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龍城遺址博物館正式動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記者韓瑋 通訊員田立平
昨日記者獲悉,武漢最大遺址博物館——盤龍城遺址博物館於本月初正式開工建設,計劃今年12月底實現結構封頂。
建成後,將成為國內一流的省內首個集綠色三星建築和智慧博物館於一身的精品博物館。
「城市之根」旁建遺址博物館
「城市之根」旁建遺址博物館
盤龍城遺址位於武漢市黃陂區盤龍湖畔,1954年防汛取土時被發現。
它是長江流域已知布局最清楚、遺蹟最豐富的一處商代前期城址,距今已有3500年歷史,被譽為武漢「城市之根」。
1988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悉,盤龍城遺址保護範圍為3.95平方公里,其中遺址核心保護區1.39平方公里。
盤龍城遺址和遺址博物館均位於6.5平方公里的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內,其中,博物館位於遺址公園西廣場的西北側。
遺址內出土的青銅器、玉器等部分文物將在遺址博物館內陳列展出。
盤龍城遺址現場,則以展示城垣城壕遺址、宮殿建築區、墓葬區等本體和考古遺址的現場發掘活動為主。
昨日,博物館代建方武漢地產集團介紹,擬建一棟一層博物館,局部兩層,總建築面積約1.63萬平方米,包括4300平方米的文物陳列區、2000平方米的遺址展示區及庫房區、辦公區、設備區,道路、綠化等配套設施。
2015年底,《盤龍城遺址博物館選址和體量變更及設計方案》獲得國家文物局批覆。
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及遺址博物館建成後,將成為武漢市的重要文化品牌和集歷史文化保護、博展、科研教育、休閒為一體的城市生態文化公園和文化生態休閒旅遊區,將吸引大批國內外遊客。
智慧博物館讓展品「動」起來
武漢地產集團介紹,盤龍城博物館將是我省首個智慧博物館,建成後將WIFI全覆蓋,通過平板電腦或手機進入盤龍城遺址博物館客戶端,就能獲取博物館的全部信息,走到每件文物展品前,可自動語音解說。
此外,利用3D全息投影和增強現實技術,不需要戴上3D眼鏡,展品就會與觀眾互動。
觀眾還可對博物館、文物參觀感受、拍照、點評等互動結果進行「一鍵分享」。
世界上第一個智慧博物館是2012年IBM與羅浮宮合作打造的,羅浮宮在線虛擬參觀,遊客們可以方便地在網上瀏覽展品及介紹。
「盤龍城遺址博物館建成後,也能實現,對於不在現場的觀眾,可通過網絡實現虛擬三維全景瀏覽」。
據悉,綠色三星建築,是中國綠色建築評估標準中的最高級別認證。
博物館建築將「半嵌入式」隱於山體之中,利用庭院和建築露出山體的部分自然採光與通風,更加節能環保。
還將採用太陽能光伏發電,智能控制降低建築能耗。
道路則採用透水路面,使雨水自然下滲。
連結>>>
盤龍城遺址公園
一期完成驗收
武漢地產集團介紹,整個盤龍城遺址公園區域總共分三期完成:盤龍城遺址本體保護展示及配套工程(一期)、盤龍城遺址核心區環境整治(二期)、盤龍城遺址博物館(三期)。
2013年,盤龍城遺址公園核心區本體保護展示工程在盤龍湖畔的遺址現場開工。
由於文保工程先考古後施工的特殊性,自開工建設至今歷時近兩年半。
遺址本體保護主要是對殷商時期盤龍城城垣、城壕、宮殿區及墓葬區進行保護展示施工,對遺址本體進行覆土加固,勾勒出城牆城壕的大致方位、形態,對原有遺址進行保護,防止外部環境遭到破壞。
並通過對遺址原有面貌的局部復原,來展現歷史時期曾有的形態。
目前,一期已完成驗收,還有配套安防和監控系統正在收尾,年內全部完工;三期剛剛啟動,二期啟動時間尚未確定。
博物館將呈現
最新考古成果
記者歐陽春艷
「盤龍城遺址公園是武漢唯一的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正式開工建設的盤龍城遺址博物館新館將最大限度呈現盤龍城考古發掘的成果,讓市民充分感受到燦爛深厚的中華歷史文明。
」昨日,盤龍城遺址博物院院長萬琳告訴長江日報記者。
盤龍城遺址是新中國考古工作中最早發現的商時期長江流域的古代城址,發現多處宮殿、大型建築、手工作坊基址及墓葬,出土青銅器、玉器、石器、陶器、金器等各類文物近3000件。
據了解,對於已經發掘出的大批珍貴文物,考古工作者們正在進行修復、研究等文物保護工作。
未來哪些文物將進入盤龍城遺址博物館展出,相關計劃仍在編制之中。
盤龍城遺址博物院院長萬琳表示:「盤龍城遺址公園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除了盤龍城遺址博物館的日常展覽,這裡還會持續進行考古發掘、文物保護工作。
」
「事實上,盤龍城遺址的發掘研究目前還僅僅進行了1%,隨著考古工作不斷出現新進展,盤龍城遺址博物館的展品也會持續更新,觀眾來這裡將會觀賞到盤龍城遺址的最新研究成果。
」萬琳說。
盤龍城可能存在外城
本報訊(記者萬建輝) 為配合盤龍城遺址保護,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3年重新開始盤龍城的考古,特別是去年以來進行有針對性的發掘,進一步確認和發現:該遺址反映了公元前16—13世紀中原文化向南擴張,在長江流域形成中心城市的社會景象,夏商王朝的政治版圖到達了長江流域。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研中心主任陳麗新昨日告訴長江日報記者,盤龍城遺址先後發掘多座高等級貴族墓葬,出土了大批青銅器。
去年以來,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和該所,對盤龍城遺址地理景觀、聚落布局等方面進行了發掘和研究,獲得不少新認識。
比如,經分析認為,當代盤龍湖一帶水位較夏商時期高出5—8米,說明盤龍城遺址現各遺蹟點之間的湖汊在夏商時期可能是連成一片的陸地,遺址地理景觀自早商以來有了很大的變化,遺址原來面積較目前分布得更大。
土壤微結構分析發現,盤龍城遺址在早商及中商文化時期存在較大面積的土地改造活動,涉及的社會勞動規模很大,體現了這處中心城市的生產組織能力。
對聚落布局也有了新認識。
過去在楊家灣南坡發現有高等級墓葬,近年在此發現有大型建築基址,其東西長約40米、南北進深約10米,規模與城垣一號宮殿相當。
在西北部發現6座集中分布的墓葬,其中出土有多件重要遺物。
如綠松石鑲金片飾件,這是中原文化系統所見最早的成形金器,暗示出墓主應該屬於盤龍城最高級別首領。
在近年的勘探中發現,楊家灣坡北區存在長約150米、寬約20多米的黃土帶,弧形分布,其範圍大大超出一般建築的體量,暗示可能為外城垣遺存。
盤龍城是否存在外城垣,對理解盤龍城的布局和早商時期城市有著重要意義。
盤龍城青銅器的產地問題一直為學術界所關注,但盤龍城過去一直沒有發現冶鑄遺存。
在對盤龍城城垣以西的小嘴遺址發掘中,發現南、北範圍均超過30米的大型遺蹟,遺蹟包含物主要為灰燼土,其局部發現大量銅顆粒或銅渣顆粒,及破碎較甚的銅爵腿。
檢測顯示,遺蹟中一些區域,銅等金屬含量超過其他區域數十倍。
發現了可能為爐壁的遺物。
小嘴遺址應該與盤龍城青銅器生產密切相關,目前發掘工作尚在進行中。
「海絲」遺珍:廣西合浦漢墓群
4月2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局舉辦北海市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特色辦館專題研討會,規劃博物館的未來發展路徑以及古代漢墓群的保護和開發問題。此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曾到此考...
2014考古十大初評:陝西清澗辛莊商代建築遺址
內容摘要:該遺址為第三次文物普查時發現,總面積約10萬平方米,文化面貌以商代晚期遺存為主,與清澗李家崖、綏德薛家渠、山西柳林高紅等遺址相同。因在遺址發現盜掘現象,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陝西省考古研究...
中國古墓最多的城市,為什麼會「墓疊墓,地斷層」
洛陽作為國務院首批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世界四大聖城之一,世界文化名城,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其豐厚的底蘊是我們難以想像的。這個牡丹聞名天下的城市...
尋脈上海之根——松江廣富林
據報導,位於松江區的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東片區預計將於今年5月1日前後率先投入運營,另外,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和廣富林郊野公園的戶外空間預計在10月1日左右開放。這個攬盡上海千年歷史的廣富林文化遺址...
盤龍城遺址考古發掘60多年 首次公開展出部分文物!
武漢晚報(官微ID:whwb82333333)訊(記者鐘磬如 通訊員丁燕)「南土遺珍——商代盤龍城遺址出土文物特展」今天在武漢博物館開展,這是首次為市民系統、全面地呈現武漢商代盤龍城遺址發掘60...
盤龍城遺址出土文物首次合展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丁燕)盤龍城遺址自1954年被發現後,經幾十年考古發掘,出土文物分別收藏於省博物館、武漢博物館、盤龍城遺址博物院等單位。日前在武漢博物館舉辦的「南土遺珍——商代盤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