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國青銅器鑑賞與市場行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到青銅器小編首先帶大家了解下何為青銅器:青銅器是由青銅合金(紅銅與錫的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

而中國的青銅器則特指中國青銅時代(約公元前21~前 5世紀)的青銅器,也可泛指其後的青銅製品。

在青銅時代,它是文化發展的主要特徵之一,體現了當時的藝術水平和社會風尚,為史家所重視。

秦漢以後,青銅的使用範圍縮小。

青銅禮器逐漸消失,兵器和容器大部分為鐵、漆、瓷等材料所取代,只有鏡鑒、帶鉤等服御器和若干工藝製品,仍有所發展。

下面小編先帶大家鑑賞下我們中國青銅器的三件國寶青銅器:

1、毛公鼎

毛公鼎(Duke Mao Tripod),為西周晚期的宣王時期器物,道光末年出土於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

由作器人毛公(廠音)得名。

直耳,半球腹,矮短的獸蹄形足,口沿飾環帶狀的重環紋。

毛公鼎為皇皇鉅制,其高度和重量與其他殷商時期所挖掘到的巨大青銅器可說是天差地遠,然而,毛公鼎上刻的銘文卻是當今出土的七千多件銘文青銅器中最多的,有32行,499字,是西周青銅器之最,相當具有研究價值。

被譽為「抵得一篇尚書」。

其內容是周王為中興周室,革除積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輔佐周王,以免遭喪國之禍,並賜給他大量物品,毛公為感謝周王,特鑄鼎記其事。

銘文乃現存最長的銘文:完整的冊命。

共五段:其一,此時局勢不寧;其二,宣王命毛公治理邦家內外;其三,給毛公予宣示王命之專權,著重申明未經毛公同意之命令,毛公可預示臣工不予奉行;其四,告誡勉勵之詞;其五,賞賜與對揚。

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其書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風格,奇逸飛動,氣象渾穆筆意圓勁茂雋 ,結體方長,較散氏盤稍端整。

李瑞清題跋鼎時說:「毛公鼎為周廟堂文字,其文則尚書也,學書不學毛公鼎,猶儒生不讀尚書也。

」筆致謹嚴,字形整齊有致。

相異於一般金文的豪放逸縱,結字略帶長形,顯得勁挺瘦勁,全文布局氣象溫和,歷來被視為周代篆文的正宗,金文的瑰寶。

毛公鼎通高近54厘米,重34.5公斤,大口圓腹,整個造型渾厚而凝重,飾紋也十分簡潔有力、古雅樸素,標誌著西周晚期,青銅器已經從濃重的神秘色彩中擺脫出來,淡化了宗教意識而增強了生活氣息。

1948年,國民黨退守台灣,大量南京故宮博物院珍貴文物南遷至台北,毛公鼎亦在其中。

1965年,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正式建成,稀世瑰寶毛公鼎成為台北故宮的鎮館之寶之一,放在商周青銅展廳最醒目的位置,是永不更換的展品。

2、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母親戊而作的祭器,是中國商代晚期(約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的青銅器,商周時期青銅器的代表作,原稱「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方鼎」,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1939年於河南安陽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

因腹內壁鑄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

亦有人釋作「后母戊」,后母戊即商王武丁妻子之一的婦妌。

該鼎身呈長方形,口沿很厚,輪廓方直,顯現出不可動搖的氣勢。

后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無紋飾的長方形素麵外,其餘各處皆有紋飾。

在細密的雲雷紋之上,各部分主紋飾各具形態。

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麵周圍以饕餮作為主要紋飾,四面交接處,則飾以扉棱,扉棱之上為牛首,下為饕餮。

鼎耳外廓有兩隻猛虎,虎口相對,中含人頭。

耳側以魚紋為飾。

四隻鼎足的紋飾也匠心獨具,在三道弦紋之上各施以獸面。

據考證,后母戊鼎應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紋飾、工藝均達到極高的水平。

是商代青銅文化頂峰時期的代表作。

后母戊鼎的提手文飾同樣精美。

兩隻龍虎張開巨口,含著一個人頭,後世演變成「二龍戲珠」的吉祥圖案。

一般認為,這種藝術表現的是大自然和神的威懾力。

現在卻有人推測,那個人是主持占卜的貞人,他主動將頭伸入龍虎口中,目的是炫耀自己的膽量和法力,使民眾臣服於自己的各種命令,完全是可能的:當時的貞人出場時都牽著兩頭猛獸,在青銅器和甲骨文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圖案。

后母戊鼎形腹部鑄有「后母戊」3字,亦有人釋作「司母戊」,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所鑄。

后母戊鼎高1.33米,口長1.10米,重達875千克,鼎身和鼎足用陶范鑄造,鼎耳是在鼎身鑄好後再裝范澆鑄的。

其合金成分為:銅84.77%,錫11.44%,鉛2.76%,其他0.9%。

鑄造這樣高大的銅器,所需金屬料當在1000千克以上,且必須有較大的熔爐。

后母戊鼎的鑄造,充分說明商代後期的青銅鑄造不僅規模宏大,而且組織嚴密,分工細緻,顯示出商代青銅鑄造業的生產規模與傑出的技術成就,足以代表高度發達的商代青銅文化。

后母戊鼎。

是前已發現的中國古代形體最大和最重的青銅器,在世界上也是僅見的,反映出商代青銅冶鑄業具有極高水平。

2011年3月6日,央視《新聞30分》主持人在播報新聞時,將「司母戊鼎」讀成「后母戊鼎」。

國家博物館網站2011年12月18日曾回應:「此鼎初始被定名時,專家釋讀其上銘文為『司母戊』,隨著更多同時期青銅器被發現,目前專家多認為應釋讀為『后母戊』。

但由於中小學歷史課本的廣泛宣傳,目前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等名稱更為有名。

」 河南博物院副院長田凱介紹說,一直以來,人們都稱之為「司母戊鼎」,隨著一些考古學家對商代文明研究的深入,認為應改名為「后母戊鼎」。

如果多數專家認為名字應該改,博物院會適應大眾的需要。

3、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

商朝晚期偏早青銅器。

屬於禮器,祭祀用品。

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1938年出土於湖南省寧鄉市,商晚期偏早器,是我國現已發現的較大的方尊,四羊方尊高58.3厘米,重34.5公斤,是現存商代青銅器中最大的方尊。

尊為四方形,大口沿外敞,腹部鼓起,方形圈足。

整個器皿漆黑髮亮,紋飾繁褥,絢麗多姿,頸部裝飾著精美的蕉葉紋和夔龍紋,肩部的四邊各有蟠龍一條,其雙角龍頭探出方尊的表面;自肩至足的四隅,立雕著四隻卷角綿羊,那微張的嘴巴,溫柔的眼神,自在的形態,把綿羊溫順寧靜的性格刻畫得淋漓盡致。

羊的背部和胸部飾有鱗紋,腿上飾有鳳鳥紋,圈足飾有夔龍紋、雲雷紋,紋飾的線條剛勁光潔。

方尊的工藝設計新奇,匠心獨具,集線雕、浮雕、立雕於一體,把平面圖像和立體雕塑結合起來,使動物形象和器皿有機地融合為一體。

羊在古代寓意吉祥。

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龍相對的造型展示了酒禮器中的至尊氣象。

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鑑賞了我們的三大國寶青銅器,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2016年青銅器的市場行情以下均為RMB為單位:

2014春季拍賣會 商代 青銅饕餮紋方彝 以11,865,600萬元成交

2012春季拍賣會 西周早期 獸面夔龍紋方尊 以35,222,200萬元成交

2013春季拍賣會 商晚期 青銅獸面紋「耳丁」卣 以30,056,400萬元成交

2008春季拍賣會 商晚期 獸面紋瓿 以28,980,000萬元成交

2013秋季拍賣會 西周 史頌簋 以28,175,000萬元成交

2015春季拍賣會 商晚期/西周早期 青銅饕餮紋尊 以9,998,730萬元成交

2014春季拍賣會 商晚期-西周 獸面紋方鼎 以8,075,760萬元成交

2013春季拍賣會 西周早期 青銅獸面紋「先」鬲 以5,726,160萬元成交

2014秋季拍賣會 商 康丁方彝 以 4,426,1600萬元成交

2011秋季拍賣會 西周早期 公元前11至10世紀 作寶彝簋 以40,758,659萬元成交

以上都是青銅器每年的成交記錄,自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的墓葬出土青銅器的展出後,2016年將在古玩收藏界掀起一陣青銅器的收藏交易熱潮.

歡迎文化收藏類原創文章投稿:[email protected]

添加官方微信號ID:15857342390 ←(為您的藏品鑑定交易評估)

這麼好的文章就趕緊轉發收藏了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殷代青銅器的代表作--- 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因鼎腹內壁上鑄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長方形,口長112厘米、口寬79.2厘米,壁厚6厘米,連耳高133厘米,重達832.84公斤。鼎身雷紋為地,四周浮雕刻出盤龍及饕餮紋樣,反映了中國...

中國十大國寶青銅器,你都見過嗎?

青銅文化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大件青銅器在夏代晚期(考古學文化的二里頭時期)開始出現,到商代前期(二里崗時期)和商代後期(殷墟文化時期),出現了大量氣勢恢宏、紋飾繁褥的呈組合的青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