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省有一上古聖人飛升之台,侵華日軍連轟13發炮彈,無一能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到河南省,在中國數千年歷史中可謂輝煌至極,不僅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更是歷史上自夏朝直到兩宋時的天下中心,這裡不僅留下中國最多數量的古都,更是出產了數之不盡的歷史名人。

下面小編要說到的一位河南歷史名人便是大名鼎鼎的道教始祖、被譽為東方三大聖人之首,有「太上老君」之名的老子。

老子出生於春秋時期的陳國苦縣,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鹿邑縣。

老子出關

眾多周知,老子西出函谷關後便從此神隱,不見蹤跡;而這位聖人留於世間的東西實在少之又少,除了洋洋五千言《道德經》外,恐怕也只有位於鹿邑縣的老君台了,此地相傳為老子得道飛升之地。

老君台初名「升仙台」「拜仙台」,台高13米,台下33階,正合老子升33層青天之說。

因老子崇高地位,歷朝歷代都是帝王、名人、道家弟子等祭祀和觀瞻之地,備受尊崇。

老君台

說到老君台,就不得不提及一件發生在抗戰時期的詭異事情,那便是日軍13發炮彈轟炸老君台卻一發未響之事。

1938年,侵華日軍大舉攻入河南,同年6月,日本軍隊進犯鹿邑縣城,當時負責進攻的日本軍隊是日軍第4騎兵旅團藤田所部。

當日本軍隊兵至鹿邑縣城三里外時,日本發現城中高高聳起兩座建築,日軍誤以為是中國軍隊的兩處軍事據點,當即下令炮轟。

其實,這兩座建築一座是縣城東南角樓——奎星樓,而另外一座正是老君台。

日軍利用迫擊炮一炮打掉魁星樓後,掉轉炮口對準老君台,準備將其也炸毀。

可是炮彈一出,久久不見炮響和硝煙升騰。

日軍炮手再次發射,依舊如此。

日軍指揮官見狀,惱羞成怒,又接連下令不斷發射。

可是令日軍瞠目結舌的是,總計13發打出的炮彈竟然全部一發未爆!老君台依舊高高地聳立,「毫髮無傷」!

但是奇怪的是,日軍改變炮擊方向,將炮口對準老君台之外,卻又恢復正常,每炮皆響。

如此詭異情形,讓這些手上沾滿鮮血的侵華日軍也不由得感到詫異和恐慌!

於是,日軍攻下鹿邑後,第一件事就是確認那處詭異的軍事據點到底是怎麼回事。

當得知那是太上老君的升仙台時,這群日本軍人頓時悚然大驚!

作為與中華文化聯繫密切的日本,怎麼不可能沒聽說過老子的大名?日本文化、習俗、宗教信仰深受道教影響,連他們所崇敬的日本天皇一系也始終是道教的」忠實粉絲」!

而太上老君,那可是道教傳說中高高在上的神靈!

等到前去老君廟排查的日本兵回報:先前所發的13枚炮彈不是穿過大殿山牆,就是卡在樑上和殿東柏樹的樹杈上,更有一枚打進土裡(2003年,這枚炮彈才在一次坍塌中被發現)後,日軍這下更是深信自己觸怒了這位中國神靈,使得其顯出神跡。

於是全體日本軍人誠惶誠恐地趕到老君台下,跪地磕頭謝罪,懇求太上老君饒恕。

信奉神道教的日本人從小就知道觸怒神靈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直到二戰勝利,日本軍隊戰敗歸國後,參與此次炮轟的很多日本軍人仍然感到謝罪不足,時刻想著再去補償。

可是後來由於歷史原因未能成行。

直到80年代開放之初,當年炮轟老君台的梅川太郎等日本軍人終於重回鹿邑,再度跪在老君台下,祈求太上老君和曾經被侵略過的中國人民原諒,並深深為侵華罪行懺悔。

後來,梅川太郎等人更是在老君台前專門立下一座「謝罪碑」,不過鹿邑人民以中華民族特有的博大胸懷,將其所立的「謝罪碑」改為了「和平碑」。

老君台」和平碑「

如今,倘若各位有幸前去鹿邑遊玩,仍舊可以在老君台的牆壁上和古柏樹上看到當年所留下的炮彈痕跡。

可直到現在,日軍這13發炮彈為何無一爆炸,仍無從解釋,成了一道歷史未解之謎。

老君台殿牆所留彈痕

除了專家們所努力尋求的科學解釋之外,有些人也將原因歸於老君顯靈!

這確實是個美好的期望,可是應該也有人很快會追問:若是老君顯靈,以他老人家的神通廣大,為何當年不幫中華民族抵禦日本侵略?相信很多持此觀點的可能會一時語塞。

但小編覺得,也許,這是民族必經的一次劫難吧!

試看世界歷史,有哪一個民族沒經受過殺戮和炮火呢?更何況我們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多災多難,歷經無數次異族入侵,難道神仙們都能時時出手相助?

中華文明作為唯一能歷經數千年戰火而傳承至今的人類古文明,除了天助,恐怕更多的是民族自身的自強不息吧!

無論謎底如何,我們更應該銘記那段被日本侵略的歷史,牢記落後就挨打的教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河南古城鹿邑,竟是9500萬李氏家族的祭祖聖地

河南鹿邑,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早在2570多年前,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道教鼻祖老子就誕生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老子是李姓子 孫的先祖。目前,李姓在中國人口中約占漢族人口的7...

當年抗戰時期發的靈異事件

在河南省鹿邑縣明道宮內的老君台,為鹿邑獨有的一大景觀。老君台,是老子設壇傳道、講學的地方。始建於漢代,盛於唐代,多次毀於兵亂。經過歷代的修葺,已有2000多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