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二十年:告別孤獨,迎來狂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1997年發展至今,網絡文學走過二十年,迎來光輝的蛻變,孤獨寫作與閱讀的時代一去不返了。

8月11日至13日,首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在北京拉開帷幕,大會開幕式暨中國網絡文學高峰論壇由光明網承辦,將為各方重新認識網絡文學、構建網絡文學評價體系提供有益思想文化方面的參考,有效促進網絡文學精品化、高端化生產。

至今,網絡文學已走出孤獨的寫作時代,迎來資本的黃金時代,曾經處在邊緣不受重視的網文正逐步走到舞台中央。

2000年,今何在的《悟空傳》出版,作者站在現代人的角度,塑造了從黃粱一夢中醒來的孫悟空,講述了對命運抗爭的故事,這部爆款IP於今年被改編為電影上映。

「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這些「中二」的話,被讀者們懷念至今。

《悟空傳》里的故事有時候已經不那麼重要了,而對讀者來說,這本書里一定能找到幾段引起強烈的共鳴,想起少年時的夢想。

「網紅」盜墓懸疑小說《盜墓筆記》由南派三叔出版,這是一部想像力的狂歡佳作,堪稱近年來中國出版界的經典之作。

「2015,長白山下。

青銅門開,靜候靈歸。

」2015年的長白山因南派三叔的十年之約,迎來「稻米」們的瘋狂。

對讀者來說,這不僅僅是一部小說,而是有一個世界在小說里形成,人物被賦予靈魂,用無法預知的情節吸引著讀者。

「發丘印,摸金符,搬山卸嶺尋龍訣;人點蠟,鬼吹燈,勘輿倒斗覓星峰;水銀癍,養明器,龍樓寶殿去無數;窨沉棺,青銅槨,八字不硬莫近前。

」《鬼吹燈》是一部極為經典的懸疑盜墓小說,文字精鍊,真實感強,共有前後兩部八冊書,近幾年多次被改編為電影登上銀幕。

2016年上半年備受好評的《最好的我們》,改編自八月長安同名小說。

「當時的他是最好的他,可是很久很久以後的我才是最好的我,最好的我們之間隔了一整個青春,怎麼奔跑也跨不過的青春。

」八月長安用少女般細膩的文字,記錄成長過程中細碎的點點滴滴,將懷舊與青春寫到極致。

她不落俗的情節和漂亮的語言,引起讀者的共鳴。

顧漫的《何以笙簫默》也是一部「少女心」滿滿的作品,講述了一個執著於等待與相愛的故事,是一部成功的校園言情小說。

2015年,這部作品分別被改編為同名電影與電視劇。

「你以後會明白,如果世界上曾經有那個人出現過,其他人都會變成將就。

我不願意將就。

」《何以笙蕭默》將「不將就」帶到讀者群中,並一時形成一陣「潮流」。

「一隻狐狸它坐在沙丘上,坐在沙丘上,瞧著月亮。

噫,原來它不是在瞧月亮,是在等放羊歸來的姑娘。

」《東宮》是一部經典「虐心」小說,再現了一段王朝愛情故事。

作者匪我思存善用清麗哀婉的文字渲染,博古通今,旁徵博引,讓年輕讀者欲罷不能。

近幾年,她的作品以潮湧之勢占領大城小鎮的案頭,展現用細節加以演繹完善的愛情故事。

「一時代有一時代的文學」,以網絡文學為代表的新媒體文學在新世紀「異軍突起」,這已經成為中國文學發展中最重要的現象之一。

也許到了某一天,網絡文學將會徹底蛻變,換來新文學發展的大空間。

(本文綜合光明日報、人民日報等媒體報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