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人的發明和發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發現和發明的國度》以及李約瑟提供

漢人成就一:弩

弩在當時可以算是技術含量非常高的一種遠程蓄力武器,它就好比在冷兵器時代里冷酷的狙擊手一般,具有弓箭難以匹敵的穿射能力!馬陵之戰,孫臏就用弩痛擊過龐涓而取得勝利!

中國和古希臘都出現過弩的身影,古希臘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有了腹弩,這是已知歐洲最早的弩,不過中國弩出現的時間應該更早!

如《禮記·緇衣篇》引《太甲》 說:「若虞機張,往省括於厥度則釋。

《韓 非子·說林篇》載道:「羿執鞅持杆,操弓關 機。

」兩處所提到的「機」,都宜解釋為弩 機。

所記之事的年代都在商周以前,說明 中國發明原始木弩的時間應不晚於商周時 期!

1960年,赤壁修築長江防洪堤時, 在三國古戰場遺址周邊取土,在一座古墓 內,發掘出三件青銅質的弩機,其形狀似蜻蜓 ,通過考古 專家鑑定,是東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 前256年時期鑄造的。

這些都證明了弩最早起源於中國!

而吳越春秋則認為,弩之初,楚國琴秦氏以為弓矢不足以威天下。

乃橫弓著臂,施機設樞,加之以力,然後諸侯可服。

認為是琴秦氏發明了弩!

不管如何,可以證明一點,弩是在弓箭威力不足的基礎上發明的。

而中國弩與歐洲弩的發展,古希臘弩卻中途夭折,沒有流傳下來,弩炮也隨著羅馬帝國而灰飛煙滅,直到十字軍時代,西方很多學者認為歐洲是從中國間接引進了弩技術!

然而起初西方人對弩充滿恐懼心理,這種畏懼心理,持續了 很長一段時間。

在1139年的第二次拉特 蘭公會上,教皇英諾森二世甚至宣布弩為 詛咒之物,而禁止在基督徒之間的戰爭 中使用它,然而,弩仍然不可阻擋在歐洲 流行起來:不僅十字軍用它來對付異教徒 ,而且歐洲人(基督徒)內部的戰爭中也 越來越多地使用弩。

的發明,是漢人對冷兵器時代的一大貢獻!

漢人成就二:「鑄鐵」!

雖然中國不是世界上最早進入鐵器時代 的國家,但是,中國卻是世界上最早發明 使用「鑄鐵」技術的國家,所謂鐵器時代 的「鐵」,是塊煉鐵,最早擁有這項技術的 是西南亞地區的工匠!

但是,塊煉鐵技術非常原始! 其煉鐵爐用石頭或粘土砌成,爐身甚 矮,側開小孔,插入陶土製的風管,用皮 囊送風;使用富鐵礦石,以木炭或木柴為 燃料。

約在1000℃溫度下進行 固體還原, 煉成的鐵沉落於爐底,待爐冷後取塊。

每 煉一爐必須重新升火,爐溫上不去。

此種鐵結構疏鬆、氧化夾雜多,幾乎不 含碳、矽、錳等元素,所以鐵塊柔軟,可 在一定溫度下鍛打,排除夾雜並成型,稱 為鏢鐵、鍛鐵或海綿鐵。

很多洋奴嘲笑中國的「鑄鐵」,質量堪 憂,只能做耕田的鐵梨,可是依塊煉鐵的 尿性,恐怕在厚土裡逆行阻力就足以壓 彎!塊煉鐵的質量甚至不如工藝發展到一 定水平的青銅器!

中 國在公元前6世紀就進行了液態煉鐵, 比西方約早干餘年。

塊煉鐵爐溫較低,化 學反應慢,故產量低,夾雜又多,在煉銅 豎爐大風機的啟發下,漢人創造出液態煉 鐵。

爐子加高,爐內煤氣流與礦石接觸時 間長,礦石預熱效果提高,鼓風增強,燃 燒旺盛,爐子可長時間保持較高溫度狀態 (>1200℃),木炭的增碳作用也相應增強, 因而獲得液態鑄鐵。

其鑄出鐵器可以擁有各種形狀! 根據《左傳》記載,昭公29年(公元前 513年)晉國鑄 出鑄鐵刑鼎,重達270kg, 鼎上鑄出刑律全文,這是中國鑄造大件的 最早記載。

隋唐以後,大型鑄件的生產愈 來愈多!

直到公元953鑄出來了滄州大鐵獅,所以部分洋奴無知到說中國沒能力造板甲,簡直是愚蠢至極!

漢人成就三:雨傘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雨傘的國家,從發 明之日到現在至少也有 3500 多年的歷 史,當時被人們稱之為「簦」。

到了後魏時 期,傘被用於官儀,老百姓將其稱為「羅 傘」。

官階大小高低不同,羅傘的大小和 顏色也有所不同。

皇帝出行要用黃色羅 傘,以表示「蔭庇百姓」,其實主要目的還 是為了遮陽、擋風、避雨。

傘在中國誕 生之後,隨著對外開放和交流的日益擴 大,也就逐漸傳到了國外。

日本在唐朝時 先後向中國派出了 19 批「遣唐使」,多 500 餘人,其中有醫師、畫師、音樂家及 各方面的學者,他們到中國專門觀摩和學 習中國文化,不僅把中國的曆法,天文、 音樂、美術等文化帶到了日本,也包括制 傘工藝在內的多種生產技術、製造工藝帶 到了日本。

1747 年,英國一位叫祖納斯 的商人到中國旅行,發現中國人打著油紙 傘在雨中行走,雨停後把傘一收,隨身攜 帶,甚為方便,回國時便買了一把。

回去 後不久,正逢一個雨天,他便撐開帶回去 的那把雨傘在倫敦街頭行走。

按當時英國 的宗教傳統認為:天上下雨是上帝的旨 意,用傘遮住雨就是違反天意,是大逆不 道的。

漢努威因此受到嘲罵和詛咒,甚至 有些人向他投擲雞蛋。

但是,雨傘的好處 卻人人可見,終於在一片反對聲中逐漸盛 行起來。

到 19 世紀中葉,雨傘成了英國 人的生活必備品,而且用傘也成了英國人的一種榮耀。

而後,中國機械學家老焱若率先用絲綢制傘,開創了現代絲綢傘的先河!

漢人成就四:VCD播放機

世界第一台VCD由安徽的幾名科技工作者發明的, 在中國提起 VCD,不能不提起曾經輝煌一時的安徽萬 燕公司,更不能不提起他的創始人姜萬 勐。

在安徽現代電視技術研究所里,到現在也可以見到那台至今仍牽動著世人目光的VCD 機,它靜靜地坐在凝聚著主人無數心血的 科技成果展覽室里,一張用列印紙製成的 小紙板上赫然寫著它的名字——世界上第 一台VCD機。

1992年,在美國舉辦的國 際廣播電視技術展覽會上,美國C-CUBE 公司展出的一項不起眼的MPEG(圖像解 壓縮)技術引起了時為安徽現代集團總經 理姜萬勐的興趣,他憑直覺立刻想到,用 這一技術可以把圖像和聲音同時存儲在一 張小光碟上。

此後,姜萬勐先後出資57萬 美元,於1993年9月,將MPEG技術成功 地應用到音像視聽產品上,研製出一種物 美價廉的視聽產品——VCD。

同年12月, 他又與美籍華人孫燕生共同投資1700萬 美元成立了萬燕公司!

但非常遺憾的是,當時中國人對專利概念非常淺薄,一旦別人搶注了專利, 他的生產就算是侵權。

他最初出售的1000台樣機,被 國外廠商買走,並解剖研究,搶先註冊了專利。

於是, 歷史給了姜萬勐一個慘痛的教訓!

但是不管怎麼說,vcd最早是漢人發明的也是事實!

漢人成就五:火箭

給歐洲人火箭靈感的並不是中國,而是印度在抗擊英法侵略時大量使用早期火箭,讓西方人吃了苦頭!

不過在此之前,中國在唐宋時期就已經發明了早期火箭,前提是漢人是世界上最早配製出火藥的民族,起初,火藥在中國只是被 當作燃燒物,後來,人們發現火藥燃燒時 產生的大量氣體能產生推力,於是就用火 藥作「推進劑」製造出了火箭。

據史載,中 國早在公元12世紀,就產生了噴氣推進火 箭。

中國古代的火箭雖然結構簡 單,但製造工藝已十分講究,解決了火箭 的安全貯存、運輸、防潮等問題,同時避 免炸傷自己人。

另外,中國古代的火箭已 具備現代火箭的基本結構,即箭頭、箭體 (箭杆)、動力系統(火藥筒及引線)和 控制系統(羽尾),有些火箭還有了現代 反推火箭、飛航式火箭和二級火箭的影 子。

作為兵器的古代火箭,在宋、 元、明代有過幾百年的輝煌歷史。

許多史 書中,都記載有大量使用火箭的戰例。

有 一種叫「一窩蜂」的軍用火箭,是在木製的 桶狀發射器里,安放32支綁有火藥筒的箭 矢,火藥筒由總藥線連在一起。

作戰時, 將它埋在地下,點燃總藥線,箭矢就會如 蜂群一樣飛出來,殺傷敵人。

美國學者基姆在其著作《火箭與噴 氣》一書中記述說:「約當14世紀之末, 有一位中國的官吏名叫萬戶,他在一把座 椅的背後,裝上47枚當時可能買到的最大 火箭。

他把自己捆在椅子上,兩手各持一 大風箏。

然後讓他的僕人同時點燃47枚火 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進的力量, 加上風箏上升的力量飛向前方。

」 1959年,科學家們將月球背面的一座環 形山命名為「萬戶」山,以紀念「第一個試 圖利用火箭作飛行的人」


漢人成就六:水雷

中國是最早發明水雷的國家,這點是世界公認的!

早在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唐順之輯《武 編》,記有「水底雷」,將鐵殼雷放入密封的 大木箱裡,沉入水中,下用3隻鐵錨定位, 上用繩索連發火裝置接到岸上,當敵船接近 時,岸上伏兵拉火引爆。

它實際上是一種拉 發錨雷。

王鳴鶴撰於16世紀末的《火攻問 答》中,記述一種觸發沉底雷,稱為「水底鳴 雷」。

它是將鐵殼雷放入密封的大缸中,沉於 水底,上橫連繩索於水面下一二寸(約0.033 ~0.066米)處,並與雷體內的發火裝置相 連,敵船觸之,機落火發,炸毀敵船。

《武備 志》(1621年初刊)中記錄了幾種水雷,其 中有「水底龍王」,它是一種定時爆炸漂雷。

外殼是使用熟鐵打造,重4~6斤(約2.4~ 3.9千克),內裝火藥。

上縛信香引火,香的 長短可根據敵船的遠近而定。

外裹以牛脬密 封,再用處置過的羊腸引到水面通氣,上用 鵝雁翎作浮,不致熄滅火種。

將綁縛在木排 上,用石頭墜入水中,順流漂去,「香到火 發,從水底擊起,船底粉碎」。

宋應星撰《天 工開物》(1637年初刊)記載有一種名 叫「混江龍」的水雷,它的構造與「水底龍 王」相似,但改信香發火為火石火鐮摩擦發 火,提高了點火機構的可靠性。

漢人成就七:地雷

地雷是一種埋入地表下或布設於地面的爆 炸性火器,最早地雷是漢人發明的。

1130 年,地雷金軍攻打陝州,宋軍使用埋設於地面 的「火藥炮」(即鐵殼地雷),給金軍以重 大殺傷而取勝。

到了明朝初年(14世紀要),中國出現了 採用機械發火裝置的真正的地雷。

據1413 年焦玉所著《火龍經》一收所載:「炸炮製 以生鐵鑄,空腹,放藥杵實,入小竹筒, 穿火線於內,外用長線穿火槽,擇寇必由 之路,連連數十埋入坑中,藥槽通接鋼 輪,土掩,使賊不知,踏動發機,震起, 鐵塊如飛,火焰沖天。


  • 9

漢人成就八:紙

紙的作用無論被如何吹捧都不顯得過分,作為文化載體,紙質包裝,衛生巾,廁紙,試卷,這些人類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都來自中國漢人的這一項發明!

很多人說古埃及莎草紙比中國更早,其實不然,莎草紙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紙!

現代紙藝復興之父達德杭特曾經下了這個定義:要把薄片狀的物質歸納為真正的紙,必須由徹底分解到每條細絲都已徹底分離的纖維結構,將這些纖維混合水中,再用濾網瀝出,留下的細密纖維,呈現薄層的形式纏結一起的纖維才能叫紙!

而莎草紙只是將莎草片粘結在一起而已,莎草纖維並未分解,所以嚴格意義上不算紙!

早在 西漢,漢人蔡倫已發明用麻類植物纖維造紙。

宋蘇易簡《紙譜》:「蜀人以麻,閩人以嫩 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 浙人以麥面稻稈,吳人以繭,楚人以楮為 紙。

」造紙,舊用人工製造,先取植物類纖 維質之柔韌者,煮沸搗爛,和成粘液,勻 制漉筐,使結薄膜,稍干,用重物壓之即 成。

今日所用之紙,多為機制。

可以看出,在紙還沒正式出現以前,中國各地都用不同的方法來作為文字載體!

而紙的應用起源,是從西漢開始的!

漢人的這一發明,徹底改變了世界形態,是加快全人類文明傳播的不二利器!


漢人成就九:火藥

你可以想像沒有火藥的出現,全世界將會一直徘徊在冷兵器時代停滯不前,探索外太空,發射飛彈,炸藥,煙花等等都將變成無稽之談

火藥是中國漢族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 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火藥的發明應 歸功於煉丹家,它的問世經 歷了一個較長時間的孕育過程。

在古 代 煉丹家的煉丹活動中,硫磺和硝是常用的 藥品。

硫磺被視為「能化金銀銅鐵 奇物」, 硝石被認為可「久服輕身」,它們的易燃性 亦在煉製活動中被煉丹家 所認識。

到了9 世紀的唐代中葉時,煉丹家更發現了把硫 磺、硝和炭混合在一 起加熱,會發生爆 燃,引起火災,燒傷人的手面,燒毀房 屋。

由此.人們便把 以硫磺、硝和炭為 主要成分配製而成的藥物稱為火藥。

在經 過一段探索後,火 藥開始被實際應用

恩格斯 高度評價了中國在火藥發明中的首創作 用:「現在已經毫無疑義地證實了,火藥 是從中國經過印度傳給阿拉伯人,又由 阿拉伯人和火藥武器一道經過西班牙傳 入歐洲。

」火藥的發明大大的推進了歷史 發展的進程,是歐洲文藝復興的重要支 柱之一!

這是漢人對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繼紙之後的又一大貢獻


漢人成就十:指南針

嚴格意義來講,指南針並不算髮明,而是一種發現,據說維京人發現的比中國更早!

不過目前全世界公認最早發明指南針的還是中國!據《古礦錄》記載 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的河北磁山(今河北 省邯鄲市磁山一帶)一帶。

指南針的發明 是我國漢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 體磁性認識的結果。

由於生產勞動,人們 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

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吸引鐵的性質,後來 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

經過多方面的實 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實用的指南針。

而後被一直運用於航海,為冒險者的路途省去迷路的困擾!


漢人成就十一: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是一種 古代印刷方法,是 中國古代四大發 明之一。

先製成單 字的陽文反文字 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 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 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

活 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 技術革命。

北宋慶曆間(1041-1048)漢人畢 升(約970年—1051年)發明的泥活字 標誌活字印刷術的誕生。

他是世界上第 一個發明人,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 堡活字印術早約400年。

活字印刷術的出現,為全人類知識高效率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是全人類加深交流溝通的重要發明!


漢人成就十二:炒鋼技術

鋼畢竟比鐵具有更多的優越性。

因而, 古代工匠總在想方設法把鐵製造成鋼。

最 初的時候,工匠們在攝氏八百至一千度較 低溫度下,用木炭還原鐵礦石,得到一種 含夾物較多,呈海綿狀的塊煉鐵。

因為塊煉鐵含碳量很低,相當軟,只能 鍛,不能鑄,因此不是理想的造器材料。

鐵匠們以塊煉鐵為原料,對它反覆加熱, 摺疊鍛打,擠出雜物,並在與炭火接觸中 使之增碳變硬,就成了塊煉滲碳鋼(簡稱 塊煉鋼)。

這是最原始的鋼。

這種鋼在制 造過程中,需要反覆加熱鍛打,故又稱「百 煉鋼」。

這種制鋼法,勞動量大,效率 低。

於是在這種背景下,漢人在西漢中後 期,鐵匠們發明了「炒鋼」技 術。

即將生鐵 加熱到攝氏一千二百度時,撒入礦石粉, 並不斷攪拌,使生鐵的含碳量降低(碳氧 化)而成鋼。

這是一種制鋼簡便快捷的工 藝。

炒鋼技術的出現,標誌著煉鋼技術發 展到一個新階段。

它可以使社會得到大量 廉價的熟鐵和鋼,對於生產工具的改進, 起著重要作用。

河南南陽東郊出土的一把鐵刀,刀身有 一道平行於刃部的鍛接痕跡,刃部就是用 高質量的炒鋼鍛接而成的。

而歐洲是在十八世紀中葉才開始運用炒 鋼技術,比我國落後了一千八百年。

炒鋼 再經鍛打,鋼的成分就會更均勻,組織更 密緻,強度更高。

這種以炒鋼為原料的「百 煉鋼」,比前述「百鍊 鋼」工序簡 化,勞動量 減少,產品質量更好。

1974年在山東蒼山出土的東漢永 初六年 (112)環首錯金銘文「卅湅 (煉)大刀」, 1978年江蘇徐州銅山 縣駝龍山漢墓出土 一把五十煉鋼劍,就是用炒鋼作原料製作 的百鍊鋼件。

這是高級階段的百鍊鋼。

這是漢人對煉鋼的貢獻!


漢人成就十三:蹴鞠

說起這個,我想肯定有人噴我,足球和蹴鞠是兩碼事,古希臘和羅馬早期也有踢球運動,不過我要說的是。

2004年,國際足聯正式宣布足球源於蹴鞠!

國際足聯副秘書長項帕涅說,雖然有不少國家都認為自 己是足球運動的誕生地,但研究國際足球 的歷史學家有確切證據表明,足球最早起 源於中國——中國古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 起源。

項帕涅說:「有意思的是,足球在 歐洲出現之前,原始形式的足球已在中國 出現。

我們將利用這一儀式向中國足球表 示我們的敬意。

蹴鞠」一詞,最早載於《史記·蘇秦列 傳》,蘇秦遊說齊宣王時形容臨苗:「臨 苗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竿、鼓瑟、蹋鞠 者」。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圓」、 「築球」、「踢圓」等,「蹴」即用腳踢,「鞠」系 皮製的球,「蹴鞠」就是用腳踢球,它是中 國一項古老的體育運動,有直接對抗、間 接對抗和白打三種形式。

蹴鞠流傳了兩 千三百多年,它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齊 國故都臨淄,唐宋時期最為繁榮,經常出 現「球終日不墜」,「球不離足,足不離球, 華庭觀賞,萬人瞻仰」的情景。


漢人成就十四:自動計時器(鐘錶)

提到鐘錶,你是不是會想起瑞士,想起 西方,可是,世界上最早的鐘表原型,起 源於漢人!但是不完全等於現代鐘錶是漢 人發明的,畢竟,1350年,義大利的丹蒂 製造出第 一台結構簡單的機械打點塔鍾!這是世界 公認的。

不過,世界著名的鐘表大師歷史學家矯 大羽說,經過他數年的努力和求證,他提 出的「中國人開創了鐘錶史」這一觀點,已 被世界鐘錶界認可。

已知世界上最早的自動計時器原型, 是我國唐代的天文學家張遂和梁令瓚,對 東漢張衡改進後的水運渾天儀! 改進後的水運渾天儀上具列宿,注水激 動輪轉,每晝夜自轉一周,反映出日、月 運行的周期。

這是一架天文儀器,但在儀 器上安裝了兩個木人,一個每刻擊鼓,一 個每辰敲鐘,按時自動敲擊,使這個天文 儀器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自動計時器。

現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裡陳列著一架 水運渾天儀的模型。


漢人成就十五:漆

中國人最遲在公 元前13世紀已經發覺使用了漆。

197 6年在河南省安陽市挖掘出的「婦 好」墓( 葬於公元13世紀),她的上過漆 的棺木就是證明。

李約瑟說:「漆不妨是人 類所認識的最陳舊的工業塑料。

」 在現代中國,油漆業的組織和管理很有 章法,有小我的油漆作坊,也有國度的制 作焦點。

巴黎西方藝術博物館存有一隻油 漆的木酒杯,杯上琢磨的銘文除說明該杯 製作於公元四年外,還刻有參預製作的七 名工匠和製作焦點的五位官員的名字。

這個木酒杯表示了中國人兩千年前就有 對製造工藝的見解;另一方面,這個杯子 還證實那時的臨蓐很不妨已使用現代的工 業臨蓐的流水線那樣的工藝流程。

早在公元前二世紀,中國人已發現了漆 的緊張化學性子,發現了議定漆的蒸發進 程使其蛻變的方法,發現了議定在漆中放 幾隻螃蟹殼,漆就會連結液狀,不會變 干。

公元前120年的《淮南子》 一書和公元 12世紀的李氏都提到螃蟹殼能 使漆連結液 態的特殊效用。

現代迷信家化考證實,甲 殼體組織內確有抑制某些酶的活動的化學 成份,其中一種酶就是漆變硬的酶。

漆可 以議定化學作用連結長遠的液態,這使中 國的這項生物化學工藝具有不衰的工業雛 形形式。

明朝的船漆 防潮防腐又防蟲

明朝的開花彈,1870年左宗堂嘆曰 當初如有人留心及此,何至水賊縱橫海上,三十年挾此傲我。

意思就是說1840年開始的近代屈辱史全部責任在滿清的禁止火器

宋朝還發明了牙刷 爆米花 豆芽 豆漿和油條


漢人成就十六:硝石鑑別方法

中國人在公元前3世 紀以前發現了硝。

這比西方早2000年。

在發覺火藥之前,首 先必需認識到並且獲得它的三種成分中最 緊張的成分,這就是硝石。

西方在中世紀以前不知有此物,染料。

歐洲缺少此物,而中國資源雄厚,並且可 區別於其他礦物而予以提純。

鑑別硝石是 根據顏料迴響反映。

硝石燃燒收回紫色火 焰可證實鉀的生計。

中國人至多在公元前 3世紀就會用此法鑑別硝石的生計。

中國 人發現硝石為自後發覺火藥奠定了基礎。


漢人成就十七:煉焦

南宋時期,漢人發明了煉焦和用焦炭冶 鍊金屬,這樣冶煉成的金屬純度大大提 高。

焦炭是用煤經高溫乾餾後所得的固體 產物,主要成分為碳,含揮發物(硫分、灰 分)很少。

用焦炭冶金,保留了煤的長處, 避免了煤的缺點。

1961年,在廣東新會發 掘的南宋咸淳末年(1270年左右)的煉鐵遺 址中就有焦炭出土。

這是煉焦和用焦炭冶 金的最早實物。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煉焦和用焦炭冶金的 國家。

歐洲人直到18世紀初才知道煉焦並 把焦炭用於冶鐵,比漢人晚了400年!


漢人成就十八:人工合成牛胰島素

1965年9月17日,我國在世界上首 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結晶體牛胰島素。

從1958年開始,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 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 究所和北京大學生物系3個單位聯合組 成協作組,在前人對胰島素結構和肽鏈 合成方法研究的基礎上,開始探索用化 學方法合成胰島素,並最終人工完成了 世界上第一個蛋白質的全合成——牛胰 島素。

人工牛胰島素的合成,標誌著人 類在認識生命、探索生命奧秘的征途中 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促進了生命科學 的發展,開闢了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時代!

此技術曾受到了諾貝爾獎的青睞,但是由於人數問題,最後倉促候選,失去了機會!


漢人成就十九:槍

漢人不僅僅是世界上最早配製出火藥的民族,也是最早發明火器並運用與戰爭的民族,這對全人類來說,具有跨時代意義,因為正式標誌著,人類進入了火器時代!

而中國也是最早發明管制發射武器的國家,突火槍,算是槍的始祖!

他由蒙古人傳到阿拉伯,再由阿拉伯傳到歐洲,歐洲人就是在此基礎上改良成火繩槍,並且西班牙人靠著火器擊敗了統治自己幾百年的北非穆斯林,然後資助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

這一連串的連鎖都離不開火器時代的饋贈!

突火槍為宋朝發明的管狀拋射物發 射器,為近代槍炮的鼻祖。

其發射物被 稱為子窠,為陶制顆粒,通過火藥推進 發射子窠殺傷敵人。

點燃引線後,火 藥噴發,將子窠射出,射程遠達230米。

是世界第一種發射子彈的步槍。

火 藥兵器在戰場上的出現,預示著軍事史 上將發生一系列的變革。

從使用冷兵 器階段向使用火器階段過渡。

火藥應用 於武器的最初形式,主要是利用火藥的 燃燒性能。

《武經總要》中記錄的早 期火藥兵器,還沒有脫離傳統火攻中縱 火兵器的範疇。

隨著火藥和火藥武器的 發展,逐步過度到利用火藥的爆炸性能。


    漢人成就二十:風箏

    風箏的發明者是由古代哲學家墨翟製造 的。

    據《韓非子·外儲說》 載:墨翟居魯山 (今山東青州一帶)「斫 木為鷂,三年而成 飛一日而敗。

    是說墨子研究了三年,終於用木頭製成 了一隻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

    墨子 製造的這隻「木鷂」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

    中國風箏問世後,很快被用於測量傳遞 信息,飛躍險阻等軍事需要。

    唐宋時期, 由於造紙業的出現,風箏改由紙糊,很快 傳入民間,成為人們的娛樂的玩具。

    宋朝風箏已在民間廣泛流行。

    隨著國際 交往的增加,中國的風箏流傳到世界各 地。

    先是傳到日本和朝鮮等近鄰國,後又 漂洋過海,傳到了緬甸,馬來亞,印度尼 西亞和紐西蘭直到更遠的東方島嶼上;另 一線則順著「絲綢 之路」或蒙古人的征戰路 線進入了阿拉伯和西歐。

    漢人成就二十一:孔明燈

    現在沙灘上,廣場上,一對對情侶點燃 起愛的希望,放飛起對未來美好祝福的孔 明燈! 是漢人的又一大發明,不過過去可不是 用來浪漫的! 孔明燈又叫天燈,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 葛孔明所發明。

    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 圍困於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

    孔明算 准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系上求救 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 種燈籠為孔明燈。

    另一種說法則是這種燈 籠的外形像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漢人成就二十二:侯氏制鹼法

    侯德榜的侯氏制鹼法,成為了國際制鹼的權威。

    所謂鹼,即碳酸鈉,碳酸鈉用途非常廣泛。

    雖然人們曾先後從 鹽鹼地和鹽湖中獲得碳酸鈉,但仍不能滿 足工業生產的需要。

    1932年起,侯德榜用英文撰寫《純鹼製造》 一書,將氨鹼法制鹼技術公之於世,打破 了西方對制鹼技術的封鎖壟斷,為 中外化工學者共享。

    1937年,他主持建成具 有世界水平的永利化學工業公司南京硫酸 銨廠,開創了中國化肥工業的新紀元。

    1942年受聘為印度達達公司鹼廠顧問,為 其純鹼改造獲得成功。

    曾應邀考察巴西等 國,幫助發展其純鹼工業。

    1943年,首先 在實驗室完成連續生產純鹼和氯化氨的聯 合制鹼工藝。

    此法被世人稱為侯氏制鹼 法,為世界制鹼技術開闢了一條新途徑, 並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重視。

    同年獲得英 國皇家化工學會名譽會員稱號。

    1944年又 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授予的榮譽科學博 士學位。

    漢人成就三十三:現代MMA概念發起人之一

    ufc總裁白大拿和柔道之父吉恩勒貝 爾都曾經公開表示現代mma之父是李小龍!這是比較有影響力的認可!

    但是,拋開民族主觀層面來說,裡面水分還是有的,畢竟李小龍只是提出了武術要博取眾長而不是拘泥與單一方面的現代綜合格鬥術理論基礎!

    就把他稱為MMA之父的高度,有點難以服眾,而古典mma則起源與古希臘的角力運動!

    不過有一點無法否認,作為當時有全球影響力的一位格鬥家,他對現代mma思想的傳播有非常大的貢獻!

    吉恩勒貝爾是在現代體育格鬥中宣揚混合武 術的第一人,但真正讓世界認識混合武術的是李 小龍,而Ken Shamrock是推廣方面的最大功臣 !

    如果我來給MMA拉一條時間線,我會這麼排序: 1.吉恩勒貝爾是在現代體育格鬥中宣揚混合武術 格鬥的第一人 2.李小龍讓全世界認識到了武術要博採眾長,而 不是僅僅局限於一個派別 3.雖然格雷西家族比Ken Shamrock要更早,一度 統治了MMA,但直到Ken Shamrock的出現人們 才真正注意到了MMA。

    Shamrock精通很多武 術:擒拿、日式職業摔跤或修斗。

    同時他也學習 了柔術地面站和泰拳。

    所以說,MMA始於勒貝 爾,李小龍在傳播混合武術方面做出了最大貢 獻,但真正直到Shamrock的出現人們才真正打 破了對MMA的質疑,真正認識到混合武術才是王 道 !

    所以,現代MMA的推廣離不開這三個人的成就!


    漢人成就三十四:絲綢

    沒有絲綢,人類的服裝史將會是多麼的單調落後和破舊不堪,你可以想像,在當時絲綢技術還沒有普及的時候,世界上除了漢人,其他民族全都衣衫襤褸,穿著粗製麻衣!女人就算胭脂水粉塗一臉,沒有高級服裝,也土的掉渣!

    這是高貴和土著的社會氛圍營造!

    當時羅馬帝國貴族視絲綢為奢侈品,多少西方商人為了他路死沙漠,而漢人也憑藉這項技術賺的鍋滿瓢滿!

    全新世大暖期(大西洋期)為中國帶來 了溫暖的氣候,令桑樹和蠶的養殖可以在 黃河流域廣泛的進行。

    傳說中,黃帝的妻 子嫘祖發明「養蠶取絲」,但現實中絲綢究 竟是何時被發明尚具爭議。

    中國考古學家 在1998年河南滎陽青台遺址的一次考古 中,發現了距今約5500年的絲綢碎片。

    另一種說法是在河姆渡遺址中人們已發現 了紡織工具,藉此可以推斷絲綢的使用至 少不遲於良渚文化(衛斯,《中國絲織技 術起始時代初探》)。

    不過世界上最具影 響力的說法,是中國科學家在1958年考 古發現的,距今公元前3700~前3100年 (大汶口文化時期)的絲綢織品。

    絲綢起源湖州,而自古以來,江蘇,浙江,四川一直都是絲綢工藝最高的代表!

    馬鐙

    順便補充給喜歡研究馬鐙歷史的網友的一點話

    有專家已經非常近的用放大鏡看了,的確是有馬鐙的。

    這個新聞04年久報導過。

    自己去搜關鍵字:"西漢大型壁畫墓現南郊",以及"西漢大型壁畫佐證:中國人首先在世界上發明馬鐙 "。

    鄙人很早就知道這個消息而且曾經親自打電話給西安晚報社的也證實了這個消息。

    有興趣的可以親自打電話去問,在西安的可以親自實地調查。

    現在這些異常珍貴的壁畫已經被好好的保護起來了。

    以前由於一直找不到大圖一直不能發表這個觀點。

    這幾天突然找到了一個大圖片發上來給大家欣賞一下。

    至 於我們網友,只能看清楚馬鞍。

    非要糾結馬鐙看不清楚的話,請自己看看那兩個女人的的坐姿,如果沒有馬鐙騎過馬的人就知道,必須雙腿緊緊的夾著馬肚子而且身 體必須很緊張的前傾,這對人的腰力和體力都是極大的考驗,那么女人更是由於生理的特點是極其難以長時期這麼做到的,我昨天剛剛和一個哈薩克牧民出身的女孩 聊過,我問不用馬鐙騎馬能騎多遠,她說騎不了100百米就要掉下來,就是遊牧民族的男人不要馬鐙騎馬都是不能騎很遠的。

    如果看過一些影視劇的話就知道西北地區婦女騎驢都是側著騎的,而壁畫上那兩個女的身體後仰,非常的放鬆,顯然腳上踩著一個東西。

    有網友去找一些經典的舊觀點比如馬鞍是東漢出現的,理由是考古文物只能能找到一個東漢的高橋馬鞍

    那麼我問問質疑者,如果東漢才出現高橋馬鞍,那麼樓頂壁畫上兩個女人騎在大腿之間紅色的東西是什麼???

    我告訴大家所謂考古文物出土的高橋馬鞍是1969年出土於的雷台漢墓鞍馬彩繪木雕,這樣的考古信息已經過去了超過四十年,這樣的例子也來做反駁簡直笑死人,那如果我說上世紀湖南里耶沒有出土秦簡就證明當地是一個蠻荒之地對嗎

    關於三國以前沒有馬鐙,更是一樣是古老的斷言,理由是1958出土在長沙金盆嶺的一個西晉墓中的一個騎俑人只有單腳上馬馬鐙

    這更是無知,好多人以訛傳訛就把這個例子證明漢朝沒有馬鐙,那麼因為這些人根本沒有看過這個騎馬俑是什麼樣的,我居然找到了這個文物,給大家欣賞一下

    那 個騎俑人只個儀仗人士,不是真正打仗的武將,就好像現在天安門儀仗隊的士兵們只能拿著假刀假槍表示一個意思,裝裝樣子,講講排場一樣,不是用來和人作戰的 真正的武士。

    他用單馬鐙那是非常自然。

    實際上動動腦子想想,既然想到上馬需要馬鐙方便,為什麼想不到兩邊各放一個踩腳就方便呢。

    呵呵。

    為什麼古代只到了宋朝《廣韻》的才有馬鐙的明確定義記載?? 鐙,鞍鐙。

    ――《廣韻》 很顯然馬鐙絕對不是到宋朝才發明的.

    古代的漢人對這種小發明根本不屑一顧,古代的士大夫對科學發明是最瞧不起的。

    比如古代的麼木牛流馬,指南車,連弩都不怎麼記載,何況馬鐙這種相對上面幾種發明技術含量低到了極點的東西呢?

    實際上馬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發明,騎馬的時間長了,自然要想到找一個東西踩在腳下面保持平衡,其實就算漢人不發明,只要世界上有人騎馬,那麼世界上一定會有其他民族來發明的,不過中國從考古上看是中國人捷足先登了而已。

    馬鐙只是現在的學者經過研究認為認為是一個極大提高騎兵戰鬥力的偉大的東西,那麼古代漢人或許根本沒想到這麼多。

    印度墨(中國發明,被西方誤認)

    中國人用墨水的歷史始於公元前1200年。

    中國墨在公元2世紀時傳入日本,並在奈良時期亦把制墨的方法傳入。

    在西方,制墨方法傳到印度以後,成為繪畫用的印度墨,是西方畫師最愛的黑色顏料。

    印度人發明的數字叫阿拉伯數字,中國人發明的墨汁叫印度墨,這是歷史開的玩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世界兵器史上極為重要的體系:中國古代兵器

    縱觀中國古代兵器的發展,歷經數千年而自成體系,這絕不是偶然的。它經歷了石兵器、青銅兵器、鐵兵器、火器等漫長的歷史過程,創造出適用於步戰、車戰、騎 戰、水戰、攻守城戰等種類繁多的兵器,而其發展進程...

    揭秘中國古代與軍事相關的十大發明

    我國人民自古以來都有發達的創造性思維,除了我們熟知的四大發明外,還有N項重要的發明領先世界,這裡面包括現代計算機二進位語言、機器人、直升機思想雛形......等等一大批現代科技發明,涵蓋各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