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感知蘇州城的文化底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報記者 周偉蔚 攝影 張健

昨天上午,細雨濛濛,穹窿山景區的孫武文化園內卻是人聲鼎沸,在這裡舉辦的鑒寶活動邀請了四位曾多次在央視《尋寶》、《鑒寶》欄目中擔任評委的專家,強大的鑒寶陣容對收藏愛好者來說非常難得,早上八點開始就有市民開始排隊。

一整天的活動中,領取號牌進場的市民多達上千人,保守估計藏品鑑定數量近兩千件。

早上九點活動開始了,此時排在海選舞台前的隊伍已經轉了幾個彎,市民們抱著家中壓箱底的寶貝等待著,有的把寶貝仔細包好揣在懷中,有的放在拖箱裡小心的拖來,有的則是用防水布裹上由幾個人一起扛著,大家的目的只有一個:辨偽識真,知道家中藏品價值幾許。

來自西山的陳女士這次幾乎是全家出動,帶來了父親二十多年裡收藏的多尊佛像,其中最大的有半人高。

「父親年輕時就自己學木雕,很喜歡雕刻品,尤其是佛雕。

常在全國各地收集,花了不少錢和精力。

」在預選階段,那尊最大的香樟木佛像被預選專家初判斷為清代佛像,準備進入正式鑑定室進行詳細鑑定。

陳女士欣慰地對記者說:「想給父親一個滿意的結果,也是對他這麼多年愛好的一種肯定。

昨天的活動里,書畫瓷器玉器是收藏之大端。

一對李姓兄弟拿著父親傳下來的一塊玉站在玉器珠寶專家古方面前,「這是塊老玉,初步判斷是元代到明早期的。

」古方觀察後得出結論,他告訴兄弟倆,這塊玉雕刻的是螭龍,元代的螭龍造型流行仿漢代式樣,眼睛圓且外突、嘴短,而發展到明中後期,螭龍的眼睛就流行蝦米狀。

不過,古方也說,雖是老玉,但應該來自民間而非皇室,和田玉的料並非上等,這點對市場估價會有影響。

兩兄弟聽到專家的話後很開心,當即打電話給父親報喜,哥哥李敏說:「值多少錢不是最重要的,我們家幾代人傳下來的寶貝得到了權威認可,這是讓全家心情激盪的事情。

這不是金錢可以代替的。

蘇州人對文物古董的熱情深深打動了在場專家。

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擔任保管部文物組組長、登編室主任的專家呂長生之前多次來蘇州鑒寶,鑑定出不少寶貝,而昨天,正是他鑑定出了本次活動分量最重的作品,米芾真跡意外現身穹窿山鑒寶現場(詳情參見本報今日A4版)。

「見微知著,蘇州人對於收藏一直熱度很高,可以感受到這座城市的厚重文化底蘊。

」呂長生說。

①書畫專家在鑑定一幅古畫

②一位市民拖著皮箱帶來了一箱瓷器

③一位專家在鑑定一枚玉石

④這尊佛像很有價值,鑒寶專家正在認真鑑定。

⑤前來鑒寶的市民都貼著標籤,初步鑑定後會分

區再次鑑定。

⑥一位市民搬來了「唐三彩」讓專家鑑定

⑦市民帶來的這幅古畫吸引了不少圍觀者

⑧鑒寶專家在鑑定一隻彩瓷茶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林州市博物館開展「公益鑒寶」活動

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為迎接第40個「5.18」國際博物館日的到來,林州市博物館志願者積極開展了「公益鑒寶」活動。此次鑒寶活動的鑑定對象覆蓋面廣,現場為廣大藏有鑑定講解,避開收藏的陷阱,提供系統地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