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紙上談兵」——中國古代棋戲選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正刷著微博突然想起,在那個大家都還是「抬頭族」的時代,古人如何休閒?

都說「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是技能最高配置,嫉妒之餘會安慰自己說可能是因為他們有大把的時間可供消遣所以練就了一身高超技藝。

不過不管怎麼說,琴棋書畫好歹比咱們上網撲克來的要文雅的多。

然而在琴棋書畫四項中,個人認為最有技術含量的就是棋藝

雖正襟危坐,不言不語,但足智多謀盡顯於「紙上談兵」之際。

下選幾個例子來看看古人都怎麼下棋、下些什麼棋。

圍棋:活躍至今的常青戰將

圍棋起源於中國,傳為堯作,春秋戰國時代即有記載。

隋唐時經朝鮮傳入日本,流傳到歐美各國。

由明及清以後,圍棋在經過先秦的萌發、唐代的盛況、宋代的奇觀明代的瑰景之後,出現了突飛猛進的新形勢,棋手對弈圍棋水平之高超,是以前的歷朝歷代的著名棋手們所不能望其項背的。

有學者認為,圍棋蘊含著漢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是中國文化與文明的體現。

圍棋使用方形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棋盤上有縱橫各19條直線將棋盤分成361個交叉點,棋子走在交叉點上,雙方交替行棋,落子後不能移動,以圍地多者為勝。

中國古代圍棋是黑白雙方在對角星位處各擺放兩子(對角星布局),由白棋先行。

現代圍棋由日本發展而來,取消了座子規則,黑先白後,使圍棋的變化更加複雜多變。

圍棋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棋盤遊戲之一。

遼代常遵化墓出土的圍棋子

上圖為372粒實用圍棋子,盛放在隨葬的陶缽內。

棋子共分黑白兩色,每種顏色的分別為186粒。

棋子呈扁圓形,大小不太一致,小的直徑1.6厘米,大的直徑1.8厘米厘米。

經鑑定,棋子為瑪瑙石磨製而成。

其表面光滑明潔,子粒勻稱,色彩鮮明,是我國目前出土的圍棋子中保存較好的。

該文物已被確定為一級品,1986年曾東赴日本,參加岩見澤市萬國博覽會展出。

1991年又被列為遼寧省送展亞運會15件精品文物之一赴京展出。

象棋:沒有硝煙的調兵遣將

中國象棋,古代稱為「象戲」「桔中戲」,亦有方言稱其為「大棋」,是傳統的二人對弈棋類活動,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對弈中,由紅方先行,二人輪流執子,以「將死對方的將(帥)」為最終勝負和的判斷標準。

中國象棋,帶有濃烈的中國特色,充滿玄機,不但豐富了人們的文娛生活,更是雅俗共賞,陶冶情操,啟迪思維和磨礪意志的遊戲項目,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大批中外人士的喜愛。

從古至今,象棋運動在中國都極為普遍,深受百姓喜愛。

書中有云:「車無輪,馬無鞍,炮無彈,鴻溝鏖兵;帥有才,象有智,士有勇,滎陽爭雄。

」這正是對中國象棋最生動的詮釋,在對弈中,仿佛經歷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象棋起源至今眾說紛紜,並無確切考證,但據戰國時期《楚辭•招魂》和《說苑》一文中關於象棋的描寫,說明當時已出現「象棋」一詞。

至唐高宗統治時期,由於李世民的大力推崇,而使象棋的發展走向了一個新的高度,無論從棋子到棋盤都有了很大變革,棋子中已出現將馬車卒四個兵種,而棋盤則由六十四方格組成,形似西洋棋。

後來在圍棋棋盤的影響下,才變為九十點,但其形制已經與現在我們所熟知的象棋有諸多相似之處。

宋代是中國象棋發展的另一個鼎盛時期,象棋的形制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變革,新增了「士」「象」「炮」三子,在歷經了百年的變革後,終於於北宋時期基本定型,形制與近代相似,含三十二子,九宮和楚河漢界。

而南宋時期,象棋則成為街頭巷尾最熱門的活動,許多文人墨客也無一例外嗜好象棋,民間更是出現了專門的以制棋為生的手工業者和傳授棋藝的講師。

可見象棋在此時受到社會各階層的喜愛,進入高速繁榮發展的時期進入元明清時期,由於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象棋在民間的發展較先前更為進步,不但技術水平大大提升,還湧現出大批象棋高手,象棋已經越來越接近平民化,經過近百年的實踐,象棋於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有河界的棋盤,將在九宮之中等等。

北宋大象戲玉子

南宋青白釉瓷子

元青花、釉里紅瓷子

六博、塞戲:玩轉心跳的國民寵兒

六博,又作陸博。

博,是中國古代一種擲採行棋的博戲類遊戲《楚辭》曰:「琨蔽象棊有六博」,東漢王逸註:「投六著,行六棊,故云六博」,莊子《駢拇》中說:「塞,博之類也;博塞以游,博塞並舉」,可知塞在當時也很盛行。

鮑宏《簺經》曰:「簺有四采,塞白乘五是也至五即格,不得行,故謂之格五」,是故塞戲又名格五。

六博和塞戲的起源有很多說法,難以具體考證,就不一一列舉。

但至少我們可以推測六博產生的時間對於漢代人來說已經很久遠了。

塞戲的歷史同樣悠久,莊子《駢拇》曰「博塞以游」便是明證。

漢代博戲達到全盛時期,特別是在宮闈和富家貴族更是廣為盛行。

漢代皇帝如文帝景帝宣帝,都喜愛博戲。

雖然博戲被普遍認為是男子之事,但是在喜好博戲的社會風氣的浸潤下,女性也成為博戲愛好者。

《史記》有載:「若乃州閭之會,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壺」,貴族女性對六博的痴迷程度也不輸男子分毫。

但由於博戲具有強烈的吸引力,人們往往「廢事棄業,忘寢與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據史載,當時那些世家大族和豪紳富家的子弟們「博戲馳逐,鬥雞走狗,作色相矜,必爭勝者,重失負也」。

博戲的愛好者們,普遍有這種重失負的心態,因此在當時,由六博和塞戲引發的人際關係緊張乃至引發官司也屢見不鮮

出土文物中表現二人博戲情景的很多。

河南偃師市辛村壁畫墓的六博宴飲圖,繪有兩人對博場面:右者上身前傾,右手高舉,似正在落子;左者雙目前視,專注地注視著博局,再現了漢代社會所流行的對博情景。

此外,還有河南南陽發現的六博畫像石、四川成都彭縣出土的六博畫像石河南靈寶張家灣東漢墓出土的綠釉博戲俑等。

表現兩人博弈的場景博戲的流行不僅表現在畫像石陶俑上,也表現在人們生活必需的銅鏡上。

漢代以博局紋銅鏡最具特點,博局紋的大量盛行也反映了博戲的風行。

六博宴飲圖

馬王堆出土六博棋具

六博棋俑

六博棋俑

彈棋:以靜制動的指尖蹴鞠

彈棋,古代漢族棋類遊戲。

是西漢末年開始流行,最初主要在宮廷和士大夫中間盛行。

彈棋源於何時,尚無一致結論,但大都認為是在漢代。

彈棋初創時,僅流行於宮中,社會上還鮮有所見。

傳說是到了漢成帝晚年,由於多年沉溺於酒色,漢成帝已經不太適合參加激烈的體育運動了。

但是,漢成帝對蹴鞠的興趣絲毫沒有減弱,時常想著如何在蹴鞠場上一展身手。

為此,劉向苦思冥想,發明了彈棋,以代替蹴鞠。

所以彈棋在遊戲規則和遊戲方法上與蹴鞠十分相似。

漢成帝很快就喜歡上了這種新遊戲,並且對劉向大加賞賜。

此外,彈棋不需要很大的場地,且隨時隨地可以玩,因此很快在宮廷中風靡開來。

尤其是後宮女眷,閒來無事,聚在一起玩彈棋,成為了漢宮中一道獨特的體育風景線。

彈棋的趣味性很強,而且不需要很大的運動量,十分適合女子和小孩玩。

因此,彈棋受歡迎的程度很快超過蹴鞠。

不過在產生後的很長一段時期內,彈棋一直是一種宮廷運動。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天下大亂,以至於彈棋一度失傳。

直到東漢章帝時,彈棋又在宮廷中興起。

漢代彈棋具體的形制,由於沒有實物而無法獲悉其真實的情況。

不過,近年來發現了不少唐代的彈棋棋具。

從唐代彈棋的棋盤來看,棋盤一般為正方形,邊長一尺左右。

中 間有小角度的圓錐形隆起,整體為壺狀,最中間為壺門。

唐代彈棋的棋盤,主要是用木材製成,也有用石料鑿刻而成。

用石料鑿刻而成的棋局,一般被稱為「石局」。

木材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彈棋在民問的發展,從唐代文學作品以及其他史料記載來看,唐初時期,彈棋是一種十分盛行的活動。

唐代的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都是彈棋運動的愛好者。

唐代彈棋衍生出很多特殊的技巧,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一種名 為」長斜」的技術。

白居易曾有過「彈棋局上事,最妙是長斜」的詩句。

從詩意來看,顯然白居易是精於「長斜」之道的,因此不免有些許得意的成分。

「長斜」也就是「抹角斜彈」,是指棋子彈出後使之撞擊棋盤邊緣反彈,並借反彈去撞擊另一子,因棋子是對著斜邊彈出,使棋子擦邊 而過,實際上是繞過了中間的許多棋子而反彈到另外半局中,所以 稱「一發過半局」。

這種打法與現代桌球彈擊桌邊使球斜行可謂是異曲同工之妙。

現實物資料較少,不便搜尋。

雙陸、握槊:漂洋過海的異軍新秀

此棋起源不明,西來說和自創都有,只知在我國古代的博戲中,除了六博以外,還有一種叫「雙陸」的盤局遊戲曾經風行一時。

這種棋戲在古代又叫「握槊」、「長行」,另外還有「波羅塞戲」的別名。

關於雙陸在中國的出現,有著多種說法。

《事物紀原》一書說,三國時曹魏「陳思王曹子建制雙陸,置投子二」。

而《山樵暇語》則認為「雙陸出天竺(今印度)……其流入中國則自曹植始之也」。

上述二種看法雖在雙陸的起源方面相異,但均以漢魏之際作為在中國出現的始發點,表明雙陸這一棋戲於三國時已在中國流行了。

宋人洪遵著有《譜雙》一書,書中列出北雙陸、大食雙陸、廣州雙陸、真臘闍婆雙陸、南皮雙陸、日本雙陸等多種。

制度不盡相同,玩法、稱謂、術語互有歧異。

從這一點來分析,雙陸當是舶來之品,傳入日久,才化入民族文化之中,成為中華古遊戲。

雙陸傳入中國後,流行於曹魏,盛於南北朝、隋、唐以迄宋、元時期。

唐代宮廷非常流行玩握槊,但宋以後更多人玩雙陸。

遼寧法庫縣出土的雙陸棋具

雙陸有關繪畫

雙陸有關繡圖

通過上述例子可見,古人在玩樂方面也完全不會虧待自己。

各式各樣的棋戲吸人眼球,光看著就覺得心裡痒痒。

但是這種計謀冒險類的遊戲總會使人沉迷,太看重得失以致迷失心智。

所以說,玩歸玩,但在玩的時候一定要擺正心態,知道娛樂是一种放松自己的方式,以輕鬆愉快的心情面對,不要總是跟對手較真,也別總是跟自己過不去。

只有心情愉悅了,技能才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本文為網友投稿,作者:丸瑤瑤;如需轉載,請和我們聯繫授權。

/

【 關 於 我 們 】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館的那些事兒

QQ交流群:475225203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