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文化的傳承】紅山文化的發展和其中的古玉文化起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紅山文化的發展歷程
紅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間一個在燕山以北、大凌河與西遼河上游流域活動的部落集團創造的農業文化。
因最早發現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郊的紅山後遺址而得名。
紅山文化以遼河流域中遼河支流西拉沐淪河、老哈河、大凌河為中心,分布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續時間達兩千年之久。
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初期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主要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群體為紐帶的部落集團,晚期逐漸向父系氏族過渡。
經濟形態以農業為主,兼以牧、漁、獵並存。
它的遺存以獨具特徵的彩陶與之字型紋陶器共存、且兼有細石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紅山文化年代為公元前4000~前3000年。
紅山文化的居民主要從事農業,還飼養豬、牛、羊等家畜,兼事漁獵,細石器工具發達;陶器以壓印和篦點的之字形紋和彩陶為特色。
玉雕工藝水平較高。
還發現相當多的冶銅用坩堝殘片,說明冶銅業已經產生。
房址為方形半地穴式,分為大型與小型。
紅山文化是與中原仰韶文化同時期分布在西遼河流域的發達文明,在發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相交匯產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機和創造力的優秀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手工業達到了很高的階段,形成了極具特色的陶器裝飾藝術和高度發展的制玉工藝。
紅山文化的彩陶多為泥質,以紅陶黑彩見常,花紋十分豐富,造型生動樸實。
玉器製作為磨製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瑩明亮,極具神韻,發展中具備了專業化、系統化、規範化。
紅山文化中的玉文化
紅山文化全面反映了中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徵和內涵。
其後,在鄰近地區發現有與赤峰紅山遺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徵的諸遺址,統稱為紅山文化。
已發現並確定屬於這個文化系統的遺址,遍布遼寧西部地區,幾近千處。
其內涵豐富,擁有一大批造型生動別致的玉器,多與豬、龜、鳥、蟬、魚等動物形象。
玉文化、石器文化,和陶文化,這三種文化構成了紅山文化的基本內涵。
站在這三種文化的起點上來看,以玉文化為連接點,以赤峰到牛河梁為中心,從時空到地域的全方位的立體順延,整個紅山文化的地域涵蓋面越來越廣泛,相連的地域越來越大,而時間上下連接也越來越長,形成了一條清晰明確和四通八達的紅山玉文化鏈。
紅山文化的重心可以說就是玉文化。
以玉為葬,以玉為祭,是紅山文化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
紅山文化出土的玉器有相當一部分與原始宗教有關,並且具備了禮器的性質,有的可能具有雙重意義,它既是人們佩戴的裝飾品,同時也是人們從事宗教活動和禮制化的產物。
有專家認為史前時代的巫師,不僅是祭祀和巫術活動的主持者,也是當時科學文化知識的保存、傳播和整理者,特別是祭司,是當時解釋世界的精神領袖。
紅山文化遺址,唯玉為葬的特殊人物,就是具有以上崇高而神聖地位的大巫。
他們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地位,是因為他們通曉天文地理,知天時,明陰陽,通天地,不但是高級知識分子,而且還是修煉有素,具有特殊異能的神秘人物。
紅山文化首先形成了一種惟玉而尊的系統化和制度化了的玉文化,這在同時期的世界史前文化中是獨一無二的,也造就了中華文明中的玉文化的崇高地位。
在整個紅山文化的晚期,形成的成熟的紅山玉文化,已經完全具備了以易道為主幹的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
它所提示的人與天,人與地,人與人的整體和諧觀念,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連綿不斷的文化傳統與精神主脈。
實現天地人合一,是中華民族的最高精神信仰,是對人類與自然這一課題最古老、最究竟、最深刻的詮釋。
這種信仰的本質是最終人類社會要與自然取得和諧,因為人類永遠都是自然之子。
自然是人類永恆的母親,人類只有與自然和諧共處,尊重自然,甚至崇拜自然,恪守自然規律,人類才不至於妄自尊大,破壞大自然,自掘人類文明的墳墓。
中國五千年文物:紅山文化 太陽神
紅山文化發源於東北西部,起始於五、六千年前的農業文明,是 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分布在東北西部的熱河地區,北起內蒙古中南部地區,南至河北北部,東達遼寧西部,遼河流域的 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
「奈曼文化360」奈曼「文化圈」之紅山文化
關注【奈曼文化360】了解這片熱土上曾經的歷史,小編今天將為你介紹奈曼「文化圈」。紅山文化 距今6000—5000年的紅山文化,以遼河流域中遼河支流西拉木倫河、老哈河、大凌河為中心,分布面積達2...
中華祖地,紅山牛河梁!
紅山文化遺存最早發現於1921年。1935年對赤峰東郊紅山後遺址進行了發掘,1956年提出了 紅山文化的命名。70年代起,在遼西朝陽地區展開了大規模的考古調查,發現了近千處遺址,並對松嶺山脈及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