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三門峽」系列報導之人文篇3:璀璨虢國文化 魅力歷久彌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報記者 劉晨寧

遊客在虢國博物館內欣賞車馬坑原址遺蹟。

劉晨寧 攝

虢國,曾是一個遙遠而陌生的名字,隨著20世紀考古專家對三門峽市區上村嶺的兩次大規模考古發掘,一件件珍貴文物重新面世,數千年前風光顯赫的諸侯國逐漸露出廬山真容,璀璨奪目的虢國文化也引起世人矚目。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市區六峰北路的虢國博物館,近距離探訪令三門峽人引以為傲的虢國文化。

虢國博物館是一座在虢國墓地原址上修建的專題性遺址博物館,2001年4月21日正式開館,展館總面積6000多平方米,分「虢國春秋」「虢寶擷英」「梁姬風韻」「車轔馬蕭」「虢君覓蹤」5個展廳。

循著一個個展廳邊走邊看:虢國的由來與興衰故事、豐富而精美的出土文物、原址陳列的車馬軍陣遺蹟……西周至春秋時代的生動印跡一一展現在人們面前,訴說著虢國以及那個時代的璀璨文化。

據記載,虢國是西周初年受封於陝西寶雞的重要姬姓諸侯國,初代國君為周文王之弟,西周晚期隨周平王東遷,並將國都上陽城設在今三門峽市區東南部的李家窯村。

虢國國君世代為周天子卿士,隨其東征西討,為屏藩周王室立下赫赫戰功,虢國臣民孔武有力、英勇善戰,後來虢國墓地出土的眾多兵器和車馬坑遺蹟足以證明其軍事實力和國之風尚。

1956年,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和安志敏帶隊對三門峽庫區上村嶺北部進行大規模考古調查和發掘,歷時2年,共發掘清理墓葬234座、車馬坑3座和馬坑1座,出土文物9197件。

結合出土青銅器上的銘文和周圍文物遺蹟發掘情況,考古學家認為這個墓地埋葬時間是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並很快斷定這就是千古難覓的虢國墓地,此次發現被列為我國20世紀50年代田野考古的重大發現而載入史冊。

1959年,時任中科院院長的郭沫若在《文物》雜誌上發表了被學術界視為扛鼎之作的《三門峽出土銅器二三事》,在國內外考古界引起強烈反響。

1990年,考古工作者又對虢國墓地進行搶救性調查和發掘,共發掘墓葬18座、車馬坑6座,出土文物2萬餘件,虢季、虢仲兩個國君墓的發現分別被評為1990年和199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其出土文物,按質地分有銅、玉、鐵、骨、石、皮、麻等19類,其中以青銅器和玉器為大宗。

1996年,虢國墓地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虢國墓地遺址入選「中國20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

「虢國墓地是一座規模宏大、等級齊全、排列有序且保存完好的大型邦國公墓,全面展示出近3000年前虢國的生產水平、禮樂制度、社會風俗等內容,對研究我國西周晚期政治、經濟、軍事等歷史文化意義非凡。

」虢國博物館黨支部書記張菁華表示。

虢國博物館展出的400餘件文物是數萬件出土文物中最精華的部分,代表著虢國乃至西周晚期我國文化藝術的最高成就。

造型獨特、用途多樣、紋飾精美的青銅器令人遐想鐘鳴鼎食的虢國貴族生活場景;綴玉面罩、七璜組玉佩、12件金器構成的黃金帶飾,再現了昔日虢國發達的手工業和經濟水平;原地、原物、原狀展出的車馬坑遺蹟是我國目前考古發現中年代最早、規模最大且保存完好的地下車馬軍陣;由鐵、銅、玉三種材料複合製成的「中華第一劍」將我國人工冶鐵的歷史向前推進了近兩個世紀;此外,出土的800餘件仿生玉雕不僅雕工精湛、生動傳神,而且種類豐富,幾乎囊括了我國北方溫帶地區所有常見的動物種類……

「我去過許多遺址博物館,但虢國博物館的文物既獨特又豐富,讓我十分震撼,沒想到三門峽的歷史文化底蘊這麼深厚!」洛陽遊客張曉東讚嘆道。

其實,開館至今10餘年間,虢國文化和虢國博物館早已聲名遠揚,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探索發現》等欄目曾走進虢國博物館拍攝專題片,韓國、瑞典、比利時等國的遊客也慕名而來,探尋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的虢國文化。

「虢國博物館館藏文物豐富且價值較高,擁有獨特的資源優勢和發展前景。

」張菁華說,「近期我們將逐步對場館內進行提陳改造,預計2017年即可完成,屆時將改善現有的陳展狀況和部分基礎設施。

然而,由於開館至今已有15年時間,隨著科技進步和時間推移,不少專家和遊客反映,虢國博物館與國內同類博物館相比有了一些差距,如場館規模小,基礎設施及配套服務相對不足;館內陳展方式落後,觀眾參與項目少,虢國文化內涵有待加強;虢國墓地遺址保護範圍內環境差,存在違建情況,對遺址的保護利用不利。

為滿足市民和遊客的客觀需求,建設園林式博物館和一流的文化旅遊景區已成為虢國博物館的發展趨勢。

根據國家及省文物部門的指導意見,結合三門峽休閒文化城市建設及博物館事業的發展趨勢,目前虢國博物館二期工程建設內容已初步規劃完成:即加強虢國墓地遺址保護,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虢國文化產業園;建設虢國博物館主場館。

如果規劃得以審批實施,在不遠的將來,市民和遊客不僅能在園林般的遺址公園裡散步遊覽、追古溯今,在功能齊全、服務完善、參與度較高的文化產業園裡品嘗豫西特色小吃、觀賞趣味盎然的4D虢國故事動畫,還能在新擴建的展館內欣賞各式精美的出土文物、聽取相關學術報告、觀看精彩逼真的多媒體影像……屆時,虢國文化將得到更全面的展示,景區也將成為三門峽文化旅遊的亮麗新名片。

3000年前,勤勞智慧的先民在崤函大地上建立了輝煌顯赫的虢國,其燦爛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穿越數千年,依然魅力無窮。

而今,虢國博物館像一個奇妙的窗口,向世人展示古老虢國的獨特風采,隨著下一步規劃修建,虢國文化必將大放異彩,迸發出新的活力和光芒。

記者感言

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長河中,虢國墓地遺蹟及出土文物以獨有的文化魅力和考古價值而占有舉足輕重的一席之地,記者曾多次參觀虢國博物館,每一次都為那些精美的青銅器、多彩的玉器、嚴整的車馬軍陣深深折服,且倍感驕傲。

「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是我國文物保護的總方針,也是虢國博物館始終奉行的宗旨。

文物古蹟是祖先留給今人的燦爛遺產,更是不可再生、無法替代的寶貴文化資源,對其進行利用的前提是有效保護,而保護的目的是為了永續利用。

虢國博物館十年如一日守護著這片珍貴的土地及出土文物,為了更好地保護它們,讓後人了解和珍視璀璨的虢國文化,該館工作人員和我市文化部門正在積極進行論證和探索,一旦付諸實施,虢國文化的影響力必將成倍增加,其輻射效應也不容小覷。

虢國的歷史已經遠去,但虢國文化珍貴獨特、令人神往,深入挖掘虢國文化內涵,保護珍貴文物古蹟,提升和擴大虢國博物館的影響力已成為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希望更多的人關注虢國文化,重視文物古蹟的保護開發,使其在新的時代煥發無限生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領隊說考古

口述人: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高明奎 考古發現檔案:高青陳莊西周遺址位於魯北平原的小清河北岸,隸屬於淄博市高青縣花溝鎮,入選200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08年至2010年,高明奎...

盤龍城遺址博物館正式動工

記者韓瑋 通訊員田立平昨日記者獲悉,武漢最大遺址博物館——盤龍城遺址博物館於本月初正式開工建設,計劃今年12月底實現結構封頂。建成後,將成為國內一流的省內首個集綠色三星建築和智慧博物館於一身的精...

中國社科院公布2017年六大考古新發現

16日,由中國社科院主辦、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誌社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論壇揭曉了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的6個入選項目,分別為新疆吉木乃...

洛陽天子駕六博物館

洛陽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位於洛陽市中心的東周王城廣場,東周王城遺址區的東北部,是一座以原址保護展示的東周時期大型車馬坑為主體,輔展以東周王城概況、王陵考古的新發現及部分東周時期珍貴文物的「王城、...

華夏古文明·魅力新山西之晉國博物館

晉國博物館位於臨汾市曲沃縣曲村鎮,是依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曲村——天馬遺址」而興建的山西省首座以反映晉文化為主題的遺址類博物館,總投資約1.98億元,於2014年國慶節正式對外開放。晉國博...

滕州歷史:前掌大遺址

前掌大商周遺址位於滕州市官橋鎮政府駐地2.5公里,前掌大遺址距薛國故城僅一河之隔,通過考古部門的文物普查和多次勘探表明,前掌大村前村後有20萬平方米的土地下面,埋藏著商周時期的古文化遺址和薛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