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京揭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4月10日,為期兩天的「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北京結束,經過26個入圍項目的終評展示、並經過評委會評議和投票後,由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揭曉。

以時代早晚為序,一起來認識一下2017年的十大考古新發現吧~

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遺址

發掘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通天洞遺址及其環境

通天洞遺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托斯特鄉闊依塔斯村東北的一處花崗岩洞穴中,所在的新疆阿勒泰地區,作為新疆境內發現的第一個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它完整保存著從舊石器時代到3500年前古人類生活、居住的遺存,不僅填補了新疆史前洞穴考古的空白,也是中國舊石器考古的重大發現,對了解新疆地區四萬多年以來古人類演化發展過程、確立區域文化發展的編年框架有重要意義。

此外,遺址中發現了國內較早的小麥,說明這裡很早就出現了小麥,極有可能存在一條小麥傳播的通道。

山東章丘焦家遺址

發掘單位:山東大學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章丘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遺址北區晚期居住期房址分布圖

濟南章丘區焦家遺址位於泰沂山系北側的山前平原地帶,主要時代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

夯土城牆、壕溝、一大批高等級墓葬、大量玉器、白陶等的發現,昭示著該遺址是魯北古濟水流域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一處中心都邑性聚落。

長期系統的聚落考古和多學科綜合研究,對探討海岱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內涵、聚落結構、更大範圍的區域聯繫以及文明化進程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陝西高陵楊官寨遺址

發掘單位: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高陵區文體廣電旅遊局

楊官寨遺址廟底溝文化墓地發掘區航拍

楊官寨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高陵區姬家街道楊官寨村四組東側,地處涇、渭河交匯處西北約4公里的涇河北岸一級階地上,是關中地區仰韶中晚期的一處中心聚落。

根據隨葬陶器及碳十四測年數據,初步判斷該批墓葬的年代為廟底溝文化時期,是國內首次確認的廟底溝文化大型成人墓地。

這一發現填補了相關考古發現的空白,為楊官寨遺址聚落布局、廟底溝文化聚落形態、埋葬習俗、人種學、婚姻狀況、人群血緣關係、社會組織狀況等課題的研究積累了珍貴的實物材料,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寧夏彭陽姚河塬西周遺址

發掘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彭陽縣文物管理所

祭祀坑上層完整羊骨

姚河源遺址位於寧夏彭陽縣新集鄉,是寧夏南部涇水上游地區首次發現的一處大型西周遺址,調查勘探確認遺址面積約62萬多平方米。

遺址分為晚商、西周、東周三個時期,以西周為主,遍布整個遺址;東周其次,集中在遺址東部;晚商遺存最少,僅在遺址東南部有零星發現。

遺址分居址區、作坊區和墓葬區。

重要的遺蹟、遺物發現,進一步顯示了姚河塬遺址等級和地位不一般,屬於某一西周封國的都邑遺址。

姚河塬遺址的發現彌補了文獻的不足,證明西周王朝對西部疆域的管理採用的也是「分封諸侯,藩屏王室」模式。

姚河塬遺址為了解西周國家的政治格局、周王朝與西北邊陲地區的關係提供了珍貴的新資料。

河南新鄭鄭韓故城遺址

發掘單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北城門遺址航拍

2016-201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新鄭鄭韓故城進行了主動性考古發掘,面積約8000平方米。

其中位於隔城牆一北一南分布的北城門遺址和鄭國三號車馬坑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此次鄭韓故城遺址的發現,不僅為我們研究不同時期故城的結構布局、墓葬制度、防禦體系等提供了寶貴的資料,而且也為科學制定鄭韓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展示與利用奠定了堅實基礎,更為後世復原歷史場景、傳承歷史文明,賦予了新的職責與使命。

陝西西安秦漢櫟陽城遺址

發掘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

櫟陽遺址三號古城三號建築遺址(上北下南)

據文獻記載,櫟陽城是秦獻公秦孝公時期、秦楚之際塞王司馬欣時期,漢初劉邦的都城所在。

櫟陽城遺址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在三號古城試掘中出土大量筒瓦、弧形板瓦、素麵、動物紋、雲紋瓦當等建築材料,並出土拼對出槽型板瓦、巨型筒瓦、巨型瓦當。

據文獻記載及出土遺物,三號古城上限不早於戰國中期,與文獻所載秦獻公、孝公建都櫟陽時間吻合,為戰國秦都櫟陽,是商鞅變法發生之地。

從城址延續到西漢前期判斷,其亦當為塞王司馬欣之都,為漢初劉邦所都櫟陽。

從櫟陽考古發現看,不僅三號古城發現的半地下建築、浴室、壁爐等等設施,空心磚踏步、巨型筒瓦、瓦當等等遺物是迄今為止在秦考古發掘中的最早發現,且相當多的秦漢建築制度均應始於櫟陽城。

河南洛陽東漢帝陵考古調查與發掘

發掘單位: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鄭州大學歷史學院

朱倉M722陵園遺址1號台基西階道(由西向東)

東漢王朝共有12座帝陵,其中11座帝陵均位於河南洛陽境內,分布於邙山和洛南兩個陵區。

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結合「邙山陵墓群考古調查與勘測」項目,對東漢帝陵及其陵園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查勘探,勘探總面積256萬平方米。

通過十餘年的考古工作,明確了東漢帝陵墓冢的基本特徵。

通過對東漢帝陵的一系列調查與發掘工作,為今後研究東漢時期陵寢制度的內涵與演變,以及進一步探討各陵陵主歸屬等問題,都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為今後洛陽東漢帝陵的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撐。

江西鷹潭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

發掘單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江西省鷹潭市博物館

三清閣

大上清宮遺址位於江西省鷹潭市龍虎山上清鎮東,目前,已揭露出大上清宮核心區域上清宮中軸線以東的範圍5000平方米,建築基址有龍虎門、玉皇殿、后土殿、三清閣、三官殿、五嶽殿、天皇殿、文昌殿、明清碑亭、東廂房等,周邊環繞磚砌院牆。

大上清宮遺址出土大量宋至清的瓦當、滴水、脊獸、石欄杆等建築材料和貨幣、陶瓷器等生活用具,為探究大上清宮的歷史沿革、建造藝術提供了具有重要價值的資料,同時也為研究道教發展史和道教考古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實物資料。

吉林安圖金代長白山神廟遺址

發掘單位: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

漢白玉玉冊殘塊(癸丑)

寶馬城遺址位於吉林省安圖縣二道白河鎮,以往學術界認為該遺址始建於渤海,遼金沿用。

寶馬城遺址是近年來遼金考古的重要發現,也是邊疆考古與北方民族考古的重大突破,為研究宋金時期物質文化與金代官式建築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該遺址的發掘,是中原以外首次發現的國家山祭遺存,對了解宋金時期岳鎮海瀆祠廟的格局,以及探索金代禮儀制度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對研究金王朝的邊疆經略、探索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對充實長白山悠久歷史文化的內涵亦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

發掘單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眉山市彭山區文物保護管理所

發掘區場景

江口沉銀遺址位於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岷江河道內,南距成都約60公里,遺址面積約100萬平方米。

本次考古發掘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內水考古項目。

發掘過程中創新工作理念,運用了大量的新方法和新技術。

針對遺址處於岷江河道內的實際情況,通過圍堰解決發掘平台,為今後灘涂考古、淺水埋藏遺址的發掘提供了工作範式和經驗借鑑。

此外,本次工作中面向全國公開招募志願者,並且全程參與考古發掘,在公眾與考古之間搭建了橋樑,讓公眾真正了解考古、走進考古,享受考古成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江口沉銀入選十大考古

法制晚報訊 (記者 崔毅飛) 4月10日下午,為期兩天的「2017年度全國選活動」揭曉結果,經過26個入圍項目匯報人以項目時代早晚為序進行的20分鐘終評展示和回答評委、學者提問,評委會經過評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