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秘:曹操提倡薄葬背後有怎樣不可告人的秘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庚子日(公元220年3月15日),一代梟雄曹操病逝於洛陽,享年66歲,隨後不久其世子曹丕代漢建魏,歷時400餘年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強盛王朝滅亡,中國進入長達360年的魏晉南北朝紛亂時代。

《三國志·武帝紀》中收錄曹操死前所作的《終令》,稱「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

史料《元和郡縣誌》卷20記載,根據曹操的遺囑,同年二月丁卯日(220年4月11日),曹操的靈柩運抵鄴城後,在夏侯尚,司馬懿的陪奉下,埋葬在他親自選定的鄴城西南的山岡上,當時稱作「高陵」。

後世以其地處鄴城西面,大多稱它為「西陵」,它與西門豹祠相距大約15里。

這些正史資料也是前年安陽宣布成功發掘高陵墓後,帶來史學家、考古學家及輿論媒體一片質疑聲的原因之一。

曹操生前留下遺囑,要求薄葬。

所有後事都是嚴格遵從曹操生前遺願來操辦的,陵墓內除了曹操本人預先準備的四箱送終衣服,以及質樸無華的陶制明器。

包括《三國志》、《資治通鑑》在內的比較嚴肅的正史資料,都明確記載曹操陵墓中並無金玉珠寶、銅鐵錫器、豪華殮衣之類的陪葬品。

整個陵墓一切因陋就簡,也未曾建造紀念性的建築物。

這與其生前尚儉作風一脈相承,但更多的史學家認為曹操要求「薄葬」的根本性原因是:曹操本人是歷史上最牛的盜墓者,使的是防盜墓伎倆而已。

下面小編就和大家說說這方面的箇中緣由與來龍去脈。

曹操首創軍中「盜墓辦公室」

盜墓,說起來總是見不得人的猥瑣之事。

但是曹操卻居然成了一名盜墓中的王者。

曹操盜墓的目的很單純,就是為了盜到黃金、白銀什麼的,為自己的部隊提供財源。

為保證盜墓有組織、高效率運作,他在自己的軍中成立了類似「盜墓辦公室」這樣的專門機構。

這是中國盜墓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軍方盜墓機構。

魯迅曾經說,「曹操設了『摸金校尉』之類的職員,專門盜墓」。

曹操在軍中設立了「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二職。

「中郎將」和「校尉」,都是古代的軍中職位。

在漢代,「中郎將」是皇帝身邊的親信紅人,統領皇帝的侍衛,御前將軍,相當於今天的中央警衛團(8341部隊)司令,級別高而且職位重要,非一般人能擔任。

而「校尉」為秦漢時部隊中的中級軍官,其級別要比「中郎將」低很多。

說白了,「中郎將」是指揮官,而「校尉」則是具體辦事的頭兒。

而「發丘」,就是盜墓的意思,「發丘中郎將」 自然就是盜墓大隊長的意思;「摸金」是指到墓中尋找寶物,「摸金校尉」顧名思義就是帶著一夥盜墓者干具體事的盜墓小隊長。

而「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到二百年後的南北朝時期,還真的成為了官職名,而「發丘」、「摸金」二詞如今依然是盜墓業內的行話,這足以說明曹操盜墓行為對後世影響力之大。

而且在盜墓時,曹操是親臨現場指揮取寶的,這也是在歷史上的盜墓名人中比較少見,一般都是安排手下人去操辦。

曹操指揮盜梁王墓籌措軍餉

曹操盜墓非常狠和徹底,「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隳突(音「輝突」)就是破壞的意思,破壞得很徹底,這也是盜墓者的典型行為之一。

史載最經典的案例就是曹操組織對梁王墓的盜取。

當時董卓擁兵自重,曹操「散家財、合義兵」,籌集了一支五千人的軍隊去討伐董卓。

但他窮得只能靠盜墓籌集軍餉,他把視線集中到梁王劉武的墓上。

梁王劉武,文帝嫡次子,與館陶公主、漢景帝同為竇太后所出,是漢武帝的叔叔。

梁王當時富甲中原,富可敵國,家裡面錢多得數不過來,公元前144年10月病逝,葬於永城芒碭山。

據說在他死的時候,家有黃金四十多萬斤。

有關曹操盜梁王墓這一事件在文獻《藝文類聚》中有記載:「操別入碭,發梁孝王冢。

」「破棺,收金寶數萬斤,天子聞之哀泣。

」 《水經註疏》也有類似記載:「操引兵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

」當時的天子漢獻帝聽說自己祖先的墓被挖了,但對於一個受制於曹操「挾天子令諸侯」,苦水只能往肚裡咽了。

通過盜劉武墓,曹操收集了數萬金的寶貝,養活了全軍將士三年。

上世紀80年代末,我國考古工作者對梁王墓群進行保護性發掘,在這個早在三國時代就被盜過的墓群中,仍發掘出了金縷玉衣、大型玉璧等珍貴文物2萬餘件,許多文物價值連城。

可以想像,這個巨大的寶藏,對當時缺衣少食的曹操軍隊來說,是一個多麼巨大的誘惑呀!胸懷天下的曹孟德「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只要全軍將士能吃上飯、打勝仗,還真不在乎背罵名。

在古代,如果盜帝王陵,是一種忌諱,很容易遭到天下的痛恨,容易把自己搞得身敗名裂。

曹操是個很有心機的人,他吸取了當年項羽盜秦陵就被其對手劉邦抓把柄並列入十大罪狀的經驗教訓,選擇盜諸侯王陵,目標較小,容易掩飾。

而劉武生前沒能過把皇帝癮,但死後他把自己的墓穴造得相當豪華,也屬於帝王級的,其中隨葬品不會少。

而且,曹操順手還把比梁王墓還大、更豪華的梁王老婆、李王后的墓也給挖了,墓裡面的隨葬品,也會被曹操席捲一空的。

曹操盜梁王墓和李王后墓非常成功,而讓考古專家不解的是,該墓群是「斬山作廓、穿石為藏」,這些墓的墓道都是用上千公斤的巨石封死的,可謂是固若金湯,那時沒有大型的起重設備,曹操手下是靠什麼打開陵墓,盜出這些財寶的?沒有人能說得清,這成了一個千古之謎。

盜墓盜得心虛手軟而提倡薄葬

可能是看到了厚葬的弊端和被人盜掘的險境,曹操生前而因此提倡薄葬。

《三國志·魏書》記載,公元218年曹操頒布《終令》,即遺囑,表示陵址要選在「瘠薄之地」,平地深埋,「不封不樹」,陵內「無藏金玉珍寶」。

為防止盜掘,曹操還建了好多疑冢並施行密葬。

成書於南宋時期的《輿地紀勝》中稱:「曹操歿後恐人發其冢,乃設疑冢七十二。

看來,曹操反盜墓手法與他的盜墓手法一樣堪稱一絕。

據說一生奸詐多疑的曹操為自己精心策劃了72疑冢,在他下葬的那一天,鄴城所有的城門全部打開,72具棺材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同時抬出。

從此產生一個千古之謎:七十二疑冢哪座為真?元明以後,七十二疑冢大多數都被盜墓者挖開過,都沒有找到曹操的屍體。

但這畢竟是民間傳說,通過現在的考古發現業已證明,傳言中的七十二疑冢並不靠譜。

另外,從唐以前過鄴文人留下的大量詩文看,有不少詩人在鄴城上的銅雀台面對西陵抒發感情,未見提出墓的真偽問題。

有史料記載,貞觀19年(公元645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在御駕親征高麗途中,曾經高規格地拜謁了位於鄴城的曹操高陵,並親自作了一篇題為〈〈祭魏武帝文〉〉的祭文,給予曹操高度的評價。

到了宋代,曹操逐漸在人們心目中變成了奸臣,曹操墓也成為人們攻擊其奸詐的物證,蛻變成對他人品的質疑和人格的侮辱,並且編造出曹操死後設「七十二疑冢」的傳說。

至今曹操高陵墓到底在哪兒,專家學者們仍然莫衷一是,但不管這麼說,曹操後事薄葬確實都嚴格遵從他生前遺願來操辦的,這是事實,而且和他一生盜墓無數,盜得心虛手軟直接相關。

趣歷史官方微信號:qulishi_v5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摸金校尉」原來只是發掘辦公室副主任

要說起鼎鼎大名的「摸金校尉」,被《鬼吹燈》、《九層妖塔》等懸疑小說、影視劇吹捧為「盜墓賊鼻祖」。殊不知「摸金校尉」卻是1800年前魏武帝曹操盜掘西漢梁孝王陵設置的龐大組織的二級機構「盜墓辦公室...

曹操真的有72座疑冢嗎?真相併非如此

歷史的陰差陽錯使得李王后陵躲過了曹操的黑手,以至完整保留至今。而劉武墓卻由於曹操的「光顧」,從此暴露在荒野之中,千百年的日曬雨淋讓它失去了昔日的奢華。曹操的盜墓行為讓人唾棄,就在他盜墓後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