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文物史上的大劫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50多年來,中國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現存何處?確切的數字恐怕永遠是個謎。
我國政府、學者和有識之士一直致力於流失海外文物的調查工作,但由於受條件的限制,這項調查工作還遠未達到理想的狀態。
據我國有關部門不完全統計,在全球47個國家200多座博物館中,中國文物不下百萬件,而且均是文物中的精品,它們大多是在舊中國時流失海外的。
加上建國以後,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盜掘走私出境的文物,可以推測,在全球,我國至少有數百萬件文物流落異域。
舊中國文物流失海外主要有三個渠道:一是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列強從中國搶走的;二是當時有一些來華的外國人從中國偷走的;三是外國人勾結當時的反動軍閥和姦商以極低的價格買下偷運出境的.中國文物史上的大劫掠
數量驚人的中國文物大多是在舊中國時流失海外的。
另外,在建國以後,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通過非法盜掘、走私出境的文物也不在少數。
舊中國文物流失海外主要有三個渠道:一是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列強從中國搶走的;二是當時有一些來華的外國人從中國偷走的;三是外國人勾結當時的反動軍閥和姦商以極低的價格買下偷運出境的。
而近20年來,中國文物走私海外亦形成高潮,僅從香港走私出境的文物就多得不可想像。
有報導稱,香港做貯裝文物匣盒的師傅忙得不亦樂乎,有時一個月掙五六十萬港元不止。
繼倫敦、紐約之後,香港在1980年代以後,憑藉大陸大量的走私文物,迅速成為世界第三大文物藝術品中心。
圓明園(1860年圓明園被劫掠、焚燒)圓明園位於北京西郊,是清朝帝王集中全國人力物力興建的一座規模空前的山水離宮。
極盛時期的圓明園,包括圓明、長春、綺春三園,平面呈倒「品」字形,東西長6華里,南北寬約4華里,占地5200餘畝。
經清朝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朝皇帝150餘年營建,號稱「萬園之園」。
圓明園代表著中國18世紀城市風景建設與皇家園林藝術的最高水準。
法國大文豪雨果將圓明園比作東方藝術的代表,稱之為「匯集了一個民族的幾乎是超人類想像力所創作的全部成果」,「不但是一個絕無僅有、舉世無雙的傑作,而且堪稱夢幻藝術之崇高典範」。
圓明園,不僅以園林著稱,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館,收藏極為豐富,堪稱文化寶庫。
雨果曾說:「即使把我國(法國)所有聖母院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模宏大而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媲美。
」1860年圓明園被劫掠、焚燒後,圓明園舊有陳設、收藏的稀世珍寶現存國內很少,大量瑰寶流落國外。
園內收藏的《四庫全書》、《全書薈要》、《古今圖書集成》、《淳化閣帖》摹版等珍貴圖書文物,也都未能幸免於難。
罪惡的大火不但焚毀了一座曠世名園,對人類文化也造成了巨大破壞。
八國聯軍
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城後大肆劫掠,城陷不久,各國帝國主義侵略者特許士兵搶劫三日(即自1900年8月16日起至18日止)。
實際上,搶劫活動早從占領北京的第一日就已經開始,到8月21日德國軍隊麇集北京以後,這一正式特許的搶劫活動仍在不斷擴大,至少當有8日之久。
8月19日俄軍搶先占領頤和園,至10月2日撤離。
10月3日,英、意聯軍繼占該園,至翌年8月27日撤出。
俄、英、意在占領期間,將頤和園內陳設的珍寶竊擄殆盡,並對園內建築大肆破壞。
俄、德、日軍先後以守衛紫禁城的名義,以及其它各國侵略軍以「參觀」的名義,偷竊和破壞紫禁城內的稀世文物、珍本圖籍和金玉寶翠。
至1900年冬天,宮內已所失過半,貴重之物被劫掠無遺。
而後,更繼以私人搶劫活動,直到八國聯軍撤出北京之日此種野蠻行為才終止。
從駐京公使、各級軍官到教士也無一例外地參加了搶劫活動。
從皇宮、頤和園、三海、壇廟、陵寢、王公府第、各部衙署直至民居商店,同樣無例外地遭到搶劫。
這次浩劫,北京積聚的大部分法物圖籍、奇異珍寶皆盡為侵略者所取,大部分被劫持到國外。
經過這次洗劫,中國「自元、明以來之積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國寶奇珍,掃地遂盡」。
北京城「已失數百年來巍奐之美觀,舊跡留者,僅一二者」,致使「一座昔日充滿著輝煌金漆房舍的北京城,現在可只是一片羅列著蕭條殘物的荒野」。
連侵略者也供認:「北京今已成為一強盜世界。
」
殷墟甲骨散落
1899年在安陽殷墟發現了甲骨。
這些甲骨是中國殷商後期的王室檔案,內容幾乎涉及了3000年前殷商時期的方方面面。
但自出土之日起,這些甲骨便慘遭流失。
先是被當作藥材販賣,後又被西方列強的文化掮客以各種名目大量收購而去。
據不完全統計,安陽小屯出土的近20萬片甲骨,流失海外的就約有26700片,遍及日本、加拿大、美國、英國等12國。
其中日本最多,達12443片。
這些甲骨大多藏在東洋文庫、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和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以至於有人哀嘆「甲骨文在中國,甲骨學在日本」。
「流失」的敦煌
1900年6月22日(光緒二十六年庚子5月20日),敦煌莫高窟十六窟甬道北壁後沉睡了幾百年的藏經洞(現編號為第十七窟)被主持王道士無意中發現,一個震驚世界的寶庫豁然洞開。
之後,來自俄、英、德、法等國的「探險家」接踵而來,將藏經洞中的精華悉數盜走。
國內外收藏的敦煌文物約5萬餘件,這些稱得上是百科全書式的文獻,囊括了世界罕見的佛教典籍(包括唐玄奘帶回並翻譯的佛經);文獻中保存的官私文書,使敦煌地區晚唐、五代、宋初悄然湮沒了近二百年的歷史,再度為世人所知;文獻中的經、史、子、集四部書中,有不少是宋代以後佚失無存的孤本;而文獻中的古藏文、于闐文、粟特文、龜茲文等不僅是研究古代少數民族歷史的珍貴史料,而且一些已不存在的民族語言,也因敦煌文獻的發現為世人所珍視。
「然而這五六萬餘件的文獻只有不到1萬件留在國內。
」敦煌研究院的研究人員稱,「其他4萬餘件文物全部流失到國外。
」
黑水城文獻
黑水城文獻和敦煌文書被譽為中國古代文化「雙子星座 」。
黑水城遺址在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額濟納」即西夏語「黑水」的意思。
傳說西夏時一位黑將軍在這裡英勇守城,並於城破前在城市的一處水井裡埋藏了大量金銀珠寶。
掘獲珍寶的願望使無數探險者對此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但是時光流逝,沒有人發現寶藏的秘密。
1908年,俄國探險家科茲洛夫受沙皇指派,率隊來中國北部考察,其主要目標就是黑水城。
考察隊在這裡翻找挖掘,終於,他們在黑水城外發現了一些佛塔,打開佛塔之後,呈現在眼前的是數千卷佛經,雕像和繪畫,這些文書的發現改變了中國古籍分布的格局。
也為我們能夠進一步的研究宋元時期的歷史提供了無比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但這些意外發現的珍寶被運到聖彼得堡,現分藏於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聖彼得堡分所和埃爾米塔什博物館。
中國人要在那裡,才可以看到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原物。
在古董的鑑定、買賣、收藏路上,只有經歷多次的失敗教訓,才能夠領悟到古玩的深度和難度。
訂閱時代收藏網公眾號《sdsc2004》學習古董鑑定方法、分享古玩收藏經驗、古玩買賣、藝術品定製。
中國超千萬件古代文物流失國外令人心痛,這背後的原因更是讓人心寒
由於近代清朝晚期的政治腐敗,國家民不聊生,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割地賠款,國土喪失,百姓水深火熱,更是由於國家衰落,加上不重視,中國大量的古代文物流失海外,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從1840年...
盤點:流落到海外的中國重要文物的分布情況
擁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華夏大地,積存了大量的珍貴歷史文物。然而,到了清朝的中後期,隨著國門被外國列強堅船利炮轟開,老祖宗留下的大量文物古董或被毀壞、或被列強盜掠最終被帶出國門,1860年10月1...
他鄉遇故知:面對流失文物你痛不痛?
中國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這是一道無法求證的難題。網傳海外的中國文物可能有1000萬件,其實僅僅是猜測。但流失文物的問題有數百萬件之多,應距事實很近。面對流失文物,「追討」之聲不絕於耳。現存海外的...
中國到底有多少文物流落在外國?
據估計,在47個國家的2000多個博物館中,中國流失的文物大約有167萬件。在全球,中國至少有數百萬件文物流落異域。不計其數,有的是戰爭時期掠奪來的,有的是外國探險家以科學考察的名義竊取的,有的...
中國文物之「殤」,落葉難歸根!
文物的大規模流失,源於清末。西方列強憑著船堅炮利,無情瓜分中國。有著千年歷史的中華大地上有著前人留下的無數至寶。但在那個國力漸衰的年代,人們沒能守住這些最珍貴的文化遺產,價值比之圓明園獸首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