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的神秘寶藏,因一道士,流失國寶無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些詩句你也許很熟悉,但是你知道詩中的陽關、玉門關是指哪裡嗎?它們就是如今的敦煌,敦煌位於甘肅省西部。
對於敦煌,你也許只知道它是如今著名的旅遊景點,在古代,它有著更重要的位置,曾經是古代絲綢之路要塞,是佛教興盛、中亞各民族頻繁往來的地區,也是古代邊疆的一個重鎮。
緣起也許是一場註定的意外。
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中國正處於風雨飄搖中。
同年,一個名叫王圓篆的遊方道士輾轉來到敦煌的莫高窟。
儘管眼前的一切古老而又破敗,但這座傳說從十六國起就開鑿出第一個佛窟,迄今已有千年的「千佛洞」還是引來這位道教徒的敬仰,慨然嘆曰:「西方極樂世界,其在斯乎!」他決心留下來,並籌劃打通幾個洞窟建立一座道觀。
那天「忽有天炮響震,忽然山裂一縫。
吾同工人用鋤挖之,欣然閃出佛洞壹所,內藏古經萬卷。
」從王圓籙道士寫給清政府的信中可以看出,莫高窟藏經洞的發現頗有些神秘。
但在敦煌的民間傳說中,卻繪聲繪色地流傳著發現藏經洞的另一種說法:王道士請了一個人在這間甬道內寫經。
寫經人在甬道內找了個清涼的地方伏案抄經,抄到疲憊或空閒時,就用芨芨草杆點火吸旱菸,為圖方便,他總是把燃燒剩下的草杆插入牆縫。
某天,他把草杆插入牆縫,誰知越插越深,用手一敲,牆壁竟發出了空洞沉悶的聲音。
寫經人立刻告知王道士,眾人合力推倒土牆,已封存上千年的密室就這樣被發現。
王道士看到這一切,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洞裡像山一樣堆著絹畫和各種佛教法器,四壁畫著不可思議的精美壁畫,整個洞窟猶如神話中的宮殿。
這就是藏經洞被發現的傳說。
藏經洞裡到底藏著什麼寶藏?
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說:「藏經洞裡有中國傳統的四書五經、經史子集,還有佛教、道教的經卷等,官方的文書、私人的文書、經濟的文書,還有戶口、帳本、典籍,什麼都有,全都是第一手的資料。
」
這座蘊藏著中華文明巨大能量的洞窟,包含著5萬多件記載著宗教、歷史、文學、藝術、地誌、民俗等14個方面的重要文物資料,文獻種類約5000種,堪稱是一部中國古代的「大百科全書」。
是研究我國近兩千年學術文化發展的寶貴文獻,其中有不少的「世界第一」。
敦煌學家從文獻中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最早的活字、最古老的書籍、最早的樂譜、最早的報紙、最早的火槍、最早的馬具、最早的星象圖、最早的連環畫、最早的棋經、最早的標點符號等。
黃金有價玉無價,更何況是歷代智慧的結晶,敦煌藏經洞博大精深的文化典籍、古物、壁畫等等,完完全全的是無價之寶,比黃金白銀不知珍貴多少倍。
莫高窟在元代以後已很鮮為人知,幾百年里基本保存了原貌。
但自藏經洞被發現後,隨即吸引來許多西方的考古學家和探險者,當時的清政府不識貨,王道士知其珍貴卻沒能夠妥善保管,外國人當時以極低廉的價格從王圓籙處獲得了大量珍貴典籍和壁畫,全部偷運出中國或散落民間,嚴重破壞了莫高窟和敦煌藝術的完整性,可謂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國寶流失。
「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
」
學術圈裡曾經流傳過這樣一個小故事:一位日本學者來中國講學,提出「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卻在日本、在中國以外的國家」,引起了眾多中國學者的不滿,然而這曾經是一個事實。
對佛經的研究我們落後於日本,在少數民族文字的突破上,也遜色於歐洲。
從發現藏經洞以來,王道士從未離開這裡。
1931年,年過八十的王道士悄然離開人士,只留下後人對他無休止的爭論。
是功,是過,都已歸於一座土塔。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我喜歡塞外,無數的名人在這裡留下不朽的傳說。
那種蒼涼、悲壯、無奈的氣息,在飛沙、朔風的環境渲染下能夠帶給人強烈的共鳴。
如果有機會,希望大家都能去感受下歷史的雄渾。
探索|一個道士和一個神秘洞穴
敦煌有著璀璨歷史,其大其盛,因其融匯中西,華夏中原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臘文明、伊斯蘭文明在這裡交匯融合。敦煌曾是世界文明的巔峰代表,現在依然影響著世界文化。敦煌的石窟、雕像、壁畫以及敦煌遺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