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這些書法知識,你的水平也不會差了,書法資料之——先秦書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書法,藝苑菁華,歷數千年,史跡流衍,面目多端,難以盡舉。
茲僅依時序,分作幾段: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略撮其意。
先秦書法
從夏商周,經過春秋戰國,到秦漢王朝,二千多年的歷史地發展也帶動了書法藝術地發展。
這個時期內各種書法體相續出現,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簡帛朱墨手跡等,其中篆書、隸書 、草書、楷書等字體在數百種雜體的篩選淘汰中定型,書法藝術開始了有序發展。
1、甲骨文
古漢字一種書體的名稱,也是現存中國最古的文字。
刻在甲骨上,先用於卜辭(殷代人用龜甲、獸骨占卜。
占卜後把占卜時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邊,有的還 把過若干日後的吉凶應驗也刻上去。
學者稱這種記錄為卜辭),是對未來事情結果的占卜,盛於殷商。
甲骨文發現於1889年,是殷商晚期王室占卜時的記錄,發現於河南省安陽小屯村一帶,距今已
3000多年。
甲骨文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第一塊瑰寶,其筆法已有粗細、輕重、疾徐的變化,下筆輕而疾,行筆粗而重,收筆快而捷,具有一定的節奏感。
筆畫轉折處方圓皆有,方者動峭,圓者柔潤。
其線條比陶文更為和諧流暢,為中國書法特有的線的藝術奠定了基調和韻律。
甲骨文結體長方,奠定漢字的字型。
甲骨文的結體隨體異形,任其自然。
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圓多異,長扁隨形,錯落多姿而又和諧統一。
後人所謂參差錯落、穿插避讓、朝揖呼應、天覆地載等漢字書寫原則,在甲骨文上已經大體具備。
2、金文
古漢字一種書體的名稱。
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銅器上銘文字體的總稱。
興盛於周代。
金文為中國書法史上的又一豐碑。
依附於青銅器,鑄鼎意在"使民知神奸"故是一種宗教祭祀的禮器。
金文也被稱為鐘鼎文,器文,古金文.和青銅器一起鑄成的銘文線條較之於甲骨文更為粗壯有力,文字 的象形意味也更為濃重,最早的金文見於商代中期出土的青銅器上,
資料雖不多,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
周代是金文的黃金時代,出土銘文最多。
此時期主要作品有:《利簋》《天亡簋》《大盂鼎》《牆盤》《散氏盤》《虢季子白盤》。
尤以《司母戊鼎》《散氏盤》《毛公鼎》最為著名,藝術成就也最高。
3、石刻文
石刻文產生於周代,興盛於秦代。
東周時期秦國刻石文字。
在10塊花崗岩質的鼓形石上,各 刻四言詩一首,內容歌詠秦國君狩獵情況,故又稱獵碣。
傳說中的最早的石刻是夏朝時的《嶁碑》,刻詩文體格調與《詩經》大小雅相近。
字體近於《說文解字》所載籀文,歷來對其書法評價甚高 。
主要作品有:《石鼓文》《繹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會稽石刻》等。
4、簡帛墨跡
書法藝術最重真跡,但秦漢以前的書法中的真跡,一般只有在簡帛盟書中才能見到。
古代的簡冊,以竹質為主,編簡的繩用牛筋、絲線、麻繩。
考古發現最早的簡帛墨跡,有湖北雲夢出土 的秦簡,山西侯馬出土的戰國盟書(盟書即寫於石策或玉策上的文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戰國帛書。
中國書法經甲骨文、金文,至春秋戰國時期,由於諸侯割據,因此殷商以來的文字,在諸侯各國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這一時期,書法的形態和技巧亦呈現了一種百家爭鳴的局面。
如北方的晉國的"蝌蚪文",吳、越、楚、蔡等國的"鳥書",筆畫多加曲折和拖長尾。
春秋戰國時期的金文已不似西周金文那種濃厚的形態,替之以修長的體態,顯示出一種圓潤秀美,如《攻吳 王夫差鑒
》。
這時期留存的大量墨跡,為簡、帛、盟書等。
三品課堂——王友誼《大盂鼎》銘文簡析
三品課堂——王友誼《大盂鼎》銘文簡析金文的流變與《大盂鼎》的藝術價值 青銅器作為商代後期到西周晚期重要的「禮器」,在當時上層社會普遍應用。從考古發現看,在河南、陝西、山西、安徽等地出土很多重要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