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古成果中看到「美·好·中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南都訊 記者黃茜 發自北京 5月18日是第41個國際博物館日。
匯聚全國考古文物精品的「美·好·中華———近二十年全國考古成果展」於首都博物館隆重啟幕。
該展覽參展文物涉及21個省、49家單位、共360件(套)。
據悉,這次大展自2016年底開始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和首都博物館共同策展,以1995-201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文物為重要依據,通過對80多家相關單位、200多座考古遺址、800多件精美文物的調研整理,選擇最具代表性的精品文物參展,有許多文物是第一次走出本省的博物館乃至庫房。
濃縮史前至明清的審美歷史
本次展覽按照時序分為史前、夏商周、漢唐、宋元明清四個時期,整體圍繞「天地人道」的哲學概念展開,一方面提煉各歷史時期的美學演進歷程,一方面也將美學的盛衰流變和中華文明的發展規律相互參照。
展出的文物以新時期時代為起點,以明清市民社會為終結。
展廳內的首件文物是河南省三門峽市廟底溝遺址出土的一隻彩陶盆。
該彩陶盆是典型的仰韶文化製品,其上有垂弧紋、弧邊三角紋、窄帶紋、圓點紋等多種幾何圖案,為廟底溝先民使用的典型圖式。
陶盆樸厚大氣,體現出先民對世界的樸素認識,也代表了仰韶文化發展至高峰的彩陶藝術。
展覽第一部分「道法自然」旨在體現史前先民在自然相處的過程中對美的體悟和追求。
第二部分「天地之道」以諸多精美的青銅器、玉器、原始瓷器、漆器為代表,展現商周時期的禮樂文化。
湖北省隨州市葉家山曾侯墓地出土的青銅甬鍾、山西省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出土的兔形銅尊等等,皆是值得一看的珍品。
第三部分「保合漢唐」時間上從秦延續至五代,以漢代陶俑、唐三彩、北魏佛雕等珍罕文物,濃縮儒道哲學「天人合一」的思想。
山東省青州市香山漢墓出土的彩繪男立俑、四川成都六一一所出土的陶庖廚俑等,雕琢刻畫細緻生動,引人讚嘆。
第四部分「和合能諧」則以瓷器、文玩、飾物為主體,專注於宋元明清的文人生活。
此時高高在上的文人藝術已與市民藝術相互滲透,因此展廳布置充滿生活氣息,清新雅致。
「雨過天青」的汝瓷,明艷的元青花,乾隆朝繁縟華麗的器物,與仰韶文化樸拙的彩陶器對照,跨越了華夏美學上萬年的歷史。
海上絲路沉船出水文物亮相
海上絲綢之路的開啟,將東方美學傳至域外,也促成了東西文化的借鑑交融。
展覽的最後一部分展出了幾件珍罕的海上絲綢之路沉船遺址出水瓷器。
其中,明代青花盤和明代描金五彩粉盒為廣東省汕頭市「南澳1號」為沉船遺址出水文物,現為廣東省博物館的庋藏。
據介紹,「南澳1號」為一艘明代商船,出水器物共11000多件,僅瓷器就超過萬件,主要以江西景德鎮窯、福建漳州窯和粵東梅州大埔和潮州饒平民窯為主。
以青花為多,也有白釉、醬釉、五彩等不同種類。
描金瓷器是明清外銷瓷的主要品類,其特徵是用金粉在瓷面上描繪裝飾。
另有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的德化窯青白釉印花花卉紋四系蓋罐、磁州窯綠釉刻繪花卉紋黑彩長頸瓶等,乃廣東省陽江「南海一號」宋代沉船遺址出水文物。
展覽持續至8月27日。
近400精品文物來北京首都博物館展出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一向被比作中國文物界的奧斯卡。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期間,由國家文物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美·好·中華——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將在首都博物館與公眾見面。昨天,...
首都博物館「美·好·中華——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
第41個國際博物館日,首都博物館視覺盛宴,《美·好·中華——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全國性的考古成果展尤為難得,若有時間不可錯過。 展覽主要選取1995-201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發掘的重要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