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人從哪來的?可能是龍虬莊人 距今已有5000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龍虬莊遺址。
(資料圖片)
前幾天,本報報導了衝刺十大發現的興化、東台蔣莊遺址,考古意義重大,不僅突破了良渚文化北不過長江的傳統學術觀點,而且首次大量出土良渚時期先民骨骼,通過現代科學檢測,那些隱藏在骨骼中的中華文化基因有望被破解。
不少市民在驚嘆此次考古發現的同時,也心生疑問,揚州人是從哪來的?帶著疑問,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揚州最早的居民
很可能是龍虬莊人,漁獵為生
位於江蘇興化、東台兩市交界處的蔣莊遺址,起初由當地文物愛好者發現。
因泰東河水利拓寬工程需要,2011年10月至2015年11月,南京博物院對該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
今年2月27日至28日,來自全國各地的20餘位專家學者,對江蘇興化、東台交界處的良渚時期蔣莊遺址進行了實地考察。
在觀摩出土標本、聽取考古隊匯報和充分論證後,與會學者認為此次考古發掘學術意義重大,首次在長江以北獲得一批難得的良渚文化聚落重要資料,不僅突破了良渚文化北不過長江的傳統學術觀點,而且首次大量出土保存完整的良渚時期人骨,為深入研究良渚文明和良渚文化的埋葬習俗、社會組織關係與人種屬性提供了極其寶貴的實物資料。
當然,關於蔣莊遺址,目前還有很多謎團困擾著考古學家們,特別是曾生活在這裡的良渚先民從哪來,後來又怎麼神秘消失了,直到漢代這裡才又出現人類活動的遺蹟,先民放棄這裡是因為氣候變化還是部落戰爭,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有市民在驚嘆蔣莊遺址這一重大考古發現的同時,也對揚州人的遷徙充滿好奇。
那麼,揚州人是從哪來的?揚州博物館的專家稱,1993年在揚州高郵發現了龍虬莊遺址。
據考古學家考證,龍虬莊人極有可能是揚州最古老的居民,他們以漁獵採集為生,由於早期揚州靠海,水系很發達,所以當時人們已經開始種植水稻,這從這邊出土的炭化稻粒可以得到佐證。
龍虬莊文化何時出現?
年代跨度距今7000—5000年
張敏,南京博物院研究員,南京大學兼職教授。
他曾主持發掘高郵龍虬莊遺址、無錫鴻山越國貴族墓地、無錫闔閭城遺址,這些先後被國家文物局評為1993年度、2004年度、200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龍虬莊文化的年代跨度距今7000—5000年,即龍虬莊文化年代的上限不早於距今7000年,下限不晚於距今5000年。
龍虬莊遺址的主要文化層堆積距今6300—5500年。
」張敏介紹,1993—1995年,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揚州博物館、高郵文管會組成龍虬莊遺址考古隊,在龍虬莊遺址進行了4次考古發掘,發掘面積1335平方米。
龍虬莊遺址位於江淮東部的中心,文化層堆積層次多,延續時間長,文化遺蹟和文化遺物豐富,文化內涵獨特,文化特徵穩定,文化序列完整,具有時間的穩定性和空間的穩定性。
龍虬莊遺址的延續時間貫穿了江淮東部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的始終,為江淮東部新石器時代原始文化的典型遺址,龍虬莊遺址所反映的考古學文化為江淮東部新石器時代原始文化的代表,因此命名為龍虬莊文化。
龍虬莊遺址位於何處?
在高郵東北的龍虬鎮龍虬莊村
長江與淮河之間的地理單元稱之為江淮地區,長江下游與淮河下游之間,習慣上稱為江淮東部地區,揚州及儀征、江都、高郵和寶應皆屬江淮東部。
江淮東部東臨黃海,最初為淺海灣,由於長江、淮河沖積而成的三角洲不斷向東推移,加之黃海海流的迴旋而在長江與淮河之間形成的沙崗,最終三角洲相連而形成淺碟狀的低洼平原,原來的水面被分割成大大小小的湖盪沼澤,向外排水的孔道也逐漸發育成網狀的大大小小的河流,形成江淮東部的水網地貌。
在通揚運河以南的河流屬長江水系,而通揚運河以北的河流湖泊皆屬淮河水系,高郵龍虬莊遺址就屬淮河流域。
龍虬莊遺址位於江蘇省高郵市東北的龍虬鎮龍虬莊村,介於長江與淮河之間,與長江、淮河的距離幾乎相等,是江淮東部面積最大、保存完好的一處新石器時代的大型聚落遺址。
龍虬莊遺址平面近似正方形,龍莊河環繞遺址的四周,東西長約240米,南北寬約180米,面積約43000平方米。
龍虬莊先民
如何生存?
常住人口不足百人
集體勞作
「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是流傳千年的民謠。
在黃河奪淮之前,淮河流域是中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
龍虬莊遺址的先民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這富饒肥沃的土地上,通過適應環境、利用環境、改造環境,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燦爛輝煌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
通過對墓葬數量的分析,張敏認為,龍虬莊常住人口大約不足100人。
龍虬莊的男女老少分別從事著狩獵、捕撈、種植、紡織、釀酒和燒制陶器、製作骨角器,適時也進行以物易物的貿易。
而且,龍虬莊先民已實行族外婚,最遠可達渭河流域。
龍虬莊的原始先民集體勞作,共同享有勞動果實,私有財產沒有明顯的貧富分化,死後埋在公共墓地。
但是,曾參與龍虬莊遺址考古發掘的揚州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束家平表示,龍虬莊人從哪來的,後來怎麼消失的,目前仍是未解之謎。
記者 陶敏
入選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鹽城晚報記者曹恆鋒鹽城晚報訊5月16日下午,由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經過兩天的終評報告和評審投票,本報曾報導的江蘇興化、東台蔣莊良渚文化遺址等...
良渚文化在東台找到「親姊妹」
良渚文化在東台找到「親姊妹」 日期:2016-05-19 來源:東台日報5月16日下午,由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江蘇東台、興化蔣莊良渚文化遺址從...
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 江蘇興化、東台蔣莊遺址入圍初評
交匯點訊(記者 程嵐嵐) 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活動於近日啟動,共有38個發掘和調查項目參加了初評。記者昨日獲悉,江蘇興化、東台蔣莊遺址入圍。國家文物局官網顯示,本次初評項目是由...
蔣莊遺址出土234位「良渚人」骨骼迄今四五千年
經過南京博物院4年多的考古發掘,位於江蘇興化、東台交界處的蔣莊遺址初露真容,該處良渚時期的文化遺存迄今已有5000多年。考古專家分析,此次考古不僅突破了良渚文化北不過長江的傳統學術觀點,而且首次...
江蘇蔣莊良渚文化遺址 入選「2015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考古界一年一度的「奧斯卡」——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了。記者獲悉,位於江蘇興化、東台二市交界的蔣莊良渚文化遺址在激烈的競爭中,以全票通過,成功入選「十大」。這也是江蘇繼2013年揚州...
興化、東台蔣莊遺址衝刺「十大發現」 「良渚人」骨骼隱藏中華文明基因
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活動近日啟動,興化、東台蔣莊遺址入圍初評。據悉,蔣莊遺址是長江以北地區首次經大規模發掘的良渚文化聚落,並發現了隨葬琮、璧等玉質禮器的較高等級墓地,突破了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