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母戊、丑鉞、銅車馬、長信宮燈-小學生喜愛的青銅器Top10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類從遠古時代進入青銅時代大致代表著文明的進步---使用工具是人與動物的區別,使用更好的工具是文明的進步,青銅器就是更好的工具。

青銅器是由青銅合金(紅銅與錫的合金)製成的器具,自從古人開始使用青銅器,那個時代也就被稱為青銅時代了。

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都經歷了青銅器時代,但是公認的古代中國的青銅器最為精美。

我們一家的遊學線路中將國內多個重要的博物館納入,特別是幾個主要的收藏展示青銅器的博物館,比如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館、河南博物館、河北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殷墟博物苑、陝西歷史博物館、安徽博物院、首都博物館、荊州博物館等列入遊學計劃,而且一一造訪、觀看過。

寶雞:我在給孩子們介紹何尊

我一直以為,除了孩子們日常生活中容易頻繁接觸到的詩詞、習俗等外,薰陶孩子的傳統文化的一個較難的認知在「金」上,這可不是黃金的金,而是「金石書畫」的金。

「金」是禮儀、文字、文學、藝術、製造等等的源頭。

所以,我們一方面要多看實物,一方面要在閱讀上做鋪墊,我們與兒女共讀《國寶的故事》《文物中的歷史》等書籍,觀看有關紀錄片。

這樣的立體閱讀為孩子們的中國歷史,以及有關的人文知識奠定了基礎。

兒子在青銅器前停留的時間越來越長

小孩子不會一開始就喜歡這「冷冰冰」的器物,我們一從親子共讀著手,二是從耳熟能詳的「超級話題」入手,比如司母戊大方鼎、編鐘這樣的孩子們可以解除到的青銅器明星入手;三是要持續地輸入,我們這7、8年一直去看青銅器,光是去國博看幾個大明星就去過5、6次,逐漸讓孩子熟悉了這些器物。

不妨,我們先看看有哪些赫赫有名的銅器吧---只不過這個TOP是源自孩子們的意見。

我問了孩子們,排名就來自我們家庭的票選哈----儘管只有4個「選民」。

不過,這些青銅器都是我們一家看過實物的,那麼孩子們的選擇會不一定從考古啊藝術啊歷史啊人文啊工藝等方面考慮,就是孩子的喜歡。

1司母戊大方鼎 1939年3月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出土,現藏國家博物館

2亞丑鉞 商 1965年山東青州蘇埠屯出土,現藏山東省博物館

3何尊 西周 1963年陝西寶雞東北郊賈村,現藏陝西寶雞市博物館

4四羊方尊 商朝晚期,1938年湖南寧鄉縣出土,現藏國家博物館

豬尊,西周,2000年晉侯墓地113號墓出土,現藏山西省博物院

對於兒子提出的四羊方尊,女兒表示也很喜歡,但是她更愛的是豬尊!

慢師傅為「息事寧人」,選擇並列第四---因此top實際上是top11.

豬尊確實比較可愛哈

5虢季子白盤 西周晚期,道光年間出土於陝西寶雞的虢川司,現藏國家博物館

6蓮鶴方壺(2件) 春秋中期 1923年新鄭李家樓出土,現藏國家博物館、河南博物院

7銅奔馬 東漢 1969年在甘肅武威雷台的東漢墓面,現藏甘肅省博物館

8銅車馬 秦代 1980年秦始皇陵封土西側,現藏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9春秋越王勾踐劍 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出土,現藏湖北省博物館

10 長信宮燈 漢代,1968年於河北省滿城縣,現藏河北博物院

Top10完畢,我發現,孩子們的選擇真不錯,既照顧到了年代,從商周到秦漢;種類又很豐富,禮器、食器、兵器都有---缺了樂器,是啊,編鐘為啥沒有選上啊?

具體的青銅器介紹就不一一列出了,如果家長要去這些博物館之前,最好事先查查資料,最起碼現場要選擇講解器,或者微信語音講解,當然要是請講解員來講更好不過了。


當孩子對某件青銅器感興趣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說一說啦。

兒子在銅奔馬前了駐足良久

銅奔馬在日常經常可見---因為它1983年10月,「馬踏飛燕」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

1985年銅奔馬以「馬超龍雀」這個名稱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業的圖形標誌。

銅奔馬的俗名很多,馬踏飛燕、馬超龍雀、馬襲烏鴉、鷹(鷂)掠馬、馬踏飛隼、凌雲奔馬等,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台漢墓。

東漢時期鎮守張掖的軍事長官張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

「馬踏飛燕」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

從力學上分析,馬踏飛燕為飛燕找到了重心落點,造成穩定性,自出土以來一直被視為中國古代高超鑄造業的象徵。

女兒拍攝的長信宮燈

我們三次去河北博物院,長信宮燈是鎮館之寶。

不同於龐大的青銅器,小巧精緻,實用的宮燈很受孩子喜愛。

西漢長信宮燈的背後還隱藏著中山國的故事,我們還特意在首博和河北看了兩次滿城中山國文物展。

宮燈燈體為一通體鎏金、雙手執燈跽坐的宮女,神態恬靜優雅。

燈體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

長信宮燈設計十分巧妙,宮女一手執燈,另一手袖似在擋風,實為虹管,用以吸收油煙,既防止了空氣污染,又有審美價值。

此宮燈因曾放置於竇太后(中山靖王劉勝祖母)的長信宮內而得名。

兒子和女兒都很喜歡這個名為「丑」的武器

此鉞正反兩面銘「亞丑」二字,故得此名。

「亞丑」鉞通長32.7厘米,刃寬34.5厘米,長方形,方內,雙穿,兩肩有棱,弧形刃,器身作透雕人面紋,極富威嚴---不過,我們都覺得亞丑鉞很萌寵。

一開始,我們都對青銅器「複雜」的種類,生僻的名字很生疏,看了多次後,漸漸熟悉了。

開始我們本著「讀一半」的原則,認識了一些,比如:

盉[hé](音和)

盛酒器和盛水器,大腹斂口﹑前有長流,後有鋬[pàn],有蓋,下多為三足。

盛行於殷代及西周初期。

「盉,調味也。

」——《說文》,即是用於調和酒味濃淡的器物,為酒器。

鉞[yuè](音越)

兵器,青銅製,像斧,比斧大,圓刃可砍劈,中國商及西周盛行。

又有玉石制的,供禮儀、殯葬用。

盨[xǔ](音許)

盛食物的銅器,橢圓口,有蓋,兩耳,圈足或四足。

鎛[bó](音伯)

鍾一類的樂器。

其他的要慢慢認字了:

簋[guǐ](音鬼)

盛食物的器具,自商代開始出現,延續到戰國時期。

「簋,黍[shǔ]稷[jì]方器也」――《說文》。

其實這個詞帝都吃貨都知道哈---有個簋街啊。

卣[yǒu](音有)

盛酒的器具,口小腹大,有蓋和提梁。

罍[léi](音雷)

大型盛酒器和禮器。

流行於商晚期至春秋中期。

斝[jiǎ](音假)

酒器,圓口,三足

觶[zhì](音只)

飲酒用的器皿,形似尊而小,或有蓋,盛行於中國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

匜[yí](音儀)

最早出現於西周中期後段,流行於西周晚期和春秋時期。

其形制有點類似於現在的瓢。

為了防止置放時傾倒,在匜的底部常接鑄有三足、四足,底部平緩一些的無足。

其他的還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周秦王朝的文明

青銅器博物院是中國最大且是唯一的青銅器博物館,地處「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佛骨聖地、社火之鄉」陝西省寶雞市。全院由青銅之鄉、周禮之邦、帝國之路、智慧之光等部分組成。館藏有何尊、折觥、厲王胡簋、牆...

「周野鹿鳴」賞犧尊

光明網11-22 20:53顯示圖片在中國的成語中,有一個叫「指鹿為馬」,但是在上海博物館中舉行的「周野鹿鳴——寶雞石鼓山西周貴族墓出土青銅器展」上,兩件首次公開展出的青銅犧尊究竟是鹿還是馬,卻...

酒神的萌寵——犧尊小議

2014年歲末,上海博物館「周野鹿鳴——寶雞石鼓山西周貴族墓出土青銅器展」上,兩尊一大一小,看著像鹿又像羊,腦袋長著角狀東西和小翅膀,瞪著圓眼珠的青銅小動物,呆萌可愛,曾轟動一時,引發了人們的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