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故宮博物院一塊玉,幾輛頂級高檔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玉飾紋臥虎】
玉飾紋臥虎,春秋中期,長7.7cm,寬2.2cm,厚0.3cm。
清宮舊藏。
玉虎用青白色玉料,片狀,有因埋藏而產生的褐色色變。
虎伏狀,整體呈「弓」字形,頭部刻畫精細,張口,上唇上卷與鼻相連,前後足皆呈臥狀,尾大而上卷,虎身飾「人」字形陰線虎皮紋,四肢飾勾雲紋。
在春秋及戰國早期墓葬中曾多次發現玉虎,其往往被成雙使用,可能具有合符的功用。
春秋時期的玉虎一般比此件更寬,且飾紋更複雜,而這件作品的造型較一般作品更為生動,形態準確。
「人」字形虎皮紋繼承了商、周玉器的某些裝飾風格。
作品中部有孔,虎尾及口部亦呈旋孔狀,皆可穿繩懸掛。
此玉虎可能是成組玉佩中用於中部的玉件,較一般玉虎更為珍貴。
【玉虺龍紋沖牙】
玉虺龍紋沖牙,春秋,長7.4cm,端寬1.5cm,厚0.3cm。
玉沖牙為新疆和田玉制,青白色,局部有褐色沁斑。
器片狀,形似弧形長牙,上端寬而方,下端略尖,中上部有孔,可穿繩懸掛。
沖牙表面飾陰線刻出的花紋,線條呈方折狀,圖案中隱有多個虺龍紋。
此種方折的陰線紋圖案在陝西地區發現的一些春秋時期的玉器上也可見到,據此推測這件玉沖牙為春秋時期我國西部地區的作品。
此件作品造型簡練而凝重,代表了春秋時期關中地區佩玉的風格。
【玉龍紋璜】
玉龍紋璜,春秋晚期,長9.3cm,璜面最寬6.3cm,厚0.3cm。
此玉璜為新疆和田青玉制,表面有因埋藏而產生的色變,局部呈黃褐色。
體扁平,扇面形,弧度超過半圓,此形制在春秋時期的玉璜中非常少見。
璜兩面滿飾隱起的勾雲紋,紋飾密集,局部組成側面的獸面形。
璜兩端為側面龍首形,邊緣沿龍首之形呈凸凹變化。
璜類玉器產生於新石器時代,用作禮器與佩玉。
西周時期盛行以璜作雜佩,一套佩玉中出現多重玉璜,自上而下排列,這一時俗影響一直延至春秋、戰國時期,因此璜形玉佩在玉器中所占比例較大。
這件玉璜僅上部有一孔,兩端無孔,下方不能再掛物,應為懸置在成組佩玉最下端的玉件。
【玉勾雲紋燈】
玉勾雲紋燈,戰國,高12.8cm,盤徑10.2cm,足徑5.9cm。
燈白玉質,有赭色沁。
燈盤中心凸雕一五瓣團花為燈芯座。
盤外壁和燈柱上部飾勾雲紋,內壁及燈柱下部飾勾連雲紋,底座飾柿蒂紋。
戰國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新形勢,社會環境和人文氛圍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變,玉雕作品的風格也為之一新,新穎的造型和先進的工藝成為創作的主流,開創了玉雕史上新的藝術流派。
本器的座、柱、盤分別由三塊玉雕成,嵌粘密實,紋飾精美,富有層次感,顯示出精湛的雕刻技術。
造型設計獨具匠心,燈柱上部處理成三棱形,下部為圓柱形並收腰,於簡單流暢的造型中又顯露出豐富的變化。
目前所知,此燈為孤品。
【玉鏤雕龍形佩】
玉鏤雕龍形佩,戰國,長21.4cm,寬10.9cm,厚0.9cm。
玉料呈青色,有深淺不同的灰白和褐色沁斑。
佩體片狀,龍形,兩面鏤雕相同紋飾。
龍張口回首,龍身滿飾谷紋,尾上雕一大鳥,龍頭內外側及尾部又各凸雕一小鳥。
於龍身中部有一圓形鑽孔。
此器1977年於安徽長豐縣楊公鄉戰國墓出土,墓為戰國晚期的楚墓群,距楚國都城壽春僅20公里。
同此形制的玉佩,該墓共出土兩件,出土時分別置於人體盆骨的左右,顯然是主人佩戴的成組玉佩之一。
此種龍鳳佩是戰國時期特有的造型,手法誇張,圖紋精美,線條捲曲相連,龍鳳組合渾然一體,體現了製作者豐富的想像力。
此器體大且完好精美,實屬罕見,顯示了墓主人的高貴身份。
【玉龍紋璜】
玉龍紋璜,戰國,長7.4cm,高5.2cm,寬0.5cm。
玉為白色,通體褐色浸斑,表面有較強的玻璃光。
器呈片狀、跨欄形。
運用陰刻等技法進行雕刻,兩面紋飾相同,琢雙龍首。
上方中間有一穿孔,用於穿系。
玉璜最早出現於新石器時代原始文化遺址中,戰國時期也較為流行,造型主要為長弧形或半璧形。
多為雙龍首、雙魚首等,兩面雕刻雲紋、渦紋等紋飾。
有的璜下邊還有鏤雕裝飾。
這件玉璜的造型有別於多數玉璜,較為少見。
感謝今日頭條提供大家交流的平台,也感謝大家的關注,這裡是廣大古玩收藏愛好者學習,分享和交流的家園。
定期為您提供全球藝術品最新資訊、市場行情。
玉鑒||故宮館藏精品玉器鑑賞之二 商、周、春秋戰國時期
故宮博物院收藏古代玉器約三萬件,主要源於清宮遺存。這些玉器品種齊全,工藝精湛。 故宮博物院所藏玉器按時代可劃分為元代以前古玉、明代玉器、清代玉器三部分。在元代以前玉器中,有當代考古發掘的精品及傳...
珍藏在故宮博物院的春秋戰國時期的玉器
良渚文化玉器可以算是中國古玉歷史上的第一個高峰,春秋戰國時期的玉器應該是中國古玉歷史上的第二個輝煌。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