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帆遠行萬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精品展」開啟全球巡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期,福建博物院策劃舉辦的「絲路帆遠——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精品展」在克羅埃西亞成功舉辦,這場展覽被譽為展示海上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的頂級展覽和中國文博史上最大規模的「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精品展,是一場為觀眾揭開古代中國人民開闢藍色夢想之路的歷史之展。

億萬年前,海洋孕育了生命之源,千百年來,海上絲綢之路串聯著世界的經濟,古老而又神秘。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重要的商貿航路,它不僅溝通了東西方的貿易往來,同樣也是東西方進行跨民族、 跨地域、 跨文化的交流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這條古老的線性文化遺產從古至今,跨越時空串聯世界各地的歷史、文化、經濟、政治。

「海上絲綢之路」 作為一個極其龐大的學術概念,涉及到歷史學、考古學、民族學、語言學、宗教學、經濟學、政治學等,現代所有社會學學科幾乎都能在海上絲綢之路中尋找到自己的研究領域。

海絲的血脈

歷史告訴我們, 中國是一個兼具大陸性和海洋性的國家,海洋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部分。

通觀中國歷史,每一個航海事業得到充分發展的時代,正是中國最為強盛的時代,航海興則國家興。

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提出「絲綢之路」的概念,原指中西陸上通道,因為主要貿易是絲綢,為此以絲綢為名,此名出現後,學術界又延伸出「海上絲綢之路」。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地處祖國東南的各個港口城市,沉澱下各個歷史時期與海上絲綢之路有關的文化遺產。

兩漢時期的合浦是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來自異域的瑪瑙、 水晶、 琉璃等奇石是最早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引入中國的大宗舶來品;隋唐時的揚州物產豐富、手工業發達,越羅吳綾、揚州綾錦、益州蜀錦,越窯、洪州窯、岳州窯、長沙窯等瓷器,南方茶葉、 襄州漆器、 蜀中麻紙、 揚州銅鏡等均匯聚於此並出口外銷;宋代明州打造出使高麗的「神舟」而名噪一時,隨著南方航線的開闢,寧波等地成為直航日本最便捷的始發港;宋元時期福建泉州一躍成為 「東方第一大港」,泉州後渚港出土的宋代海船為我們提供了研究古代航海及造船術的珍貴資料;明清時期的廣州成為我國最大的外銷及舶來品集散地,廣州多種多樣的工藝品製作技藝也因海外需求而爐火純青,巧奪天工。

1300多年前,通過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因商貿而交融,來自各國的使節、商人、留學生雲集長安,不僅有大批遣唐使來到中國,也有從中國走出去的鑒真、義凈等高僧到世界各地弘揚佛法。

佛教通過海、 陸兩道傳入我國, 其中海路是由印度半島傳入我國東南沿海的山東、江蘇等省進而傳入中原,再傳播到朝鮮、日本等國家的重要途徑。

收藏於山東博物館的「蟬冠菩薩像」,從宗教藝術的角度反映出當時海上絲路的繁榮。

700多年前,在元代, 西方最偉大的旅行家之一馬可波羅跟隨商隊遊歷過中國許多城市, 他所著《馬可波羅遊記》詳細描述了當時中國的文化、歷史、藝術、風俗等,為當時西方人構建出東方世界的夢幻與繁華,促進了東西方的認知與交流。

明代初年,鄭和率領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船隊,沿著 「海上絲綢之路」的航線七次遠航印度洋和太平洋,到訪了超過 30個國家和地區,沒有占領一寸土地。

「絲路帆遠」 展覽中所展示的「三寶大人」刀、天妃碑、寶船廠、浡泥國王墓遺址等都是這一歷史的見證。

福建是中流砥柱

擁有全國最長海岸線的福建,在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開闢出以福州、泉州、漳州為中心眾多沿線港口。

響應時代發展的感召,依託悠久的歷史背景,結合豐富學術成果的積累,福建博物院聯合上海、廣東、廣西、海南、浙江、江蘇和山東等省市近50家博物館, 通過嚴謹的篩選與研究, 從數十萬件文物中, 選出了適合參展的文物三百餘件,策劃了「絲路帆遠——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精品展」。

該展覽包括瓷器、絲綢、陶器、金銀器、香料、青銅器、古錢幣、玻璃器、古代裝飾品等門類,以時間為序,分四個部分依次介紹了從遠古到秦漢時期、兩晉到唐五代時期、宋元時期和明清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發展、繁榮和轉型的全過程。

目前展覽被譽為展示海上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的頂級展覽和中國文博史上最大規模的「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精品展,是一場為觀眾揭開古代中國人民開闢藍色夢想之路的歷史之展。

「在整個『海上絲綢之路』上,福建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這是毫無疑問的。

從新石器時代開始,福建就是一個與海外互通的地方,到了宋元時期更是非常重要。

窯口貿易的貨物、泉州的宗教都是能體現出福建的重要作用。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表示。

2016年9月,「絲路帆遠——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精品展」到訪克羅埃西亞,福建博物院院長吳志躍在開幕式上表示:「歷史證明,中國與克羅埃西亞的海絲情懷源遠流長。

實踐證明,我們作為中國福建省第一個到訪克羅埃西亞的代表團,正按照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思想,在新世紀的航路上『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吳志躍同時表示,從2011年起,福建博物院經過精心策劃,三年籌備,聯合了沿海最具代表性的7個省45家博物館,創辦了「絲路帆遠——中國海上絲綢之路七省聯展」,獲得2014年中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獎」(在中國博物館界,每年約有2.2萬個展覽項目參加評選,僅有10個獲評,該展排名第3)。

目前,已經到訪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比利時、荷蘭、西班牙、巴西、印度尼西亞、泰國等12個國家以及中國15座城市和澳門、台灣等地區。

其中,2014年12月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的展示,獲得了外交部及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的通報表揚。

前不久,被選入明年「博鰲論壇」的主打展覽。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要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對深化區域合作、促進中國和相關國家合作共贏、繁榮共進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絲路帆遠——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精品展』正是順應了這一時代潮流,作為45個城市的博物館,能共同為『一帶一路』以及打造文化宜居城市盡一點綿薄之力,我們感到非常的高興,同時也將為城市的文化建設做出積極的更多的貢獻!」 吳志躍說。

縱觀千載海絲文化,中華民族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向世界輸出大量的先進技術,海上絲綢之路的意義在於世界東西文明的傳播,促使了世界大貿易繁榮盛況的形成,這個影響是世界性的, 促進了各國之間的經濟和文化交流。

相信,隨著「絲路帆遠——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精品展」的不斷升溫,沿線各國的各個港口文化遺存也將在這場歷史的互動中,展示出它們最燦爛的輝煌。

文_丁點

圖_福建博物院

責任編輯_金雪晶

注_原文版權屬於本社,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有閩人的地方就有閩聲!

《閩聲》網站:http://www.mszz.org/portal.php

微信號:minsheng368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博物館

編者按5月18日,第39個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致力於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創造和諧的生態系統,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是今年國際博物館日教...

中國文物報:充分利用文物切實創新服務

文物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物質載體,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2016年4 月,習近平總書記對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