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曾侯乙編鐘擬申報世界記憶遺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原件40年僅演奏三次
從曾侯乙編鐘出土40周年學術研討獲悉,曾侯乙編鐘出土以來被視為「華夏正音」,其複製件代表國家禮儀出訪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對外交流的橋樑。
湖北省博物館原館長、曾侯乙墓考古隊隊長譚維四回憶稱,曾侯乙編鐘出土不久,在擂鼓墩附近的炮兵某師大禮堂,臨時組建的「考古樂團」用編鐘原件舉行了第一次音樂會,演奏了一組古今中外著名樂曲,並通過電台廣泛傳播,震驚世界。
之後,它在1984年新中國成立55周年、1997年香港回歸、2008年北京奧運會等重大歷史時刻響起過,展示了「廟堂重器」的莊重威嚴。
1979年「曾侯乙編鐘複製研究組」成立,經大量實驗研究工作,成功複製了部分編鐘。
1984年,第一套曾侯乙編鐘複製件通過國家驗收,達到了「形似」「聲似」效果,並獲得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獎。
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雷文潔稱,隨後,曾侯乙編鐘複製件頻頻出現在國際舞台上,它先後出訪20多個國家和地區,仿製的編鐘作為國禮贈與眾多國家元首和國際友人。
此外,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文藝創作重要題材,全世界6億多人領略了《編鐘樂舞》跨越千年的視覺盛宴,各類文學作品、音像製品、文創產品更是不勝枚舉,為文化繁榮興盛提供了豐厚滋養,成為中華文明一張閃亮的「金色名片」。
省博物館館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稱,作為來自「孔子時期的聲音」,曾侯乙編鐘音樂性能卓越,音律純正,音色豐富,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其長篇銘文系統記載了中國當時的音樂學理論。
它以聲音和文字互相印證的方式,保存了2400年前人類的音樂記憶,是世界文明史上最早的有聲音樂理論文獻。
目前,相關單位已著手申報曾侯乙編鐘為世界記憶遺產。
世界圖書日
海內外專家一致認為:曾侯乙墓是20世紀世界重要考古發現
9月19日,曾侯乙編鐘出土4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湖北省博物館召開,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學者和參加過曾侯乙墓發掘、整理和研究的考古工作者,相聚曾侯乙編鐘的陳列、收藏地,交流碰撞,發表真知灼見,大家一致認為,曾侯乙墓是20世紀世界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
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隨州擂鼓墩發現了曾侯乙墓,墓中出土1萬多件青銅器、漆木器、金玉器,以十二律俱全的編鐘、尊盤、九鼎八簋、《二十八宿圖》衣箱、十六節龍鳳紋玉佩為代表的精美文物,震驚世界。
曾侯乙墓發掘和整理、研究過程中,譚維四等老一輩考古學家與來自音樂、古文字、科學技術史等多學科的學者緊密合作,極大地推動了相關學科的發展。
與會學者認為,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體現的音樂、科技、藝術成就,是人類「軸心時代」文明的傑出代表,曾侯乙墓被公認為是20世紀世界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認為,曾侯乙墓的發掘,在中國考古史上的地位和意義無與倫比。
曾侯乙墓是春秋戰國時期最重要的發現,對了解當時的政治制度、社會結構,尤其是工藝、技術、音樂乃至思想信仰,有著重要意義。
直到現在,曾侯乙墓仍是有待深入發掘與研究的寶庫。
省博物館館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做主題報告時稱,曾侯乙墓的發掘,讓名不見經傳的曾國浮出水面。
近年對葉家山、郭家廟、蘇家壟、文峰塔等曾國墓地、遺址的考古發掘,「曾隨之謎」逐步被揭開,曾國的族姓疆域、始封情況、曾侯世系、曾楚關係日漸清晰。
考古發現證明,曾國歷史悠久,文化深厚,一度是名副其實的「漢東大國」,對於江漢地區乃至中國南方青銅時代的政治版圖、文化面貌有著重大影響。
目前,曾國研究已成為國際性的課題。
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館館長、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許傑認為,曾侯乙編鐘是中國青銅時代最重要的文物,其鑄造技術、音樂水平在公元前5世紀都是最尖端的,凝聚了青銅時代人類社會發展的力量和智慧,讓青銅時代成為我們今天聽得到的時代。
韓國釜山大學教授、韓國國樂協會會長崔昍(音同「賢」)稱,通過曾侯乙墓的挖掘,有助於探討和研究東亞音樂的根。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羅泰稱,在美國,經常有人問他,中國幾十年來最重要的考古發現是什麼?他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是曾侯乙墓的發掘。
他認為,秦始皇兵馬俑等考古發現也非常重要,但不像曾侯乙墓,彌補了歷史文獻的缺失,向人們揭示了對先秦文化全新的認識。
震驚西方世界的埃及圖坦哈蒙法老墓,與之相似,挖掘出大量珍寶,讓極少有記載的圖坦哈蒙成為埃及歷史上最著名的法老之一。
但曾侯乙編鐘實物及銘文,打開了深度了解古代人民精神文化的新窗口,這在世界考古史上絕無僅有。
北京奧運香港回歸等國家重大時刻頻頻出場
曾侯乙編鐘原件40年僅演奏三次
編鐘樂舞八音和鳴
40年前,沉睡千年的曾侯乙編鐘,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一石激起千層浪。
40年來,幾代考古學者、音樂專家投入大量的精力研究曾侯乙編鐘,來自「孔子時期的聲音」傳遍世界,曾侯乙編鐘以其恢宏氣勢、渾厚音色,不僅見證著改革開放以來的重大事件,也拉近中國與世界的距離,成為文化傳播的符號和對外交流的橋樑。
它在新中國成立55周年、1997年香港回歸、2008年北京奧運會等重大歷史時刻金聲玉振、激盪人心,展示了「廟堂重器」的莊重威嚴和絕世風範;
它代表國家禮儀先後出訪20多個國家和地區,仿製的編鐘作為國禮贈送給眾多的國家元首和國際友人;
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獨特的精神價值成為文藝創作的重要題材,全世界6億多人領略了《編鐘樂舞》跨越千年的視覺盛宴。
曾侯乙編鐘,無疑是荊楚文化乃至中華文明中一張閃亮的「金色名片」,記者梳理出曾侯乙編鐘出土40年來的重大時刻。
「國之重器」頻頻亮相重大外交場合
無論G20峰會等重大外交、文化交流場合,還是外國元首來訪武漢,都少不了編鐘的身影。
2016年1月,湖北省歌劇舞劇院編鐘國樂團跟隨國家主席習近平一同出訪埃及,在「中埃建交60周年慶活動暨2016中埃文化年開幕式」上亮相。
2400歲高齡的編鐘,在古老的盧克索神廟奏響,莊嚴肅穆的鐘聲,與盧克索神廟古老的石柱「金石和鳴」,用兩個偉大文明的對話,贏得了在場嘉賓的熱烈掌聲,更讓全世界為之驚艷。
儘管在埃及的亮相時長僅有兩分四十八秒,但此後,編鐘頻頻在重大外交、文化交流場合亮相。
2017年7月,G20峰會在德國舉行,《編鐘樂舞》也以全劇形式在柏林海軍上將宮劇場亮相,帶著觀眾一起穿越千年時空,領略楚國的風情。
除了出訪,觀看編鐘表演並親自拿起鍾槌敲一下編鐘,也成為來訪武漢的外國元首們的「必修課」。
2015年6月,比利時國王菲利普及王后瑪蒂爾德來訪武漢,就在珞珈山劇院欣賞了剛剛復排的《編鐘樂舞》。
得知編鐘的歷史後,菲利普國王饒有興趣地拿起鍾槌敲響編鐘,並體驗了被稱為「君子之器」的古琴,連連稱讚。
2018年4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印度總理莫迪在武漢舉行非正式會晤時,在湖北省博物館觀看了湖北省歌劇舞劇院編鐘國樂團呈現的編鐘禮樂《鳳舞楚天》。
看完演出後,兩位領導人走上舞台,在演奏家的示範下試擊編鐘,聽著編鐘發出的聲音,莫迪興奮不已。
今年9月6日,加彭總統邦戈、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總統阿齊茲訪問湖北,也來到省博物館欣賞曾侯乙編鐘等文物。
原件三次奏響 從此再無鐘磬音
曾侯乙編鐘自出土40年來,原件一共只奏響了3次。
而鑒於曾侯乙編鐘文物價值和保護,原件或將不會再被演奏。
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介紹,第一次奏響是在1978年出土後不久。
當年7月26日,經過保護處理後的編鐘及鍾架陸續運往武漢軍區71師禮堂,連夜進行復原組裝。
並對部分已損的編鐘掛鈎做了修理,缺損的臨時用鋼筋打造了幾件代用。
音樂會以《東方紅》為開篇正式開始,整場音樂會經歷了兩個多小時,最後以《國際歌》樂曲落幕。
演出結束時,禮堂內一片寂靜,良久,人們才如夢方醒,頓時掌聲雷動,許多人淚水漣漣。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新華社的工作人員在現場進行了錄音錄像,隨後,這場音樂會的影像資料由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廣為傳播。
1984年,省博物館演奏人員被特批隨編鐘進京,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為各國駐華大使演奏了中國古曲《春江花月夜》和創作曲目《楚殤》以及《歡樂頌》等中外名曲。
編鐘第三次奏響是1997年。
為迎接香港回歸,著名作曲家譚盾創作大型交響樂《1997:天·地·人》,經中央特批,破例使用編鐘原件采音錄製。
當年3月的一個晚上,湖北省博物館編鐘廳內,來自湖北省博物館、武漢音樂學院、湖北省歌舞劇院的6名演奏家,在譚盾的指揮下,用曾侯乙編鐘原件完成了交響樂《1997:天·地·人》編鐘部分的演奏。
全世界6億多人領略《編鐘樂舞》
湖北省歌劇舞劇院院長盧向榮介紹,劇院的編鐘表演有著悠久的歷史。
首演於1983年的《編鐘樂舞》,採用歌、樂、舞結合的藝術形式,將曾侯乙墓葬出土的編鐘、編磬、建鼓等數十種古樂器仿製品同台演奏,不僅上演了「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音合鳴的場景,也呈現了古代楚國文化藝術、風俗民情、祭祀、農事、征戰及宮廷宴樂等情景,被譽為「音樂舞蹈史詩」「樂舞里程碑式的作品」。
上世紀90年代,湖北省歌劇舞劇院《編鐘樂舞》不僅在全國巡演,還出訪過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50餘個國家和地區,演出1000餘場,備受讚譽。
從2014年開始,劇院著手復排《編鐘樂舞》,復排版本保留了原版的精華,音樂製作和演奏更加豐富,舞美、服裝也全部升級,亮相之後便受到廣泛關注,更成為文化、外交部門遴選交流項目的首選。
據湖北省文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全世界超過6億人領略了《編鐘樂舞》跨越千年的視覺盛宴,各類文學作品、音像製品、文創產品更是不勝枚舉。
(來源:湖北日報、長江日報)
熱文推薦
推介丨將「湖水」和「編鐘」元素穿在身上 丹江口女孩向世界介紹湖北
文化|漂洋過海傳楚韻 湖北《編鐘樂舞》贏得柏林33次掌聲
文化|湖北編鐘「持護照」坐漢歐班列去柏林表演
工人開山炸出一座古墓,出土上萬件文物,其中一件讓外國人嫉妒
俗話說:「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一些古墓的發現,都是非常的偶然,有種冥冥中自有註定的感覺。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湖北隨州市的一夥工人,在開山炸石的時候,無意間炸出了一座距今兩千多年歷史的...
湖北省博,聽千年前曾侯乙編鐘的動人樂章
清晨,乘車來到東湖畔的湖北省博物館。走進館前,首先呈現的便是董必武先生所提寫的館名「湖北省博物館」。董老作為湖北人,在中國共產黨及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中是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所以在建國初籌建湖北省博物...
考古動畫片《曾侯乙》首播 「復活」中國古老音樂
中新社武漢6月1日電 (曹旭峰 孫夏)6月1日,由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製作的考古音樂動畫片《曾侯乙》在武漢首播。曾侯乙編鐘是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1978年出土於湖北隨州,被稱...
湖北隨州出土的一件鎮國神器 被國家禁止出境展覽
2017年底,中央電視台製作、播放的一檔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介紹了著名的「曾侯乙編鐘」,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國寶」熱潮。「曾侯乙編鐘」出土於湖北隨州。
勾踐劍竟是銀白色?兩千年前的編鐘還能演奏?撒貝寧成秦朝法官?
五千年文明延續著華夏血脈,告訴我們從何而來;五千年文明,創造每一件文物都是文化;時代的印記告訴我們,將走向何處; 承古人之創造,開時代之生面,九大博物館再次集結,即將迎來紫禁城六百個春秋的故宮博...
湖北省博物館 動畫講述千年樂宮的奧秘
在湖北省博物館的諸多珍貴文物中,曾侯乙編鐘是當之無愧的大明星,這件舉世無雙的瑰寶「生活」在2400多年前,至今仍可發出美妙的樂音。編鐘的主人是一位叫「乙」的曾國國君,也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和音樂...
第十屆國際音樂考古大會在湖北省博物館舉行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明海英)10月22日——24日,以「人類學視野下的音樂考古」為主題的、第十屆國際音樂考古大會在湖北省博物館舉行。來自美國、德國、俄羅斯、韓國等17個國家和地區的100餘名學...
從俄羅斯到澳大利亞,湖北編鐘在一帶一路上譜寫荊楚華章
從俄羅斯到澳大利亞,湖北編鐘在一帶一路上譜寫荊楚華章懷揣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美好願景,湖北省演藝集團旗下省歌劇舞劇院的藝術家們,攜充滿恆久魅力的曾侯乙編鐘,從地球最北端向最南端進發,開啟荊楚文化的...
中國目前出土的最大文物,八米長三米高,乃鎮國之寶,香港回歸時扮演過重要角色
中國有很多大名鼎鼎的文物,有些已經是如雷貫耳了。比如北京國家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最著名的青銅器——司母戊鼎,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中國最著名的瓷器——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瓶,河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中山...
第十屆國際音樂考古大會在湖北省博物館舉行
2016年10月22日第十屆國際音樂考古大會在湖北省博物館編鐘館舉行, 此次會議主題為「人類學視野下的音樂考古」,來自中國、美國、韓國、日本等17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名考古學家、音樂學家,緊緊...
《國家寶藏》曾侯乙編鐘,一眼千年,為文物打call!
今天打開電視,偶然間看到了《國家寶藏》這個節目,第一集就被吸引住了,主要講的是湖北省博物館的文物。節目氣勢磅礴又炫目,視覺效果很贊。由於小編自身大學在武漢讀書,湖北省博物館也去過多次,當時有對著...
湖北省歌劇舞劇院: 復排《編鐘樂舞》 傳承楚韻楚風
上世紀80至90年代,《編鐘樂舞》作為我國對外文化交流的保留節目享譽世界,出訪過美國、加拿大、日本等57個國家和地區。今年1月,隨習近平主席出訪埃及的湖北編鐘國樂團,根據該節目濃縮的兩分多鐘的演...
隨州編鐘出土40周年了!穿越2400年向世界訴說……
隨州地區第一大官方網絡媒體,查找隨州本地最新資訊請登陸隨州論壇網及其兩微一端,搜索「隨州論壇」關注。穿越2400年,它向世界訴說---曾侯乙編鐘的出土與「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