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以立身 奇以治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饒宗頤,字伯濂、固庵,號選堂,1917年8月生於廣東潮安,從事學術研究和教學工作80餘年。

他學養廣博而專精,通曉多國語言,精通甲骨文、古文字學、上古史、藝術史、詩詞學,乃至書畫音律,是享譽世界的著名漢學家。

哲人其萎,風颯木蕭。

6日凌晨,寒流南侵的冬夜,漢學泰斗饒宗頤先生在香港辭世,享年101歲。

記者兩年前採訪過饒先生,最近正欲聯繫他再次採訪。

去年底,饒先生專程到北京出席「蓮蓮吉慶——饒宗頤教授荷花書畫巡迴展」,並把10件作品捐贈給國家。

10天前,饒老在港參加了一場聚會,身體尚可,怎麼突然就走了呢?

然而,如雪片飛過的唁電都告訴我,這位善長仁翁確實駕鶴西去了。

饒宗頤弟子、香港大學前副校長李焯芬表示,饒公是安詳離世的,近期沒有患病,可謂壽終正寢。

香港各界人士的悼念活動隨即進行。

6日上午,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王志民在副主任楊健的陪同下趕往饒老家中,代表中聯辦向其親屬表達哀悼和懷念之情,望他們節哀珍重。

王志民表示,饒宗頤先生畢生學術耕耘不輟,藝術創作不止,文化傳承不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者,「一帶一路」文化傳播的踐行者,是中華文化自信的表率。

他的學術造詣、藝術成就和國家情懷受到廣泛稱讚,他是香港的自豪,也是國家的驕傲。

「饒公,你是香港和世界在學術和藝術界的瑰寶,我們永遠懷念你!」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與饒先生感情深厚,6日下午,她代表特區政府看望饒老家人。

饒先生在亞洲文化、藝術、學術領域擁有很高聲譽,以饒宗頤名字命名的文化館、學術館、國學院,在粵港多達七八個,例如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

6日,港大署理校長譚廣亨代表師生向饒先生家人致以深切慰問,稱「饒教授是香港大學大家庭的靈魂人物」。

香港浸會大學校長錢大康說,浸大的饒宗頤國學院將繼續秉承饒公弘揚國學、貫通中西的精神,致力融合東西方漢學、經學研究優勢。

他與錢鍾書被稱為「南饒北錢」,錢鍾書曾稱他是「曠世奇才」;他與季羨林被稱為「南饒北季」,季羨林曾說他是「我心目中的大師」。

金庸說,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學術界尊他為「整個亞洲文化的驕傲」。

饒先生是香港特區政府大紫荊勳章獲得者,還獲多項海內外的重要獎項與殊榮,包括法國法蘭西學院的漢學儒林特賞、俄羅斯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香港大學等10餘所大學的榮譽博士、香港藝術發展局終身成就獎、西泠印社社長、天一閣名譽館長等等。

2011年10月,編號為10017的小行星被命名為「饒宗頤星」。

饒先生著作等身,僅《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14卷20大冊,就逾千萬字。

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他先後遊歷了法國、美國、德國等地。

此外,首次輯《全明詞》、首次研究敦煌白畫……在學術領域,饒公創造了許多「第一」。

學術界很推崇饒公治學的「奇正論」——「正以立身,奇以治學」。

他解釋:立身做人要正,但做學問要出奇制勝,做別人沒想過、沒做過的。

「做學問是文化的大事,是從古人的智慧里學習東西。

」在饒先生眼裡,中國傳統文化是用之不竭的精神富礦。

為了弘揚中華文化,他90歲時仍壯心不已。

在北大百年校慶上的發言中,他呼籲建立「新經學」,光大「五經」的精髓,重新發現傳統經典的價值。

與饒先生近距離接觸過的人,會感到他有一種超凡的單純和自在。

最近幾年,饒先生偶爾出席一些活動,很少見客。

兩年前本報專訪他時,約到一家潮州館子餐敘,他被兩個女兒攙扶著,但握手依然很有力。

用餐時,饒清芬女士把挑出刺的石斑魚夾到父親盤子裡。

她說,父親這一代人,過去沒吃太多高檔的東西,一生養成了粗茶淡飯的習慣。

饒先生去世的當天,無數人在網上表達緬懷,有香港學者接到來自海內外的多篇唁電,要求轉交給饒先生家人。

他的影響在香港、南粵、內地,也在亞洲乃至世界,正如香港特區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所評價的,饒公博古通今,多年來述作不斷,以大智慧啟迪世人,他的逝世是香港人乃至全球華人的悲痛。

作者:本報記者 連錦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紀念國學大師饒宗頤|天地大觀入吾眼

今天(2018年2月6日),國學大師、中國文聯榮譽委員饒宗頤先生在睡夢中安詳離世,享年101歲。2007年6月14日,在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之際,中國藝術報記者曾赴香港大學採訪饒宗頤先生。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