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現實版「國家寶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提起埃及,

總會聯想到酷熱的天氣

和悠久的古老文明,

在那裡除了可以享受到熱情的自然風光,

更有逆天文物值得一覽。

前幾天埃及文物部宣布又發掘出新的文物,

又一次有了新的發現!

2月25日,埃及古文物部部長阿納尼(Khaled al-Anani)發表聲明稱,埃及考古學家在開羅南部明亞發現了一個包括有八座墳墓和大約四十個石棺的大型墓地。

這處新發現位於明亞市圖納山地區以北,目前已發掘出8座墓,墓中安放的小型雕像超過1000座,另外還發現了約40副石棺以及其他一些文物,其中有一條項鍊上還刻有表示「新年快樂」的古埃及象形文字。

Tips

  • 明亞市

一般來說,我們對明亞當地的歷史知之甚少,事實上,明亞有著大量的考古遺址,有著不同尋常的歷史,包括了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和阿拉伯時期,但尚未引起學者的充分關注。

《猶大福音》古抄本在上個世紀70年代在埃及明亞省附近的沙漠出土,當時還只是一堆莎草紙的斷簡殘篇。

  • 關於玩

當地氣候是熱帶沙漠氣候,最佳出行時間是冬季,氣溫適宜,可以遊玩2天。

非常期待這些文物的正式展出哦,

當然,

現存的逆天文物有很多,

比如↓

羅塞塔石碑:

雖然看起來只是非常普通的一塊石碑,但是,是極其極其重要的一件文物!羅塞塔石碑高1.14米,寬0.73米,製作於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國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詔書。

石碑上用希臘文字、古埃及文字和當時的通俗體文字刻了同樣的內容,這使得近代的考古學家得以有機會對照各語言版本的內容後,解讀出已經失傳千餘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義與結構,而成為今日研究古埃及歷史的重要里程碑。

羅塞塔石碑最早是在1799年時由法軍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維耶·布夏賀在一個埃及港灣城市羅塞塔發現,但在英法兩國的戰爭之中輾轉到英國手中,自1802年起保存於大英博物館中並公開展示。

納爾邁調色板

納爾邁調色板是一塊盾形石板,出土於埃及的赫拉康波里斯,高63厘米,兩面雕刻著紀念國王納爾邁統治的畫面。

左圖:調色板正面,納爾邁頭戴白冠,右手高舉權標,左手抓起跪在地上的敵人的頭髮。

在國王的腳下,還有兩名敵人正在狼狽逃竄。

調色板的反面,納爾邁頭戴紅冠,和他的隨從一起巡視戰場。

他們的前面,橫躺著十具被斬首的敵人的屍體。

反面最下部分,象徵著國王的公牛攻破了設防的城市,正在踐踏著企圖逃竄的敵人。

調色板最引人注意的是,正面的納爾邁戴的王冠是代表上埃及的白冠,反面戴的王冠,則是代表下埃及的紅冠,紅白兩冠戴於一身,這在日後的埃及歷史上一直都是表示全國統一的標誌,而且有時兩冠合一,被稱為紅白王冠。

調色板被認為是納爾邁統一上下埃及的實證。

娜芙蒂蒂胸像

傳說中的埃及的第一美人,她不但擁有令人驚艷的絕世美貌,也是古埃及歷史中最有權力與地位的女性,古埃及著名法老阿霍特普四世的王后。

現藏於德國的柏林博物館。

圖坦卡蒙金面具

它是人們最為熟知的重量級的文物,現藏於開羅埃及博物館的最深處。

面具由金箔製成,嵌有寶石和彩色玻璃。

前額部分飾有鷹神和眼鏡蛇神,象徵上、下埃及(上埃及以神鷹為保護神,下埃及以蛇神為保護神);下面垂著鬍鬚,象徵冥神奧西里斯。

次面具是世界上最精美的藝術珍品之一。

大祭司的木乃伊

這是一個木製的木乃伊棺,來自埃及古城底比斯,收藏於大英博物館。

大約是公元前240年,木乃伊應該算是埃及最有影響力的文物之一。

這座木棺的主人是埃及身份尊貴的霍尼吉提夫大祭司,棺木上寫有銘文。

書吏凱伊

書吏凱伊像(Vizier Kai),石灰石彩繪雕像,高52厘米,大約創作於公元前2600年,現收藏於法國,巴黎的羅浮宮。

是古埃及一件傑出的藝術雕像,創造於古埃及第五王朝時期。

不管我們對埃及有多少了解,

無論是古文明的奇蹟珍寶,

還是有些地區的動盪,

只有我們走上這片土地,

進入埃及的街頭或探秘於古蹟之中,

才會真正觸碰到它的魅力,

這也許就是 旅行的意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環遊世界-英國篇-英國國家博物館(8)

作者:W_xian第1天 2016-11-16翹首以盼的英倫之行轉眼已經結束,回味這八天的行程,總感到沒有過癮,還有很多值得回味和深思。 英國給世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倫敦的霧氣和大本鐘的鐘聲;迄今...

大英博物館,一部濃縮的世界歷史畫卷

對於愛好歷史的朋友們來說,有這樣的一個好消息:「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展覽將從6月29日至10月8日在上海博物館免費對公眾開放。這可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可以近距離去欣賞那些珍貴的歷史文物。

埃及博物館不可錯過的十大寶貝

來開羅不到埃及博物館就好比到北京沒去國家博物館,恐怕要抱憾終身的。千年的歷史讓你一天之內領略,還有什麼其他地方能夠給人帶來如此的震撼和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