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流失海外的中國書法名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些年,法國佳士得拍賣行計劃拍出圓明園流失的鼠首、兔首文物,面對如潮抗議只得作罷,由此將世人目光再次引向對中國的海外流失文物加以關注。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因戰爭及不正當貿易等原因,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超過1000萬件珍貴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而流落到私人藏家手中的文物,推測為二倍於這個數字。

這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達100餘萬件,如流失海外的甲骨文共三萬片,僅日本就擁有近一萬三千片。

頂級國寶不在少數,在中國之外的王羲之作品就有四件,美國藏有《行穰帖》,日本收藏《孔侍中帖》、《喪亂帖》,私人收藏《妹至帖》。

王羲之摹本

現身日本

收藏中國書法最豐富的數歐洲,英國居首位,主要集中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不列顛圖書館等。

美國收藏書法起步最早的收藏家是顧洛阜(John Crawford),代表性的有黃庭堅《廉頗與藺相如列傳》,米芾早期作品《吳江舟中詩卷》;艾略特(John Elliott)收藏有歐美唯一的唐摹本王羲之《行穰帖》,黃庭堅行楷精品《贈張大同卷》,米芾的《留簡》、《歲豐》、《逃暑》三件手札,趙孟頫楷書代表作《妙嚴寺記》等;安思遠(Robert Ellsworth)是中國文博界熟悉的名字,上海博物館所購藏的《淳化閣帖》便出自他手;美國納爾遜博物館藏有傳為褚遂良所書的《大字陰符經》,乃書法界如雷貫耳的臨摹範本。

唐模本《喪亂帖》 這可是被認為最接近於王羲之真跡的唐模本了,相傳是鑒真大師東渡時候帶到日本的。

是晉唐書法中的極品,完全可以和台北故宮的鎮館之寶《快雪時晴帖》和故宮的秘寶《神龍蘭亭序》並駕齊驅,價值無可估量。

現藏於日本宮內廳。

韓干真跡《夜照白圖》 (「夜照白」、「玉花驄」均為唐玄宗坐騎,唐人盛行給愛駒起如此這般詩意的名字。

)韓所畫之馬壯健神駿、結構準確,兼有唐朝人讚賞的美婦那種肥碩,具有寵物般的神氣和光澤。

現存於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

敦煌劫難

在流失在海外的書法文物中,以"敦煌劫難"最具悲劇色彩。

不但是書法藝術的劫難,也是民族的災難,由此促進對中國近代史進一步加以反思。

敦煌書法歷時久遠,自西漢的漢簡始至清末碑碣止,時間跨度大,數量眾多,風格多元,令人嘆為觀止,堪稱彌足珍貴的史料。

中國文化研究習慣上將敦煌學、徽學、藏學並列。

敦煌學中最顯著的當屬敦煌寫經書法,也是流失最為嚴重的。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中國西北成為世界各國探險家的樂園。

尤其是敦煌文獻發現後,一些西方探險家和學者趕到敦煌,攫取大量的經卷,故而如今在英國、法國、俄羅斯的一些文化機構里,藏有大批量的敦煌文獻。

據統計,敦煌藏經洞的5萬件文物如今分散在11個國家。

敦煌遺書目前在國內僅存2萬件,英國大英圖書館東方寫本部有1.37萬件,英國印度事務部圖書館約兩千件,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有六千件,俄羅斯聖彼得堡亞洲民族研究所有1.2萬件。

1907年,英國人斯坦來到藏經洞,付給王道士500兩銀和130鎊稅金,揀選24箱古寫本,五箱古畫和絲繡品,計一萬餘件,全部運抵倫敦大英博物館。

1914年,再次騙走五大箱手稿,計有600多卷佛經,其中公元868年的木刻本《金剛經》,是印刷史中的瑰寶。

接踵而來的是法國人伯希和,他在敦煌密室呆了三周,將斯坦因遺漏未取的全部精品捆載而去,仍是付出500兩銀,同時還逐洞攝影,編印出六大本《敦煌千佛洞壁畫集》。

幾年後,千佛洞被白俄士兵嚴重破壞,這批照片竟成了反映壁畫原貌的絕版資料;隨後,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騙走約600份經卷;俄國鄂登堡盜走許多彩色塑像及200多份手稿;美國人到來時,易於攜帶的文物已不多,於是便把注意力轉向大型壁畫和雕塑。

1924年,蘭登·華爾納用樹膠粘走36方唐代壁畫,盜走一尊精美的盛唐彩塑菩薩像和七個菩薩頭,在居延海黑城子盜走一尊彩塑佛像和壁畫。

由於增加了以上文物,哈佛的福格博物館一時身價倍漲。

唐金剛

唐金剛經扉頁版畫 中國唐代木刻佛經版畫。

1900年發現於甘肅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為現存最早有明確紀年的雕版印刷品(距今近1200年)。

此卷為英國人斯坦因連同一批同時發現之珍貴古代佛經、文書、佛像等掠往國外,現藏倫敦不列顛博物館。

《食療本草》(書者不詳),唐孟詵所撰。

1907年敦煌出土,殘卷137行,每行20餘字,共2774字,收藥26味。

朱墨分書。

藥名朱書於首,右下以小字註明藥性(溫、平、寒、冷),不注藥味。

下述該藥的主治、功效、服食宜忌、單方驗方,部分藥物還記述了採集、修治、地域差別及生活用途等。

這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食療專著,後世多有引用,是研究食療和營養學的重要文獻。

褚遂良《陰符經》全稱《黃帝陰符經》(局部),墨跡本,共96行,461字。

學者認為是後人偽托,成書年代也莫衷一是。

主要內容是道教修養之術,涉及養生、氣功、食療、精神調養等。

行筆極為靈活,點畫、轉折、行筆有行書筆意,部分重捺筆畫還有隸書意味,輕重、虛實妙不可言。

留簡帖

米芾《留簡帖》,行書紙本,縱31.7厘米,橫39.7厘米。

筆墨靈動,墨色稍灰。

晚清民初曾歸江蘇南通人吳普心所有,吳為民初時黑龍江督軍女婿,任職銀行界,嗜字畫古玩。

現藏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

米芾《吳江舟中詩卷》,行草書紙本,縱31.3厘米,橫559.8厘米,五言古詩,共44行,現藏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此帖是在吳江舟中為朱邦彥所書,因為天氣變化,西北風吹起,帆船行於江上,縴夫為小錢而爭吵。

人世間瑣碎的小事留在大家筆下。

這也是米芾頑劣心性的見證。

此為米芾晚年力作,痛快淋漓、清古從容、枯筆疏行,欹側隨意。

原存清宮內府,抗戰光復後出現在瀋陽書肆,輾轉至香港,後流到美國。

釋文:「昨風起西北,萬艘皆乘便。

今風轉而東,我舟十五縴。

力乏更雇夫,百金尚嫌賤。

船工怒鬭語,夫坐視而怨。

添槹亦復車,黃膠生口咽。

河泥若祐夫,粘底更不轉。

添金工不怒,意滿怨亦散。

一曳如風車,叫噉如臨戰。

傍觀鸎竇湖,渺渺無涯岸。

一滴不可汲,況彼西江遠。

萬事須乘時,汝來一何晩。

朱邦彥自秀寄紙,吳江舟中作,米元章。

黃庭堅草書長卷《廉頗藺相如列傳》(局部)紙本,縱33.7厘米,橫1840.2厘米,現藏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漢字魅力

在書法除大陸本土外,還包括港、澳、台地區,遠及日本、韓國乃至歐美等世界各地的華人。

漢字文化圈又稱"儒家文化圈",主要指在歷史上受中華政治和儒家文化影響,現在或曾經使用漢字,有相近文化習俗的區域。

一是中國文化本土,包括港澳台,屬於"地理中國"範疇;一是海外異域,涵蓋日本、朝鮮、韓國、東亞及東南亞部分地區,屬"文化中國"範疇。

港澳台至今仍使用繁體字,沒有經歷"文革"的衝擊,保留了令人驚艷的傳統文化。

香港的書法研究,主要由兩批人士所組成,一是大陸開放以後,移居香港的研究者,二是香港原有知名人士。

這其中,老一輩的如泰斗饒宗頤先生,中年學者有李潤桓、莫家良等。

澳門書法代表人物如已逝的梁批雲先生。

台灣則有傅申、張炳煌、賴賢宗、林麗娥等。

中國明代中晚期對近現代韓國書法影響巨大。

由於政治背景的關係,所引進的主要是相對溫和、平實的書風。

當代以金膺顯、權昌倫、楊鎮尼等為代表。

日本書法主要由"關西派"的村上三島、今井凌雪、古穀倉韻、栗原蘆水,"假名派"的杉岡華邨、高木聖鶴,"篆刻派"的梅丁齋等為中心組成的日本書藝院,以及"關東派"的謙慎書道會及金子鷗亭創立的創玄書道會組成。

中國大陸書法界所熟悉的名家還有很多,如內藤湖南是日本中國學京都學派的創始人之一,青山杉雨曾創立日本最大的書法團體讀賣書法會並任總務,井上有一在1952年和森田子龍、江口草玄等結成"墨人會"。

美國社會的書法研究自然以華人為主。

長期在耶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書法的張充和女史乃沈尹默先生的弟子。

張充和1914年生於上海,祖籍合肥,1949年隨其丈夫德裔學者傅漢思移居美國,年近百歲,仍筆耕不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千年痛楚,絲綢之路上的外國魔鬼

在全國解放前的近百年中,古絲綢之路的西域地段,包括新疆,敦煌等地區變成了外國盜寶者的天堂。那些無恥盜國者打著探險,考察,遊歷的牌子到處破壞,發掘,盜竊地下文物,剝取無數石窟壁畫,他們喬裝打扮,...

又有中國文物海外拍賣 國寶是如何流失的?

英國蘇富比拍賣行將拍賣中國宋朝和清朝時期的文物,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乾隆的火槍。據此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完全統計,在全世界47個國家200多家博物館的藏品中,有中國文物164萬件,而民間收藏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