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讀經典」研讀經典之五十四:鄉村建設怎麼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鄉村建設怎麼搞?

研讀經典之五十四

作者:朱偲

導 讀

「天下治亂系學風」。

朱偲將選取中國古代政治家和思想家在知人論世、修齊治平方面的經典論述,結合筆者個人讀書心得與各位書友共讀共享共評點,期待在閱讀經典的同時,增強當代意識,以重新挖掘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方面進行一些新的嘗試。

其中,本期選讀明代大儒王陽明的《陽明先生集要》,內容為王陽明論學論政方面的內容。

原 文

咨爾民,昔人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泥,不染而黑。

」民俗之善惡,豈不由於積習使然哉!往者新民蓋常棄其宗族,畔其鄉里,四出而為暴,豈獨其性之異,其人之罪哉?亦由我有司治之無道,教之無方。

爾父老子弟所以訓誨戒飭於家庭者不早,薰陶漸染於里者閈無素,誘掖獎勸之不行,連屬葉和之無具。

又或憤怨相激,狡偽相殘,故遂使之靡然日流於惡,則我有司與爾父老子弟皆宜分受其責。

嗚呼!往者不可及,來者猶可追。

故今特為鄉約,以協和爾民。

自今凡爾同約之民,皆宜孝爾父母,敬爾兄長,教訓爾子孫,和順爾鄉里。

死喪相助,患難相恤,善相勸勉,惡相告戒,息訟罷爭,講信修睦,務為良善之民,共成仁厚之俗。

嗚呼!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責己則昏。

爾等父老子弟毋念新民之舊惡而不與其善,彼一念而善,即善人矣;毋自恃為良民而不修其身,爾一念而惡,即惡人矣。

人之善惡,由於一念之間,爾等慎思吾言,毋忽!——王陽明《南贛鄉約》

朱偲點讀

「治天下必自治一國,治一國必自治一鄉。

」眾所周知,王陽明以儒者兼事功,為古來所少有。

他先後平南贛、平宸壕、平思田,在這之中,他不僅有理亂之才,也有政教舉措。

在平定南贛之亂後,為圖長治久安推行了一些政教舉措,仔細看來,頗有深意。

設置和平縣、平和縣、崇義等縣以扼地理形勢之要害,疏處商稅、疏通鹽法以興利除弊,推行十家牌法以重建基層,設立社學、推行鄉約以歌詩習禮、移風易俗。

幾者並行,正是《論語》所謂「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其中,推行鄉約在陽明政教舉措中占據重要地位。

鄉約由來已久,最早的成文鄉約為北宋藍田呂氏鄉約,《呂氏鄉約》以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為主要內容。

通過對呂氏鄉約分析,我們也可以鄉約針對的是三代封建及其遺意敗壞後基層組織問題,比如鄉村人口、土地、賦稅、徭役、治安及詞訟糾紛等問題,以及遇到天災人禍後互助問題,也是宋代以來儒者道德實踐風格的一種體現。

閒話不說,且講陽明先生之《南贛鄉約》。

這一鄉約的背景是平亂後,從亂之民的安置問題。

陽明首先反思事變發生之原因,一方面是有司治理乏術、教育無方,另一方面也與家長們沒有盡好「誘掖獎勸」子弟的責任有關。

正如施邦曜所說:「小民往往因小忿欲報,以致蹈身不義。

故民間小忿,有司不可視為細故,急與理直,乃以清禍之源。

」就是說,民間爭執往往是因為小事,而鄉民之一事憤恨,鄉村的爭執和矛盾大多是一時之間生活中瑣碎之事和意氣之爭,這時候只要家長或村長、約長等及時調節、委曲勸諭,只要里正、約長不太離譜,通常情況下不會出亂子。

在必要情況上縣官直接跟進,該補貼的補貼,該感化的感化,大多會消弭於無形。

《傳習錄》中就有一個陽明勸諭鄉民的例子:

鄉人有父子訟獄,請訴於先生。

侍者欲阻之,先生聽之,言不終辭,其父子相抱慟哭而去。

柴鳴治入問曰:「先生何言,致伊感悔之速?」 先生說:「我言舜是世間大不孝的子,瞽叟是世間大慈的父。

」 鳴治愕然請問。

先生曰:「舜常自以為大不孝,所以能孝;瞽叟常自以為大慈,所以不能慈。

瞽叟只記得舜是我提孩長的,今何不曾豫悅我?不知自心已為後妻所移了,尚謂自家能慈,所以愈不能慈。

舜只思父提孩我時如何愛我,今日不愛,只是我不能盡孝。

日思所以不能盡孝處,所以愈能孝。

及至瞽叟底豫時,又不過復得此心原慈的本體。

所以後世稱舜是個古今大孝的子,瞽叟亦做成個慈父。

面對父子爭訟,陽明沒有用粗暴的刑罰手段,而是悉心勸諭,致使父子相抱慟哭而去。

鄉約在一定成俗上,其實是將勸勉、調解制度化。

目的是「務為良善之民,共成仁厚之俗」。

在陽明鄉約中,約民之相互義務有「死喪相助,患難相恤,善相勸勉,惡相告戒,息訟罷爭,講信修睦」等條目。

鄉約也一個組織體系和實踐形態。

實際上,鄉約承擔著民與基層政府溝通、折衷之作用。

按照《南贛鄉約》規定,每一個組織形態中,設有約長、約副、約正、約史、知約、約贊,每人各負其責。

就以約長為例,幫著有問題之人家出主意,如果坐視推諉(不作為),陷人於惡(估計穿小鞋、出餿主意),則會有官方之懲處。

約長還起著限制官吏、胥吏、衙役等下鄉盤剝之用。

在婚嫁上也有責任,督促約民及時婚嫁,限制坐地起價,索要高價彩禮費用。

此外,遇有不孝之人、違法之人,在調節無效情況下,要及時送官。

每月望日一會,無故不得缺會。

約會的目的其實是為約民提供一個定期交流之機制,起到一種相互熟悉、相互了解之作用,以便遇事患難相恤。

通過定期聚會,通過營造一種儀式感起到凝聚鄉村共同體的作用。

約會上還有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進行彰善、糾惡,鄉約還特意強調對於糾惡要委婉、要隱惡揚善,要避免糾惡太直白,激其更加為惡。

所謂「人之善惡,由於一念之間」,之前有過,為人所糾彈,不要自怨自艾;之前有善,為人所褒獎,也不要自喜自得之心,時時戒慎恐懼、事事省察克治。

這是陽明工夫之細緻處。

除了王陽明《南贛鄉約》之外,明末清初陸世儀《治鄉三約》也頗值推崇,他賦予鄉約一種積極的精神(以後專文論述,茲不詳述)。

這些思想對於今天鄉村救濟以及人口流動情況下的社區建設有一定啟發意義。

長安街讀書會

相聚長安街,走讀長安街。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

現有近千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直機關及各部委中青年幹部、中共中央黨校學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青聯委員、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書友以書相聚,以學養才。

剛剛

長安街讀書會長安街讀書會: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自助申請入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