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乾貨 | 最全古代銅鏡圖片及分析,不可多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銅鏡就是古代用銅做的鏡子。
銅鏡,又稱青銅鏡。
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來祭祀的禮器出現,在春秋戰國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貴族才能享用,到西漢末期銅鏡就慢慢的走向民間,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
它製作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是中國古代青銅藝術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春秋戰國之前,銅鏡還是僅供王公貴族使用的奢侈品,普通百姓常以水中的倒影察照自己,好似以器皿盛水而人監於水。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鑒」是盛水或冰的金屬容器,盛水後可以映照,因此也成為銅鏡最常見的別稱,《新唐書魏徵傳》 就有「以銅為鑑,可正衣冠」。
戰國以後銅鏡在社會上廣泛流行,或隨身攜帶,或以鏡架、鏡台相輔陳設室內。
鏡背多有鈕,用以穿繩系帶,方便抓握,唐代開始出現帶柄手鏡,宋代以後在社會上廣泛流行。
菱花銅鏡(菱花型鳥獸紋銅鏡)(唐代)
帶柄銅鏡(9.8×18.6) (明代)
插屏銅鏡(11.5×16.5) (明代)朗耀千秋鑒歷史
中國銅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史傳說時代,考古發現最早的銅鏡年代與傳說的聖人鑄鏡時代大致相當。
後經商周的醞釀,達到先秦——銅鏡鑄造第一個高峰時期。
西漢武帝時期國勢強盛,社會安定,銅鏡製作蓬勃發展,形成了具有漢代文化特色的銅鏡裝飾。
三國兩晉南北朝,銅鏡鑄造隨著社會動盪而減退。
唐代是我國農耕社會的鼎盛時期,銅鏡鑄造達到了頂峰。
五代以降,北方戰事頻繁,民生困頓,鑄鏡中心都集中在經濟相對富庶的南方地區。
雖也有精品,多數都難脫離重實用、輕花紋的商業格調,最終被玻璃鏡完全取代。
承安四獸銅鏡(8.6) (金代)
航海銅鏡(17.7) (宋代)
鳥獸葡萄紋銅鏡(15.2) (唐代)
鳥獸山水紋銅鏡(17.2) (唐代)
蟠螭菱紋銅鏡 (12.4) (戰國)
四乳四虺紋銅鏡(17.8) (漢代)
連弧紋銅鏡(9.4) (漢代)
八乳規矩銅鏡(18.5) (漢代)
四乳草葉紋銅鏡(18.3) (漢代) 妙極神工美造型
圓形一直是我國古代銅鏡造型的主流。
唐代銅鏡追求鏡型的新穎美觀,菱花形、葵花形、六角形、八角形、亞字形都是首創,花型鏡更成為後代效仿並改進的藍本。
宋代帶柄鏡,鐘形、長方形、雞心形、盾形、鼎形鏡也都極大地豐富了古代銅鏡的造型藝術。
鏡鈕和鈕座裝飾的細密變化成為歷代鑄鏡追求精緻的重要表現。
我國除東北地區出土多鈕鏡外,其他地區多為單鈕鏡。
早期鏡鈕小,大多不太講究鈕座裝飾,漢代以後,鏡鈕造型日漸豐富,並達到了鏡鈕、鈕座與銅鏡整體裝飾之間的完美結合。
宋代以後隨著人們對銅鏡審美觀念的改變,鏡鈕、鈕座的裝飾功能也淡化了。
葵花形雙鸞紋銅鏡(27.3) 唐代
連弧紋銅鏡(22.3) 漢代
八卦紋銅鏡(10.8) 唐代
菱花形銅鏡(10.5) 唐代
吳牛喘月紋銅鏡 (13.4) 宋代
方形海獸葡萄紋銅鏡(10.4×10.2) 唐代
四花紋銅鏡(19.7) 唐代
亞字形花草紋銅鏡 (15.5) 宋代
菱花形人物故事紋銅鏡(14.6) 宋代
星雲紋銅鏡 (17) 漢代
亞字形萬字紋銅鏡(14.5) 唐代 巧刻精雕修紋飾
銅鏡的恆久藝術性則在於主題紋飾能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化。
雖有構圖局限,卻能融入歷代工匠無限的遐想與社會文化風尚。
中國古代銅鏡紋飾普遍採用線條式、浮雕式表現手法,規則布局。
內容也大致經歷了由幾何紋——植物紋——動物紋——人物故事紋飾的發展之路,從抽象到形象,從拘謹呆板,到生動活潑。
唐代銅鏡達到了裝飾藝術的頂峰,並形成了自由、寫實無構圖規則限制的新格局;宋代銅鏡中一些流露精緻纖細文人氣質的纏枝花卉等圖案,金元之際難以為繼,而線條粗獷、生命力旺盛的民間藝術,則被後世廣泛傳承。
從銅鏡紋飾的演變不難領略中華民族工藝的審美歷程。
瑞獸祥魚紋銅鏡
七乳瑞獸紋銅鏡(18.7) 漢代
雙獅紋銅鏡(18.6) 唐代
瑞獸紋銅鏡(13.9) 唐代
龍虎紋銅鏡 (11) 漢代
鸚鵡狻猊紋銅鏡(17.8) 唐代 狻猊:音酸泥,傳說中的瑞獸二、星雲紋 流行於西漢中期,因形狀似天文星象,故有星雲之名,也有學者稱作「百乳銅鏡」。
對於紋飾是取法天象,還是由蟠螭紋演變而成存在爭議。
長安地區是漢代星雲紋銅鏡主要流行區域。
星雲紋銅鏡(15.6) 漢代
星雲紋銅鏡(15.6) 漢代
星雲紋銅鏡(15.7) 漢 三、規矩紋 全國發現較多,多流行於新莽到東漢中期,亦被稱作「博局銅鏡」,「日晷銅鏡」等,體現了研究者對這種紋飾的不同認識。
TLV(規矩紋符號)與表示方位的四神、十二地支或體現升仙思想的銘文配合,可能與漢代盛行的讖緯學說、神仙思想、陰陽五行說有關。
鳥獸規矩紋銅鏡(21.1)
尚方鳥獸規矩紋銅鏡(19.5)
規矩渦銅鏡(14)
尚方鳥獸規矩紋銅鏡(17.4) 海獸葡萄紋銅鏡
流行於唐高宗到武則天時期,認為是唐代流行的葡萄紋樣和六朝以來盛行的瑞獸紋飾結合而成,也有人認為是隨著中西交流的頻繁,受西方紋飾影響而產生的。
海獸葡萄紋銅鏡(21.4)
海獸葡萄紋銅鏡(12)
海獸葡萄紋銅鏡(18.7)
海獸葡萄紋銅鏡(19.3)
海獸葡萄紋銅鏡(12.5)五、十二生肖紋 流行於北朝到唐初,配有忍冬、四神、八卦等不同輔助裝飾形式,可能有著深刻的祈求吉祥的含義。
四神十二生肖紋銅鏡(24.7)
「正光四年」十二生肖紋銅鏡(8.1)
四神十二生肖紋銅鏡(13.5) 辭旨溫雅鑄鏡銘
銅鏡上鑄銘文始自戰國末期,此後就成為鏡背裝飾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漢武帝前後出現了完全以銘文為主題的的銅鏡裝飾風格。
銅鏡銘文大致經歷四次重大變革階段:戰國至西漢中葉,西漢末至東漢,隋唐,兩宋。
鏡銘書體從原來的篆體或隸中帶篆,演變到成熟隸書,三國、兩晉沿襲,隋和唐初普遍改為楷書,南宋開始多採用宋版書體。
歷代銅鏡銘文內容體現著一定的社會背景和文化情懷。
漢代多見紀年、紀氏、宣傳銅鏡質量、祈求升官發財、反映升仙思想的內容。
唐初鏡銘常以富有韻味的五言詩、迴文詩的形式詠鏡頌人。
宋代以後流行的商標字號銘則是鑄鏡行業品牌意識的流露。
「千秋」雙鸞紋銅鏡(22.4) 唐代 「千秋」是 「千秋節」鑄鏡的標誌,八月五日是唐玄宗的生日「千秋節」這一天全國都鑄造鏡子,相互饋贈,祝福長壽
「祥雲覆蓋」鐘形銅鏡(14.5×11.3) 元代
四乳草葉紋銅鏡(13.3) 漢代 「見日之光 長勿相忘」
龜鈕篆文銅鏡 (19.4) 元代
「家常富貴」銅鏡 (17.9) 漢代 質明采麗見工藝
銅鏡鑄造首先需制范,以泥范最多,也有少量的石范。
工序依次分為選料——配料——熔煉——鑄造——熱處理——刮削——研磨——開鏡。
為改善加工性能,延長使用時間,戰國時期開始採用了淬火、回火的熱處理技術,宋以後使用較少。
歷代銅鏡因鑄造技術的高低和合金成份的不同,其質地、銅色呈現出不同的特徵。
制范時雕刻的鏡背紋飾和銘文,需要操作者具備相當的藝術修養和技術功底,鑄造出來的銅鏡紋飾多呈現幽雅的青銅本色。
而唐代盛行的特種工藝鏡則有著富麗奪目的裝飾效果,更提高了銅鏡的觀賞價值。
由於飾片容易剝落,流傳至今尚能圖案完整極為罕見。
折枝團花紋銅鏡 (24.2) 唐代
連弧銘帶銅鏡(18.2) 漢代
萬字銅鏡(12.1×12.3) 唐代
仙人龜鶴銅鏡 (15.7) 宋代
蟠虺草葉紋銅鏡 (14.7) 漢代
素背銅鏡 (12.8) 宋代
花乳紋銅鏡(13.6) 漢代
探知中華寶藏——銅鏡
銅鏡就是古代用銅做的鏡子。在古代,銅鏡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關係,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銅鏡又是精美的工藝品。它製作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下面跟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