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博物館與廈門市收藏協會首次聯合舉辦鑒寶活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歷史悠久,

文化輝煌,

文物數不勝數,

你家不起眼小物件,

也可能價值連城!!

可是千里馬好找,伯樂難尋,

怎麼找到伯樂呢?

就來廈門市博物館!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館日,

是的!

廈博的鑒寶活動如期舉行了!

義務鑒寶

5月18日上午9點,「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宣傳活動的重頭戲——「義務鑒寶」在廈門市博物館大廳隆重舉行。

本次活動由廈門市博物館廈門市收藏協會首次聯合舉辦,廈門市社科聯支持,多位文物專家蒞臨活動現場為廣大市民免費鑑定並普及文物知識。

當天上午,

博物館大廳人潮湧動,

熱鬧非凡!

許多市民和文物愛好者帶著自家的「寶貝」,

來到博物館,

請專家鑑定,

一起來現場感受下!

(看!多熱鬧)

(聽聽館長怎麼說)

(來來來,一起「會診」~~~)

(你知道它的故事嗎?)

(這西周的,還是上周的?^_^)

今年的鑒寶比去年更加火爆!

特別是廈門市收藏協會也帶來了他們的好東西!

活動一開始,

各位專家便忙碌起來,

本次鑒寶依然分為

字畫組、玉器組、陶瓷組、雜項組等

專家認真查看收藏者帶來的「寶貝」後,

給出真偽、時代、工藝、價值等具體鑑定意見,

耐心為市民答疑解惑,

和往年一樣,今年也是收穫滿滿

這是一對老夫妻帶來的「寶貝」,是他們祖輩留下來的東西。

一到現場來就吸引了專家們的目光!這個不起眼的小瓶子上有著美術大師王大凡的落款!

這是由廈門市收藏協會帶來的建盞,建盞是中國傳統名瓷,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是黑瓷代表和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

這是海撈瓷,是中國歷史上外銷瓷的一個分類。

古代中國,瓷器大量出口,一些船隻因為各種原因沉沒,所載瓷器打撈出水後統稱為海撈瓷。

玉壺春瓶,中國瓷器造型中的一種典型器形,乍一看是元代的瓶子,一下子震驚了在場的所有人。

不過,仔細觀察內底,就發現問題了……所以啊,買寶一定得看底足!看底足!看底足!

猜猜這是啥?專家們推測這是造型獨特的燈!

除此之外

還有很多萌萌噠的小玩意

整場活動氣氛熱烈,藏友們也藉機相互討論、學習,直到12點,活動結束時,還有不少市民捨不得離開。

廈門市收藏協會會長陳樂磊先生也來到現場,幫藏友們鑑定文物,他很喜歡這樣的活動,他說:

我覺得氛圍非常好,在我們博物館這麼大這麼寬敞明亮的地方舉行活動,給每一個到來的人很好的體驗,而且活動拉近了藏家和專家之間的距離,推動了整個收藏行業的發展。

每年「5·18國際博物館日」期間,廈門市博物館都會精心策劃一系列宣傳活動來慶祝這個博物館專有的節日,增進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

鑒寶活動,就是博物館的重頭戲!

除此之外,從5月9日開始,一系列精彩活動便在廈門市博物館陸續上演:除了四個常設展覽外,廈博還推出《瓷語中國·匠心獨具——2017廈門當代景德鎮名家陶瓷藝術作品展》《日本著名陶藝大師林恭助作品展》兩個專題展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鑒寶:感知蘇州城的文化底蘊

本報記者 周偉蔚 攝影 張健昨天上午,細雨濛濛,穹窿山景區的孫武文化園內卻是人聲鼎沸,在這裡舉辦的鑒寶活動邀請了四位曾多次在央視《尋寶》、《鑒寶》欄目中擔任評委的專家,強大的鑒寶陣容對收藏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