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江都宮芳林門位置確定 見證揚州蜀岡古代城址1700餘年歷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蜀岡古代城址考古發掘現場。
資料圖片
蜀岡古代城址北城牆西段東部城門遺址。
原標題:隋江都宮芳林門位置確定
記者 王鵬 孔茜
昨天,中國社科院考古所2015年度田野考古匯報會結束了兩天的會程,來自考古所各研究室的29位學者對本年度的發掘項目作全面梳理,在總結所取得成績的同時規划下一步工作重點。
會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巍發布了《2015年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田野考古成果綜述》,揚州城遺址的發掘作為漢唐考古研究代表,成為2015年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田野考古成果之一。
見證揚州蜀岡古代城址1700餘年歷史
揚州城遺址為目前國內沿革歷史較長、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遺址之一,在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綜述》介紹,揚州城考古隊2015年度完成了配合揚州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中的城壕整治必須的考古發掘工作,繼續了2014年未完成的宋寶祐城壕橋和水門遺址的發掘和揚州楚漢六朝廣陵城的發掘,同時進行了揚州蜀岡古代城址城牆和城內道路遺蹟的發掘。
在北城牆西段東部城門,首次找到了不晚於漢代的水涵洞或屬於戰國楚廣陵城的木構遺蹟,首次發現漢廣陵城的包磚城門邊壁。
發現了隋唐時期的陸城門東邊壁及其西側的水竇遺蹟,明確了南宋時期修建的水關破壞了早期的水竇遺蹟,該城門在漢至南宋晚期或為水陸一體,南宋末期方僅存水關,明確說明蜀岡古代城址從漢代至南宋時期均在北城牆西段上有偏門。
《綜述》介紹,該門址是揚州蜀岡古代城址1700餘年的歷史縮影,其發現對於揚州城遺址考古研究乃至中國考古學研究都具有重要價值。
憑這一發現,去年,揚州又一次向「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發起衝擊,並進入最終決選階段。
芳林門所在確定,隋江都宮有跡可循
綜述中介紹,在2015年的揚州城遺址考古發掘中,發現了六朝時期的城門和道路遺存,確定了史籍中記載宇文化及兵變弒煬帝時提及的芳林門之所在,為江都宮城的探尋提供了新線索。
同時,在2015年的發掘工作中,發現城內西南隅東西向道路、南北向道路,東西向道路為3條道路疊壓,從其所處位置及遺蹟本身的特點來看,推測這附近應該有較大型建築,或是探尋江都宮成象殿的線索。
《嘉靖惟揚志》中「宋三城圖」位置明確
綜述中提到,北城牆中段,確認了中段牆體的大致沿革,明確了中段並無早於漢代的城牆,確定了南宋寶祐城與漢晉南朝廣陵城·唐子城城牆的位置關係。
據史料記載,宋代揚州城改築為大城、夾城、堡城。
2015年的揚州城考古中,對宋寶祐城西門外瓮城牆、瓮城壕的發掘結果表明,該瓮城牆明確為南宋晚期所築。
西城門外南宋瓮城牆外瓮城壕的發掘結果表明,寬約23米,底部南高北低,瓮城壕東、西和北壁都為斜直底,突出部分的底部為圜形。
瓮城壕底部高於宋代以前主城壕溝口,並與主城壕不連通,明確是南宋時期開挖的。
瓮城壕當與南部高地西側直至平山堂城西北(今大明寺月湖、日湖)屬於一個水系,這與《嘉靖惟揚志》「宋三城圖」中描繪的情況基本一致。
此外,寶祐城城圈及其外圍土壟,在早期航空照片上顯示得較為清晰,試掘結果表明,發現均有宋代堆土,但沒有夯築跡象,推測當與宋寶祐城外圍阻擋蒙古騎兵的土壟相關。
西南隅東西向條帶跡象,勘探結果表明,西南隅有東西向條帶遺存,雖然未出土遺物,但從其土質、土色以及夯築方法來看,其所屬時代或當為宋。
重新定位明鐵佩古城歷史地位
2016年6月,對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烏髮表題為《譜寫中烏友好新華章》的署名文章,文中提到:「中國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西北大學等單位積極同烏方開展聯合考...
文物考古研究所唯一女隊員 找到蜀岡古城南城門遺址
講述人:王小迎工作崗位: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目前唯一一名女考古隊員難忘2016:確定蜀岡古城南城門遺址位置,找到蜀岡古城址的「北門」。希望2017:揭開蜀岡古城南城門...
江蘇揚州南宋寶祐城東城門北側城牆和東側城壕的發掘
內容摘要:【摘要】2014年 10月至2015年 1月,在揚州蜀崗古代城址城壕整治工作中,為搞清南宋寶祐城東城門附近面貌,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