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新解——誰是兵馬俑的真正主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時至今日,只要提起秦始皇陵兵馬俑,相信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它是中國的國寶,有著世界第八奇蹟的美譽。

兵馬俑究竟是如何發現的,卻鮮為人知。

早在20世紀初期時,在陝西西安市臨潼縣宴寨公社的西楊村,有一位打井的農民挖了好幾天沒挖出水,卻挖出了一個瓦人,像真人一般大小,他把挖井不出水的氣都最歸罪於到了這個「怪物」身上,在一棵柳樹上把它摔了個粉碎。

幾年後,還是在西楊村,一位農民在挖菜窖時發現了一個瓦人頭和三個瓦人,他也沒當回事,就把它們砸掉了。

解放前夕,附近的焦家村農民在挖土時,又挖出了兩個瓦人,一個高0.72米,一個高0.78米,有點像泥塑的菩薩,迷信的農民們認為這是土地爺的塑像,於是就蓋了一座土地廟將其供奉了起來。

兵馬俑

1974年,正值文革時期,當時上級號召打井搞抗旱,西楊揚村決定把井打在村子南面的柿樹林畔。

當挖到3米多深時,井的人發出現了紅土層,大家以為是挖到了老磚窯,到了第5天,也就是1974年3月29日,在井筒的西北面又挖出了一個「瓦人」和大量陶片。

早已聽老人們說過瓦人的青年們在圍觀了一會後,決定按老規矩把他們處理掉。

正在此時,文保員房樹民恰好來到,他看了一眼陶片,突然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重要發現。

於是,他先制止了人們不破壞後,自己又下到了井裡察看,經過細心的觀察,他發現井下鋪的是秦磚,而且井下的地磚和5里外的秦始皇陵里出土的秦磚一模一樣。

上來之後,他將這一情況告訴大家並對大家說:「這個井暫時不能打了。

」隨後,房樹民和縣文化館取得了聯繫,請來了專管文物的趙康民等人。

趙康民看後,激動地說:「這瓦人很有可能是國寶……。

」並說:「如果是秦代的話,那就價值千金了。

」第二天,他們將陶俑碎片裝上架子車,運到了縣文化館。

遺憾的是,但是,在那個妖魔橫行的特殊年代,這件事情後來竟不了了之了。

直到幾個月後,當時的一位新華社記者藺安穩去西安時聽說了這件事,在看到實物後他寫了一篇《秦始皇陵出土了一批秦代武士俑》的專文,並在《內參》上發表,建議國家文物局和陝西省文物局注意這一情況。

很快,這篇偏文章引起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

在文章刊登後的第三天,李先念就做了「建議文物局和陝西省委一起,迅速採取措施,妥善保護好這一重點文物」的批示。

與此同時,國家文物局也立即組織了相關人員進行現場勘察。

兵馬俑

一星期後,在陝西省臨漳縣秦始皇陵東側,考古人員發掘出一處兵種齊全、威武雄壯的大型地下兵馬俑軍陣(一號坑),隨後又陸續發掘出二號坑、三號坑、四號坑,坑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其中陶俑、陶馬共計8000餘件,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秦兵馬俑。

1979年,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在兵馬俑一號坑原址上,一座占地16000平方米的博物館順利落成,並於當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很快,西安發現了大規模兵馬俑的消息不脛而走,不僅各國的專家、學者紛至沓杳來,兵馬俑的風采也吸引了很多旅遊愛好者,其中甚至包括許多國家的元首。

法國前總理席哈克曾經遊覽過世界上許多著名勝地和歷史遺蹟,在參觀完兵馬俑坑之後,他說:「世界上有七大奇蹟,現在秦俑傭坑的發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蹟。

」。

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參觀時也曾非常高興的地伸出大拇指說:「這是世界的奇蹟,民族的驕傲。

由於兵馬俑出土地離秦始皇陵非常靠近(只有幾里地),於是人們(包括專家)都認為,如此規宏大的兵馬俑,只有統一全國的秦始皇,才具有組織和指揮這支鋼鐵隊伍的氣度和能力,同時也只有秦始皇那無上的權力才能鑄造創造這一震爍古今的不朽奇蹟。

再說,秦始皇死後,有這麼一支駐紮在京城之外的大軍,一來可以顯示皇威,表彰軍功,宣揚他統一大業的豐功偉績;二來這些大軍也能使其永保安逸,繼續在另一個世界享受帝王之樂。

無論從哪一條來說,這些俑坑都應該是秦始皇的陪葬坑,這些兵馬俑就是他的殉葬品。

並不是所有人都贊同這種觀點,可是,自從兵馬俑出土一開始,就也有學者對其主人是秦始皇的結論提出了疑問,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建築學家陳景元。

經過系統的研究,陳景元提出了四大疑點:

一是戰陣不符。

在一號坑和二號坑裡,共發掘出戰車130多輛,它們各坑內的步兵、騎兵組成了方陣,形成一種作戰陣法。

經過整體研究,這個戰陣攻防結合、車步協同、互相掩護,威力強大,多達130多輛的戰車,很明顯地表明了這是一個車戰戰車陣。

但是,經過資料考察認真研究,陳景元發現古籍中只記載了秦始皇曾大量使用步兵、騎兵作戰,沒有而對於車戰的記載卻不得一見。

換句話說,這個車戰戰陣根本就不是秦始皇時期的戰陣,當然,這些兵馬俑也不屬於秦始皇所有。

二是作戰服裝不符。

比如在一號坑前端的200多件武士俑中,除了三個將軍俑外,其餘的均不僅沒有穿鎧甲,而且沒有一個人戴作戰必需的頭盔。

戰爭無疑是殘酷的,而鎧甲和頭盔無疑也是必備的,難道這一切只能用粗心來解釋嗎?

三是武器不符。

很多史書都曾提到,秦始皇在兼并六國、統一天下的過程中,確實使用了精良的鋼鐵兵器,但是當他一統天下之後,為了保證自己的政權穩定,他隨即下令將天下兵器統統沒收,以此來剝奪銷毀六國殘餘勢力反抗的武器。

然而在兵馬俑坑中竟出土了大批的矛、戟、等武器,甚至還有強弓和成束成束的銅箭頭。

秦始皇會為陶俑配備金屬兵器卻不肯為他們配備鎧甲,這不能不讓人懷疑。

親宣太后

四是服飾顏色不符。

眾所周知,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在下政治、車軍事、經濟等重許多領域都做進行了改革。

比如他規制定了軍中「衣服、族旗、節旗皆為尚黑」的制度。

可是那些陶俑們身上穿的戰袍卻是五顏六色——,這明顯違反了秦始皇的法令。

而且製作兵馬俑時秦始皇尚在人世,有誰敢冒這個大不違呢?

那麼,這些兵馬俑的主人到底是不是秦始皇呢?如果不是秦始皇,又會是誰呢?經過研究,陳景元認為,這些兵馬俑屬於秦昭王之母——秦宣太后。

據史料記載,秦宣太后本是楚國人,原姓羋氏,後嫁於秦惠文王。

由於種種原因,她實際上是秦國的掌權者,在秦國統治秦國達四十一年之久,按其當政時間之長來說,修建如此規模的陪葬坑並非難事。

而且據《史記》及、《陝西通志》、及《臨潼縣誌》等史料也記載,秦宣太后的陵墓就在兵馬俑坑附近。

然而,一些專家對此提出了兩個反面問題,使得將兵馬俑坑認定為秦宣太后的隨葬品難以成立。

首先,俑坑出土的一件兵器比秦宣太后時期晚了整整50年。

在一號俑坑中,出土了一件名為「相邦呂不韋戈」的兵器,考其年代屬於秦始皇時代。

如果假定這是秦宣太后的隨葬坑的話,難道這件兵器是後人放進去的嗎?但在而且這些兵器出土時,土層並沒有被挖掘過的痕跡。

其次,雖然《史記》中曾記載秦宣太后的陵墓在驪山附近,但上面也明確記載著「宣太后死,葬芷陽驪山」,也就是說,秦宣太后死後葬在了芷陽,而芷陽在驪山南麓,而兵馬俑坑在驪山北麓,方向正好相反。

親宣太后

對於這兩個問題,陳景元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兵馬俑坑並不是第一次開發。

也就是說,早在1974年開發以前,兵馬俑坑就遭到了開發或盜掘,而。

關於史書對秦宣太后之死的記載,他認為這也是時人怕太后陵墓被盜掘而放的煙墓霧彈。

客觀地說,陳景元的疑問不無道理。

但是如果我們從兵馬俑坑內秦俑的規格和、修建如此龐大的兵馬俑坑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角度來衡量的話,我們暫時也只能承認它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也只有他才能夠動用如此龐大的國力來營造如此規模的隨葬品,而秦宣太后即使是有這樣的想法,當時恐怕也沒有如此強大的的國力可以滿足她如此奢侈的這個願望。

而且,無論是從修建長城的修建、驪山陵墓的修建還是與阿房宮的修建來看,修建如此規模巨大的陪葬坑無疑比較非常符合秦始皇的一貫做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迷霧重重的兵馬俑

陝西省驪山北麓,茂密的林木掩映著一組規模宏大、外觀別致的建築,這就是聞名遐邇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聚集在這裡的陶俑陶馬全都和真人真馬一般大小,它們井然有序地排列在三個俑坑中,共約8000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