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揭開改變世界歷史的宋蒙「釣魚城之戰」面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華社重慶4月5日電(記者黃豁、劉恩黎、周聞韜)「這是釣魚城衙署儲藏重要物品的密室,類似於今天的金庫,磚石打磨得如此平整,歷經七百多年依然堅固結實。

」袁東山一面撫摸高大堅固的拱券石牆,一面感嘆宋代的建築工藝。

釣魚城防禦體系示意圖。

圖片由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提供,新華社發

隨著釣魚城范家堰遺址的考古發掘接近尾聲,釣魚城防禦體系的空間布局、南宋衙署等軍政機構逐漸展現在世人面前,被一些歷史學者稱為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釣魚城之戰」的神秘面紗正在揭開。

范家堰遺址南宋衙署密室門洞。

新華社記者黃豁攝

「釣魚城之戰」是發生在13世紀蒙古與南宋之間的生死之戰。

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親率大軍進攻南宋,次年在釣魚城遭遇頑強抵抗,蒙哥身亡。

為爭奪汗位,被西方視為「上帝之鞭」的蒙古西征大軍匆忙從歐、亞各地撤軍,世界格局因此改變,釣魚城因此被稱為「上帝折鞭處」。

袁東山是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2004年至今他一直主持位於重慶合川區的釣魚城考古工作,「抗蒙指揮中心」范家堰遺址無疑是從事考古20多年來最令他振奮的發現。

「長期以來,大家對釣魚城研究多囿於史料,缺乏考古實證支撐。

」袁東山說,比如山城防禦體系的空間如何布局、蒙宋之間如何攻防等謎團都有待解開。

互為卯榫結構的南宋城牆。

新華社記者黃豁攝

范家堰遺址的發現為破解這些謎團找到了鑰匙。

范家堰隱藏於釣魚城山體二級台地上的一個山坳中,外面是陡峭懸崖,易守難攻,體現了古人高超的智慧。

「從考古發掘來看,我們判斷這是蒙宋戰爭時期合州衙署的所在地,也是釣魚城戰時的指揮中心。

」袁東山說,該處衙署是三路三進、帶側花園的大型建築群,院落呈階梯式,前、中、後院沿山體而高低分布。

記者實地看到,在約2萬平方米的發掘現場,巨石壘砌的圍牆、精美的水池、細緻的浮雕、厚重的礎石隨處可見。

據考古現場負責人王勝利介紹,已發現宋元時期的廂房、儀門、道路、排水溝等遺蹟144處,出土宋代瓷器、鐵器、炮彈殘片等標本1100余件。

「在戰時釣魚城軍民還能修築如此宏大精美的衙署,從一個側面體現了當時人們不畏強敵,決心堅守孤城的自信與勇氣。

」袁東山說。

此外,通過長達10多年的考古發掘,考古工作者徹底廓清了釣魚城防禦體系的空間布局,發現其遠不止目前2.5平方公里的核心遺址範圍,而是一個依靠「山、水、地、城、軍、民」六位一體的大縱深多重防禦體系。

俯瞰范家堰遺址。

新華社記者黃豁攝

在發掘范家堰遺址前,考古工作者先後發現了南北水軍碼頭、一字城牆等重要防禦設施。

由此發現釣魚城防禦體系不僅是核心的釣魚山,而是利用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交匯形成的半島地勢,依據山形修築了橫貫釣魚城半島的一字城牆「控山鎖江」,北西南三面環繞的江水形成天然護城河,東面則有塹溝阻隔,將10余平方公里的半島打造為可長期固守的防禦整體。

「這些防禦空間布局的落實,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釣魚城為何能堅守36年的秘密。

」有關專家認為。

據了解,釣魚城作為中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目前也已入選了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預備名單。

如今,合川當地政府正積極推進申遺工作。

釣魚山南麓全景。

圖片由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提供,新華社發

四川省歷史學會理事蔣曉春教授認為,釣魚城是南宋抗蒙山城防禦體系的傑作,其城池選址、功能布局、城防體系構建等都代表了當時最高水平,而從精神層面來說,釣魚城歷史承載的不屈意志和創造精神,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釣魚城具有重要的社會、科學、藝術價值及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是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極少數經歷漫長戰爭並保存至今的古軍事堡壘和古戰場遺址。

」合川釣魚城申遺辦主任羅利旻說,「我們將以申遺為契機,將這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進一步保護好、傳承好,讓全球更多人關注、了解這個神奇的『歷史轉折之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重慶最早名叫江州城,秦代已現雛形

本報訊 (記者 王珊)如今高樓林立,充滿現代氣息的重慶城,你知道它是什麼時候開始有城的嗎?昨日,在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袁東山為100多名地理地圖愛好者,揭開了重慶古城的...

歷時10餘年 考古專家確認釣魚城戰時指揮中心

4月18日是國際古蹟遺址日。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發布消息稱,隨著合川釣魚城范家堰遺址考古發掘接近尾聲,釣魚城戰時指揮中心也逐漸浮出水面。  范家堰遺址揭秘抗蒙指揮中心釣魚城曾創造了守城抗戰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