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秦皇尋九鼎而不得,預示大秦基業不長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夏有九鼎,相傳為大禹劃分天下九州之時,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而成,鼎上鐫刻有九州的名山大川和奇異之物,以此用一鼎代表一州。
而九鼎,就象徵著天下。
夏亡之後,商朝繼之;商亡則周朝繼之,經三朝相傳,九鼎就成為了王權至高無上和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
春秋之時,就有楚莊王「問鼎中原」之事,意指其覬覦王權。
然而,這象徵著至高無上權力的九鼎,後來卻不知所蹤,有人說其沉於泗水之下,終歸是無處可依尋覓。
這裡要說的典故「九鼎泗水」,便是與之息息相關。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在一次巡視返回的路途中,經過彭城,聽說這裡是九鼎沉沒的地方,於是就齋戒祭禱,想要從泗水裡撈出周鼎。
然而,出動了一千多人,潛入到水裡去尋找,也始終沒有找到。
在《水經注·泗水》中,則做了更詳細的描述:在周顯王四十二年之時,九鼎沉沒於泗水。
後來秦始皇無意之中見到了九鼎出現在泗水之上,大喜過望,認為自己德和三代,是得到九鼎的不二人選,於是就出動了數千人到水裡去尋找,卻始終還是找不到。
這就是所謂的「鼎伏」。
也有說法是,鼎是已經找到了的,用繩子牽著想打撈出來,但鼎內一龍頭伸出,用牙齒咬斷了繩子,鼎復沉入水下,再也無法找到。
因為這個典故,在徐州大運河(古泗水)一帶有「不撈河」遺蹟,撈出的石頭在兩岸堆成長長的石樑「秦梁洪」即由此得名。
而「泗水取鼎」這一件事,也成為了漢畫像石中最廣泛的歷史故事題材。
後來,人們就以此典形容帝王基業淪亡,國祚遷移。
在杜牧的《過驪山作》中,寫道:
始皇東遊出周鼎,劉項縱觀皆引頸。
削平天下實辛勤,卻為道傍窮百姓。
黔首不愚爾益愚,千里函關囚獨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燒作灰時猶未枯。
開首一句就是用的這一典故。
而在蘇軾的《石鼓歌》里「傳聞九鼎淪泗上,欲使萬夫沉水取」,同樣也用到了這一典故。
鎮國神器九鼎下落之謎
九鼎是鎮國神器,屬於古代至寶!相傳夏啟收集珍禽異獸、奇異之物,繪畫成圖,讓工匠將仿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九鼎象徵九州,反映全國統一和王權集中,作為夏、商、周鎮國之寶,相傳了二千多年。九鼎...
帝王九鼎的下落之謎:大禹鑄造的九鼎哪去了
傳說大禹治水成功後,鑄造了象徵王權的九鼎。儘管王朝在不斷更迭,九鼎卻始終從一個國王的手上傳到下一個國王的手上。沒有九鼎,就不能算是個真正的國王。然而,到了秦漢之間,九鼎卻不見了蹤影,由此人們懷疑...
看這裡!讓你見識見識禹鑄九鼎長啥樣丨厚重禹州
1、禹鑄九鼎,開創華夏第一國先秦文獻多有「禹鑄九鼎」 的記載,最詳者為《左傳》。《左傳·宣公三年》記曰:「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