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李未墓」發現專用泡菜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光明網02-06 10:55顯示圖片

記者周洋通訊員朱土生

昨天,記者從龍游縣博物館了解到,在上個月龍游城東出土的西漢「李未」墓中有了新發現。

2件硬陶泡菜罐證實了早在西漢晚期龍游地區的泡菜製作工藝已經成熟,將我國專業化生產泡菜的時間提前到了2100年前。

印文「李未私印」

發掘現場

硬陶泡菜罐

施工中發現西漢墓葬

今年1月,龍游城東嘉溢鑫城第二期工期用地範圍內發現了一座西漢中型豎穴土坑木槨墓。

墓葬營建考究,壁平直打入紅石岩,前帶斜坡墓道;墓底四角施對角線引水溝,溝內鋪滿鵝卵石,外逾30米的排水溝也鋪以鵝卵石。

墓中棺槨及人骨早已朽爛無存。

早期雖經偷盜擾亂,但墓中仍然出土了16件文物:有銅印章、銅簋、銅弩機、鐵劍、鐵釜和五銖錢幣等;伴生的高溫釉陶和硬陶為壺、泡菜罐和罍(音léi,一種酒器)的組合。

2件高溫釉陶敞口壺壺身刻劃有簡化了的九頭鳥,及印紋硬陶罍所拍印的席紋皆為浙江地區典型的西漢晚期早段風格。

考古人員推斷,該墓的年代為西漢晚期漢宣帝時期,距今至少有2100年的歷史了。

泡菜罐與今幾乎無異

最讓考古人員意外的是墓中出土的2件造型相同的硬陶泡菜罐。

它們雙唇口沿,皆覆有半環鈕蓋。

考古人員告訴記者,這兩件文物和我們現在用的泡菜罈子幾乎沒有差別,「說明了至少在2100年前,泡菜製作就已經是一門成熟的工藝,並傳承至今。

考古人員表示,之前,在江南一帶常有東漢和唐代的泡菜罐出土,龍游縣境內上世紀70年代發現的白洋壟窯址中就發現過幾十件東漢時期的泡菜罐,但就全國而言,西漢墓葬中都鮮有泡菜罐出土。

在考究了國內現今公開的資料後考古人員推斷,這2件泡菜罐或為我國現今發現最早定型了的醃製泡菜專用陶罐,異常珍貴。

根據相關文獻記載,早在3000多年前我國就已發明了製作美味的酸菜了。

古代將酸菜稱為「菹」。

「菹」字最早見於《詩·小雅·信南山》的「田中有廬,疆場有瓜,是剝是菹,獻之皇祖」句。

然而當時用來泡製酸菜的壇罐皆是普通多用途的陶罐。

「就好像自己家裡隨便醃製一些來吃,而這次發現表明至少在西漢晚期,龍游地區的泡菜製作已有專用、標準的器具,泡菜生產走向專業化與規模化。

墓主人李未身份待考

那麼這個墓葬的主人是誰呢?一枚出土的龜鈕銅套吸引了考古人員的注意。

該印邊長及高皆為1.5厘米左右,因為鏽蝕嚴重,內抽屜式子印暫時無法取出;外印文小篆白文,為「李未私印」,字體遒勁、粗獷、古樸,是漢代難得的一方印章精品。

此龜鈕銅套印系龍游縣繼1992年東華山48號墓所出土的「魯伯之印」的第二枚銅套印,也是我省迄今為止所出土的第二枚西漢龜鈕銅套印。

由此考古人員獲悉,墓主時代為西漢,男,姓李名未。

在漢代,士大夫及文人崇尚腰間佩戴印章,這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徵,因此出土此類銅套印墓葬的墓主非官即貴。

如魯伯即是位西漢大儒會籍太守身份。

漢代崇尚武,墓中還陳放了一些兵器,根據所隨葬的寶(鐵)劍和銅弩機等推斷墓主人「李未」可能是位「將領」級的大人物,但確切的身份有待於收集更多文獻資料作進一步的考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考古學家為何對3000年前的那個女人如此痴迷

1976年發掘婦好墓時,對於墓主人的具體身份基本不抱希望。學考古的人大都知道,史前考古和三代考古與漢唐考古並不相同。唐宋時期,有一定社會地位的死者由於有墓誌隨葬,墓主人的生平和事功常常一目了然...

最新發現!2000年前揚州人就開始吃燒烤

今天,「千年穿越——宿揚高速公路揚州段考古發掘成果展」開始在儀征市博物館二樓藝術展覽廳正式與公眾見面的消息,110件套玉器、漆器、銅器、釉陶器等珍貴文物展示了本次考古的成果以及揚州厚重悠久的漢代...

膠州古墓出土珍稀文物:中華瓷器鼻祖現身

考古人員繼續對兩座漢墓實施發掘,根據發掘出的一些貝殼,確定為這兩座古墓為西漢時期的積貝墓。更讓考古人員感到興奮的是,其中一座積貝墓出土了兩個破碎的黑陶罐,在另外一個積貝墓中還出土了兩個珍貴的西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