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寧陵發現多件精美石刻 陵墓主人是李世民祖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唐陵石刻以翼馬最為精美,也是很多唐代帝王陵的標配,但在早期唐陵中,放置翼馬的位置卻出現過獨角獸石刻,這是為何?目前正在進行考古工作的唐世祖興寧陵也出現了不同於翼馬的獨角獸石刻。
新發現9件精美唐代石刻
興寧陵為唐高祖李淵父親、唐太宗李世民爺爺李昞的陵墓,位於咸陽市渭城區後排村北。
昨日記者在現場看到,興寧陵西北距漢高祖劉邦的長陵約1公里,西距秦咸陽城一號宮殿遺址約2.5公里,南隔渭水與唐長安城遙遙相望。
作為「唐陵大遺址保護項目」的重要內容之一,2010年、2014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先後兩次對興寧陵陵園遺址進行了全面考古調查與勘探,初步搞清了陵園的整體結構布局,為陵園遺址整體保護規劃提供了詳細的基礎資料。
2016年考古工作主要是對陵園石刻及部分建築基址進行發掘清理,以進一步驗證勘探結果的真實性。
目前第一階段石刻發掘清理工作已經結束,弄清楚了神道石刻的數量與分布。
從目前考古發掘掌握的情況看,興寧陵神道從南向北依次排列8對石刻,原本應該有20件,分別是1對石柱、1對獨角獸、2對石馬並牽馬人、3對石翁仲、1對石獅。
原地面保存有8件石刻,本次新發現石刻9件。
遺憾的是,從發掘情況看,有兩件牽馬人石刻和一件石翁仲整體遺失。
17件石刻分早晚兩期完成
史書記載,唐世祖李昞是唐太祖李虎的第二子,卒於北周建德元年(公元572年)。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稱帝後的李淵追封其父為世祖元皇帝,葬興寧陵。
主持此次發掘工作的興寧陵考古隊隊長田有前說:「這17件石刻從造型、藝術風格上看,並非一次雕鑿,而是分為早晚兩期完成。
石獅和獨角獸為唐早期的石刻,石獅與三原李壽墓門前的石獅類似;獨角獸則與西魏文帝永陵前的石獸相似。
這幾件石刻具有明顯的唐早期的風格。
其餘石柱、石翁仲及石馬均為晚期的石刻。
」
根據以往唐陵石刻的研究結果顯示,唐陵石柱底座在玄宗前為蓮花座,玄宗時期為覆缽形基座,而此次發現的唐陵石柱的基座是覆缽形。
根據李昞的身份推斷,這應該是後期完成的。
田有前介紹,唐陵石翁仲呈左文右武排列的情況也現於玄宗泰陵時期,就此判斷這些石翁仲也是後期完成。
田有前推測,神道石刻分兩期完成的現象,可能與史料中記載的唐玄宗時期對歷代唐祖陵的一次大規模祭祀有關。
陵園內發現戰國時秦歷史遺存
唐代石刻雕刻精美、大氣,這也致使其成為偷盜重災區。
以往很多牽馬人的石刻頭像在發掘時就已經不見蹤影,導致一些唐陵牽馬人的樣貌很長時間都顯得撲朔迷離。
在這次的發掘中,出土的3對石翁仲中有一件整體丟失,其他的也全部丟失了頭部。
發現的兩對石馬中本該有4個牽馬人,但遺憾的是也有兩件整體不知所蹤,剩下的也都殘缺不全。
除石刻外,本次發掘過程中在陵園一角一處建築基址上還發現了戰國秦的陶窯,以及大量的建築材料等遺存。
田有前說:「根據以往對唐陵規制的研究,當初判斷這裡應該是一處闕樓的遺址。
但是就目前探方中呈現的情況以及綜合曆年的考古調查發現,此地正位於秦咸陽城遺址的保護範圍內,這處陶窯和這些戰國秦時期的建築構件殘塊是否與秦咸陽城遺址有關,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
目前興寧陵的發掘工作還在進行中,本報將持續關注此次發掘工作。
考古發現唐中宗定陵神道18對石刻破碎嚴重
新華社西安2月25日電(記者馮國)在2015年度的考古勘探和發掘過程中,陝西考古人員對唐中宗李顯的定陵神道遺址進行清理,發現其原來擁有18對36件石刻。除個別保存較好外,大部分都已被毀為破碎石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