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歌劇舞劇院: 復排《編鐘樂舞》 傳承楚韻楚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上世紀80至90年代,《編鐘樂舞》作為我國對外文化交流的保留節目享譽世界,出訪過美國、加拿大、日本等57個國家和地區。
今年1月,隨習近平主席出訪埃及的湖北編鐘國樂團,根據該節目濃縮的兩分多鐘的演出,再次驚艷埃及。
再版升級的《編鐘樂舞》,4月15日在湖北劇院首演後,將開啟新一輪世界巡演的旅程,為傳播好中國聲音再次起航。
經典作品復排的難度不亞於新創一部作品,而經典復排的意義卻更深遠。
楚聲傳楚韻,楚舞傳楚風。
1983年至1998年,湖北省歌劇舞劇院創演了大型歌舞劇《編鐘樂舞》,舞遍大江南北,出訪57個國家和地區,演出1000餘場,獲得廣泛讚譽。
這部劇目成功的背後有著極其艱辛的創排歷程。
1978年,隨州擂鼓墩出土稀世珍寶曾侯乙編鐘,舉世震驚。
1983年前後,出土編鐘複製成功。
湖北省博物館與湖北省歌舞團聯手在當時的湖北劇場,用新複製成功的編鐘連演3場,獲得好評。
湖北省歌舞團開始了對創排一台藝術作品的鑽研:塤,自己燒制;篪,自己製作;編磬是演奏員劉民則等人用從襄陽採購回的石頭,一塊塊用磨刀石打磨的……由此誕生了該團著名的「編磬精神」。
但由於創作新劇目等原因,1998年之後的18年間,《編鐘樂舞》再沒有以整台劇目的形式出現在觀眾眼前。
湖北省歌劇舞劇院有兩部「鎮院之寶」,一為歌劇《洪湖赤衛隊》,一為《編鐘樂舞》。
為傳承舞台藝術精品,該院去年啟動了《編鐘樂舞》的復排工作。
4月15日,在觀眾再三響起的掌聲中,再版《編鐘樂舞》以新增的「序言」開啟,舞台上的編鐘發掘現場引領觀眾一起穿越,當大幕拉開,「千古絕響」篇章將觀眾帶回2000多年前那個群雄爭霸的時代。
隨後,盛楚宮殿的一幕古樂歌演奏,恢宏而悠揚,讓觀眾感受當年浩蕩的荊楚雄風。
這部再版的《編鐘樂舞》,以詩人屈原的愛國主義思想為核心,分為「千古絕響」「樂舞阡陌」「八音合鳴」「楚韻千秋」4個篇章,共數十個精彩片段,其歌詞多數出自《楚辭》、《詩經》和《古詩源》等。
《編鐘樂舞》用歌、樂、舞相結合的藝術形式,將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編磬、建鼓等數十件古樂器仿製品同台演奏,「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音合鳴,呈現了古代楚國的文化藝術、風俗民情、祭祀、農事、征戰及宮廷宴樂等情景,把古代荊楚人民的藝術風貌、盛楚樂章歷史地再現於舞台。
《編鐘樂舞》再版總導演汪斌介紹,該劇尊重老一輩藝術家的藝術經典,傳承「歌有楚聲、樂有楚韻、舞有楚風」。
與老版相比,再版《編鐘樂舞》舞台呈現增強了節目的內在聯繫。
劇中200多套服裝採用印、繡等多種手段,圖樣元素來自楚國壁畫,呈現了楚服中最有特點的龍鳳紋等紋飾,將雍容華貴、絢麗多彩的盛楚展現得淋漓盡致。
「此次演奏的編鐘,是今年隨習主席出訪埃及的編鐘,也就是上世紀80年代仿造的那一套。
其他樂器,如建鼓、鳥架鼓、缶、十弦琴、五弦琴、瑟、竽等,都是再版時參照曾侯乙墓出土的音樂文物專門新制的,發音效果更好,真實完整地再現了古代八音合鳴的演奏場景。
」音樂總監彭先誠說。
為保證作品質量,湖北省歌劇舞劇院召開研討會,聽取各方意見,專家們給予該劇一致的肯定。
「這是世界文化遺產層面的一個藝術作品,其還原歷史的同時又有當代審美。
」歌劇導演陳蔚說。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部作品的復排強調挖掘中國自己的音樂寶藏。
」音樂評論家景作人說。
據湖北省歌劇舞劇院院長盧向榮介紹,再版《編鐘樂舞》預計於5月下旬赴澳大利亞巡演。
這次巡演進行商業化運作,力求將中國聲音奏響在國外主流觀眾群體中。
從俄羅斯到澳大利亞,湖北編鐘在一帶一路上譜寫荊楚華章
從俄羅斯到澳大利亞,湖北編鐘在一帶一路上譜寫荊楚華章懷揣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美好願景,湖北省演藝集團旗下省歌劇舞劇院的藝術家們,攜充滿恆久魅力的曾侯乙編鐘,從地球最北端向最南端進發,開啟荊楚文化的...
曾侯乙墓是中國考古百年最重要發現,沒有之一!
9月19日,「曾侯乙編鐘出土四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湖北省博物館召開。來自中國大陸、美國、韓國、德國、台灣的50餘位考古、音樂專家齊聚一堂,總結40年來曾侯乙編鐘等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研究成果,展望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