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進士家狀研究》後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項目是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圖書出版專項基金資助項目

後 記

懷著一顆忐忑的心將此書付梓,如釋重負。

可以說,這本書首先是我九年滬上古籍學習生涯的一個總結,其次,也是對我三十五年人生之旅的一個回顧,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是對我父母和我養父養母撫育我長大、培養我成材的一首讚歌。

在無數次翻查明代進士的家狀及其家人的傳記資料時,我突然驚喜的發現,雖然所處時代不同,但是對人生的不停思考,對生活的不懈追求,不僅僅是明代進士及其家庭的一段生命歷程的記載,也同樣適用於當今我們這些還在象牙塔里孜孜追求學術的莘莘學子,我不禁莞爾了。

攻讀博士學位這九年,當我在故紙堆里翻查和積累明代進士家狀資料時,我似乎與明代進士二萬四千多人的群體做了一次又一次對話。

他們來自何處,他們在什麼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他們科舉中式時的身份如何,研讀的是什麼經書,他們的成長經歷如何,他們經歷了怎樣的磨難才得以成為千里挑一、萬里挑一的舉人乃至進士?這些問題都一直在困擾著我,一個歷史研究的初涉者。

我和我年邁的雙親一家人之所以堅持到今天,靠的是對教育能夠提升人素質的信心,靠的是對知識就是力量的信心。

我本人還是要深深感謝成長路上所經歷的種種磨礪,或許這讓我們更加清晰的認識到家庭的重要性。

這也正是我這篇學位論文關註明代進士及其家庭和社會變遷的研究意義之所在。

謹為記。

在這漫漫成長路上,我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幫助和支持,深覺感激不盡。

現致謝如下:

感謝華東師範大學九年來對我堅持一個學術夢想的接納和支持。

感謝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院五年來對我《明代進士家狀研究》博士學位論文研究項目的採納和扶持。

感謝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九年來對我學習和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感謝原任職於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現任職於浙江大學教育學院吳宣德研究員在九年前的四月決定指導我攻讀碩士學位,七年前的四月決定指導我攻讀博士學位!深深感謝吳老師對我學位論文從搜集資料到確定選題範圍,到確定框架、劃定材料範圍、數據統計和處理每一個細節的耐心指導。

感謝我現任導師華東師大古籍研究所所長嚴佐之教授對我論文從確定選題、撰寫開題報告、框架推敲、撰寫成文到最終修改定稿的全程關注和悉心指導。

特別感謝華東師大古籍研究所以嚴佐之教授為首的學術委員會老師在吳宣德老師調往浙江大學之後,毅然承擔起指導我博士學位論文的重任。

感謝華東師大古籍研究所嚴佐之教授、嚴文儒副教授、朱傑人教授、劉永翔教授、黃珅教授、鄭明教授、王鐵教授、周瀚光教授、馬鏞教授、戴揚本教授、顧宏義教授、徐德明副教授、羅爭鳴副教授、方笑一副教授、宗韻副教授、李慧玲副教授、丁紅旗副教授、任莉莉講師、丁小明講師、費喆老師和曹珊珊老師等在我古籍整理的學習進程與碩士和博士學位論文撰寫過程中所給予的鼓勵、關懷和教導。

感謝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歷史系與東亞系教授、中國教育部特聘長江講座教授、中國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學術委員班傑明·艾爾曼老師六年來對我在學術上的諍諍教誨,對我學術能力的始終信任。

在我參與其著作《晚期帝國科舉文化史》的翻譯過程中,我這篇博士學位論文從題目、框架到行文都獲得了寶貴的靈感和啟迪。

感謝復旦大學圖書館古籍部主任吳格老師對我學位論文框架的肯定。

感謝吳宣德老師及其《清史·選舉志·進士表》研究團隊對我《明代進士家狀研究》博士學位論文項目的學術支撐和扶持。

在此特別感謝馬鏞老師及其家人和門下弟子在學業上對我的理解和支持。

感謝吳宣德老師、馬鏞老師和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張偉然老師三位專家的聯名推薦,以及本所學術委員會對我的推薦。

我才有幸在2011年的四月獲得了華東師大科研創新項目的資助,從而可以從容繼續本課題的研究。

感謝上海圖書館古籍部陳先行老師、黃顯功老師,華東師大圖書館古籍部主任吳平老師在我查閱論文資料時所提供的種種指導和方便。

還要感謝國家圖書館古籍部、中央民族大學古籍部、華東師大圖書館、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圖書館、安徽省圖書館古籍部、浙江省圖書館和南京圖書館古籍部諸位老師對我的幫助。

感謝寧波天一閣博物館虞浩旭老師對我科研工作的支持和幫助。

感謝此書雛形作為博士學位論文初稿寫成時,高壽仙、郭培貴、彭勇、錢茂偉、張偉然等諸位老師對我論文所提供的寶貴修改意見。

感謝四川師大碩士研究生胡新同學對我學位論文定稿的仔細閱讀。

感謝學位論文答辯會上各位委員對我這篇論文的肯定與批評。

感謝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楊健庭老師、浙江慈谿縣方誌辦王孫榮老師、上海交大歷史系蔣勤老師、天津師大歷史系劉雪飛老師、安徽師大皖南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丁修真老師和山西大同大學孔偉偉同學,還有我的同學博士毛文鰲、鄭麗萍、祝伊湄、張屏、劉煜瑞、林俊俊、師妹丁蓉、中文系博士雷偉平博士,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研究生陸路同學,陝西南海洋、柳育龍朋友和廣東鍾弢朋友在我撰寫和修改此書時所提供的種種幫助與支持。

王紅春

2017年2月6日

於安徽歙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