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大大為什麼要保護「南方周口店」?因為文明起源可證明同根同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評價一個制度、一種力量是進步還是反動,重要的一點是看它對待歷史、文化的態度。

習近平1991年任福州市委書記時,曾在福州市三坊七巷召開的文物工作現場辦公會上這樣說。

那個時候,正是福州城市建設的興盛期。

這片位於中心城區、覆蓋38公頃的古建築遺存,興建於晉、唐,輝煌於清代及民國,是國內現存規模最大、保護最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現存古民居約270座,其中有林則徐、嚴復、沈葆楨、陳寶琛、林覺民、冰心等人的舊居。

林覺民故居,後來也是著名作家冰心的故居,是福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但在1989年,福州市有關部門批准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拆除林覺民故居部分建築,準備建設商品房。

福州市政協委員寫信給剛到任不久的市委書記習近平反映這個問題,習近平立即讓人核實並要求暫緩拆遷。

1991年3月10日下午,福州市委市政府在林覺民故居召開文物工作現場辦公會,習近平親自主持。

在林覺民故居二進大廳廊前,習近平問時任福州市博物館館長的黃啟權:「老黃,這裡是不是林覺民故居?」黃啟權回答:「對,我們站的地方就是林覺民故居的大廳。

」「好,我們就決定把它保護下來,進行修繕。

」習近平話語簡潔。

林覺民故居修繕完成,並闢為福州市辛亥革命紀念館對外開放。

開館當天,習近平除了參加剪彩儀式,還親自給省外客人當起了講解員。

開館一個月內,他又三次來到這裡了解觀眾反應。

當時,包括林則徐故居、出生地以及紀念館在內的許多遺蹟,都存在年久失修、損毀嚴重、房舍被侵占等問題。

位於福州市中山路左營司巷的林則徐出生地,出讓給了一家房地產公司,計劃興建高級商住樓「則徐花園」。

在習近平的推動下,福州市以1200萬元的補償收回了這塊地。

一個月後,林則徐出生地暨幼年讀書處修復工程開工典禮舉行,1997年6月竣工。

兩次儀式,習近平都親自參加。

2015年1月,《福建日報》刊登萬字長文,回溯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關注文化遺產保護的往事。

比如用搪瓷燒制「福州市名人故居」銘牌,從速保護一批名人故居。

這些故居中的絕大部分,當時還不算文保單位,原則上不受文物法保護。

而被稱為「福州瓷牌」的銘牌,使它們在城市建設中免於被拆的命運。

福州全市每年的文物修繕經費,以前只是從城市維護費中列支8萬元,1991年起,此項費用每年市財政撥款100萬元,此後逐年增加。

福州市還在福建省率先成立了市級文物管理局、建立福州市考古隊,這支長於水下考古的專業團隊,後來成為西沙水下考古、「南海一號」沉船遺址、平潭「碗礁一號」等水下考古發掘的骨幹力量。

就任福建省省長後,2000年元旦,習近平發布省長令:保護三明市萬壽岩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當時這處遺址尚未定為文物單位,一家大型企業即將在那裡炸山開礦,習近平緊急批示企業「立即停止爆破」,要求當地政府加強保護。

而這一遺址,把福建有人類活動的歷史提前了十幾萬年,也證明了閩台同根同源的密切關係,號稱「南方周口店」。

2002年4月,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福州古厝》一書,習近平為該書作序,2015年1月6日,《福建日報》重發此文。

文中說,古建築是科技文化知識與藝術的結合體,也是歷史載體。

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

「保護好古建築有利於保存名城傳統風貌和個性。

現在許多城市在開發建設中,毀掉許多古建築,搬來許多洋建築,城市逐漸失去個性。

」他寫道,「發展經濟是領導者的重要責任,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傳統街區,保護好文物,保護好名城,同樣也是領導者的重要責任,二者同等重要。

應該說,自改革開放起至今,中國地方官員在這30餘年裡,一直面臨著如何協調歷史與現實的問題——GDP要上升,城市要改換新貌,文化遺產究竟是障礙還是資源?如何選擇,其中既有政績觀、義利觀的問題,更是對執政者文化素養、歷史意識的考驗。

擔任浙江省委書記後,習近平對待文化遺產的態度一以貫之。

距今約8000年的蕭山跨湖橋遺址,因出土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而聞名。

習近平參觀獨木舟時,一批攝影記者腳踏在遺址上拍照,習近平為此發了火。

他說,拍照是小事,文物保護是大事。

2002年西湖免費開放後,習近平曾三次向杭州西湖管理部門建議:一是西湖邊公共廁所24小時免費開放;二是遊船船頭增設橡膠輪胎,以免損傷橋洞;三是景區長椅保持一定的間距。

「他考慮到西湖邊的戀人很多,如果椅子之間距離太近,戀人們反而會感到不自在」。

「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

2014年2月25日,已經是中國最高領導人的習近平,在北京考察工作時這樣強調。

這次他考察的主題正是城市歷史文化,行程中安排了首都博物館、南鑼鼓巷等地點。

習近平的歷史觀,除了前述的開放、包容、不隔斷歷史之外,作為長期深耕基層的政治家,他還很善於為歷史觀的落實找到具體實在的載體,並且能超越經濟指標的誘惑,一以貫之。

正如著名建築學家、兩院院士吳良鏞所說,每一個民族的文化復興,都是從總結自己的遺產開始的。

轉自學習時報公眾號文章《一介儒生的文化情結——《習近平時代》選載》

支持文化復興,天下大同!歡迎讚賞

關注大同思想網

聯繫電話丨微信:

18670082891

歡迎向大同思想網公眾號投稿:

[email protected]

大同思想網:

http://www.dtsxw.org/

點讚的小手讓我看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姚遠:要做保衛古城的鬥士

光明網06-03 11:49顯示圖片知道要接受採訪,姚遠有點不好意思地微低下頭,笑笑說:「其實我的經歷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他用手扶了扶眼鏡邊,直視著我,說:「我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鏡片後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