《福州市三坊七巷保護規劃》等規章規劃,多次修訂、完善、提升,制度化保護文化遺產。

「十幾年來,三坊七巷保護規劃的理念不斷提升、範圍不斷擴大、力度不斷加大,從普通的文物保護規劃提升為文化遺產保護規劃。

」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員會(三坊七巷管委會)主任楊勇說。

延續「四個一」保護機制,加大保護力度。

2015年11月20日,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員會掛牌成立,作為福州市政府的派出機構,負責統籌規劃、綜合協調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資源的保護、管理和利用工作。

「這一機構的設置在全國也屬少有,而且,人員屬於公務員編制,體現了福州市委、市政府對文化遺產及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高度重視。

」楊勇說。

保護修復 「中國歷史街區的典範」

坐落於郎官巷的二梅書屋始建於明代。

走進東落二進院,院門上方的一幅藍底門楣壁畫,精緻勾勒出僧人、古寺、樹木等圖案。

「在保護修復二梅書屋的壁畫時,我們發現這幅門楣壁畫與斯里蘭卡國家博物館保存的《鄭和布施錫蘭山佛寺碑》內容高度吻合,由此我們推測,明代二梅書屋的家族成員中,很可能有人參與了鄭和下西洋的隊伍。

」承擔三坊七巷古建築壁畫保護修復的西安文物保護修復中心修復研究部主任楊秋穎說。

正因為他們的精心考證,才讓這幅壁畫重現光彩,並有可能成為福州「海絲」榮光的又一見證。

2007年以來,福州市投入40多億元,按照「政府主導、居民參與、實體運作、漸進改善」的指導思路,全面保護和修復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

每一處文保與歷史建築的保護修復,不單是對技術的考驗,更需要對歷史文化的充分考證,凝聚著政府部門、專家學者、技術人員的大量心血。

三坊七巷古建築宅院的壁畫,代表了福州民居建築裝飾的藝術成就,但歷經時代風雨,完整保存下來的已不多見,修復難度大。

在林聰彝故居正座一進院,南面照牆上的古代瑞獸「獬豸」彩繪栩栩如生。

楊秋穎介紹,2008年修復工程開始前,牆面斑駁脫落,圖案模糊難辨。

他們請來了林聰彝後人回憶圖案,經過十多次修改,「獬豸」最終成型。

2012年,三坊七巷古建築壁畫保護修復工程榮獲「2011年度全國十大文物維修工程」稱號,這也是福建省文物修繕工程首次獲得全國「十大」稱號。

2016年1月,三坊七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授予「2015年度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

亞太遺產保護獎評選委員會認為:「三坊七巷的復興,從即將拆除重建的命運中挽救了這片城市歷史街區,推動了人們對這片中國古代坊巷遺存重要價值的認同。

這項歷時近10年的保護工程,最終實現了社區生活的復甦,成為中國歷史街區的典範。

創新利用 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

」2013年12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

如今,進入「後保護時代」的三坊七巷,正在探索一條推動閩都文化「活起來」的可行之路。

「近年來,我們通過設立空間展示、舉辦文化活動等方式,讓三坊七巷、閩都文化活起來,影響和感染更多人。

」福州三坊七巷保護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謝謙華說,目前,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內,文化業態空間占比超過65%。

同時,他們推出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三坊七巷在旅遊的功能之外,更加凸顯文化體驗、文明傳承的價值。

「萌娃集市」為孩子們提供了動手、交流的平台,青年創客在此緊密互動、對接項目、追逐夢想,一場場展覽、講座為市民奉上精神盛宴……

很多民間人士也在積極努力。

在南后街7號院落,福州人鄭志宇構造了一個「嚴復世界」:嚴復翰墨館與生平館展示著其珍貴墨寶與相關作品,「嚴校長的故事」文創主題商店深受年輕人青睞;嚴復書院開展全民閱讀等社會公益活動,讓更多中小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嚴復曾提出『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的主張。

我們想打破時空的藩籬,讓嚴復的思想活起來。

」嚴復翰墨館館長鄭志宇說。

「按照歷史文化街區定位,合理規劃功能布局,加快街區保護修復,不斷提升三坊七巷的整體品位。

」福州市領導表示,將加快補齊短板,完善功能配套,進一步改善周邊交通狀況。

建築大師貝聿銘曾說:「一座城市如果沒有了舊的痕跡,就好比一個人失去了記憶。

」跨過歷史洪流、承載千年記憶的三坊七巷,曾經見證了福州文化的鼎盛,孕育了閩都兒女的文脈,而今又緊跟時代步伐,讓福州愈加煥發生機、流光溢彩。

(責編:陳楚楚、吳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