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字你念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原創:觀復淡成
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是最早種植栽培水稻的國家。
日常中我們種植食用最多的水稻品種有「秈稻」和「粳稻」。
它們脫殼後即為我們常見的長而細的秈[xiān]米,短而圓的粳[gěng]米。
秈米和粳米
此時在看的各位中一定有人會站出來說「粳[gěng]米」拼音標註有誤,它應該念「粳[jīng]米」。
確實現在字典中只有一個「jīng」的讀音,但是很多年前包含張啟發、袁隆平等一批中國農業專家們已對此提出過異議,在水稻研究者看來,「粳」字怎麼讀,關乎中國稻作文化留存、中國水稻學界能否在世界學術界重新贏得水稻亞種命名權的大事件。
2011年《新華字典》(第十一版)即將出版的時候。
面對水稻專家的質疑,《新華字典》修訂組拿出了自己的回應:粳,《廣韻》古行切,平聲庚韻,見母。
此字為二等字,北方多讀細音,南方多讀洪音,所以仍然以「jīng」發音。
而在前兩個月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刊登了一篇有關亞洲栽培稻基因組變異的重磅論文中徹底糾正了這一點,更加捍衛中華歷史文化地位和民族尊嚴的是,再次提出以「Xian」(秈)和「Geng」(粳)兩個漢語農業術語代替現有國際上使用Indica(印度型亞種)和Japonica(日本型亞種)的水稻專用詞。
其實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中國水稻研究的奠基人丁穎(1888–1964)就提出過此論點。
這一切論點從考古角度來說都是有跡可循的。
作為一個中國人有必要了解一下水稻的來龍去脈。
兩萬多年前,最後的冰期開始消退,天氣逐漸回暖,植物和動物重新在寒冷的地球北部荒原繁衍,約公元前1萬年,人們開始探索狩獵採集以外新的食物來源方式,他們嘗試著馴化動物與種植植物並取得成效。
在最初的農業活動中,人們發現農耕種植可以提供可靠的食物來源,它的存在為食物的儲備和人口的增加提供了基礎的條件。
事實證明,歷史上包含中華文明在內的四大古老的人類文明,都是以農業文明為開端,食物的剩餘和儲備使一部分人可以脫離生產去從事其他行業,社會才有進一步多樣化的發展。
20世紀初,前蘇聯著名遺傳學家瓦維洛夫,肯定了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作物起源中心之一,但他同時根據自己提出的著名假說:作物起源中心是現存栽培品種和近緣野生種基因多樣性最高的地方,多地域考察對比後,儘管印度栽培水稻的時間要晚於中國,但因為在印度發現了很多野生稻,所以他提出水稻起源於印度,中國的水稻是從印度傳入的說法。
在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前期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水稻起源於印度自然成了學界的主流觀點。
1928年,日本學者加藤茂范根據稻種的形態、雜種結實率等發現秈稻和粳稻的區別,將栽培稻種分為兩大群,又分別定名為印度型亞種,和日本型亞種,即粳稻為日型亞種,秈稻為印型亞種,並沿用至今。
新石器時代 河姆渡文化 稻穗紋盆
浙江省博物館藏
直到20世紀70年代河姆渡文化遺址中出土的距今7000年左右的稻穀遺存及稻穗紋盆才開始動搖「水稻起源印度學說」。
而後印度及其他各國也不甘示弱,紛紛拿出史料證實他們的水稻種植更早。
但後來在1988年湖南省澧縣彭頭山新石器文化遺址中當時發現的稻作農業痕跡——稻殼與穀粒,經文物部門測定為9100±120年(約萬年)的稻穀遺存,這比河姆渡文化遺址中出土的實物推斷年代又向前推進近兩千年。
新時期時代 稻殼與穀粒
彭頭山遺址
2011年工作人員又在探方2H3小方的第五層彭頭山文化層中,在篩選泥土時發現了第一粒炭化稻穀,又再次證明我們的祖先早已種植水稻的例證。
新時期時代 炭化穀粒
彭頭山遺址
距今約4200餘年前,水稻栽培已從長江中下游推進到黃河中游。
到了戰國時期,由於鐵制農具和犁的應用,開始走向精耕細作,同時為發展水稻興修了大型水利工程,如河北漳水十二渠(公元前445~前396年)、四川都江堰(公元前256年)等。
而當年丁穎早就指出,公元121年東漢的許慎在其《說文解字》中已有秈為「稻之不粘者」,粳為「稻之粘者」的記述。
加藤茂范完全忽視了中國2000多年前已有的分類和定名,而我們也發現漢代同時期用於祭禮的器物上也早已有了穀類紋飾。
漢代 螭虺[chī huǐ]谷紋環
觀復博物館藏
公元6世紀30年代,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曾專述了水、旱稻栽培技術。
晉《廣志》中有在稻田增加有機肥源,培肥地力的記載。
反映了當時的種稻技術已有一定水平。
以上各種研究結果表明,考古發掘的史前稻作遺存,應是稻作起源的實物證據。
至於後面各朝,出土實物和資料就數不勝數了,北宋以後中國人口急劇增加,達到一億,到清朝末年達到了四億。
水稻作為主要的糧食作物一直是起了巨大的作用。
它的出現,改變了人類史上一項重要的發明,專利權屬中國而非印度
文/時光在六千年以前的中國長江流域下游地區,有著這樣一個文化,它的骨匕、骨笄上雕刻花紋或雙頭連體鳥紋圖案,就像是精美絕倫的實用工藝品。
六千年前,這個地方有一項發明成為世界第一,印度人也難望其項背
文/時光在六千年以前的中國長江流域下游地區,有著這樣一個文化,它的骨匕、骨笄上雕刻花紋或雙頭連體鳥紋圖案,就像是精美絕倫的實用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