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劉賀的前世今生》:揭開塵封歷史,還原真實劉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3月2日,國家文物局和江西省政府在首都博物館聯合舉行「江西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新聞發布會」,隆重公布南昌海昏侯漢墓發掘成果及墓主身份之謎。

與此同時,由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出版的國內首部關於海昏侯劉賀的歷史紀實文學作品——《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劉賀的前世今生》首發式暨出版座談會也在首博舉行。

全書以第一手可信資料,披露了西漢海昏侯墓被發現、發掘的真實過程,一部有關海昏侯墓、海昏侯其人的解謎之作驚艷亮相。

眾多專家學者分別從各自專業視角對此書的創作出版展開了熱烈討論。

「海」字銅印 南昌新聞網記者 徐景/攝

青銅編鐘底座 南昌新聞網記者 徐景/攝

一、捕捉熱點,高端策劃:出版應當為時而作

張秋林(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社長):我社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拿出這樣一部非常合時宜的好作品,很大原因得益於我們的高端策劃、高位推動、高標準要求。

本書的總策劃是朱虹秘書長,他多次約見作者,對創作好這本書提出許多要求和指導性意見。

作者黎隆武同志雖然有較高的文史修養和寫作水平,但面對一個嶄新的課題,仍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他深入研究漢代歷史,分析出土文物,採訪有關考古學家,認真聽取和領悟朱虹秘書長的意見,夜以繼日地創作。

我社配備強有力的編輯團隊給予支持。

本書的出版是我社「編創深度合作、互動共謀、催生精品」的又一範例。

為了和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保持同步,不讓墓主的身份信息和其他相關挖掘成果過早泄露,我社與印刷廠和經銷商都簽有保密協議,規定圖書只能在3月2日開封,確保3月3日全國統一上市。

這一出版行為在我社歷史上還是首次。

朱虹(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發掘、保護、研究和利用領導小組組長):劉賀是漢武帝的孫子,這位王室後裔身份複雜,先後經歷了王、帝、侯三種身份,是漢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一生跌宕起伏,悲愴早逝。

其為人、為政,以及其廢立始終、原由等等,史學界多有爭議,民間更是傳說紛紜,卻也由此為後人留下了無數謎團。

本書以真實史料為依據,從撲朔迷離的正史中,條分縷析,合理論證,逐漸揭開歷史神秘的面紗,將漢廢帝劉賀撲朔迷離的傳奇人生娓娓道來,既合理運用史實,又生動有趣。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適時出版這部作品,對海昏侯國遺址的發掘、利用、保護和宣傳,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對作者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表示熱烈祝賀和衷心感謝!鄔書林(中國版協常務副理事長):這是一本在重大事件報導、宣傳、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探索意義的書。

此書抓住重大考古發現的契機,依據翔實的史料進行合理推測,把真實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結合起來,及時推出總結歷史經驗的圖書。

我認為這本書的及時出版,體現了江西省文化界、出版界對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視和獨到眼光,也體現了他們的策劃能力、研究能力、經營管理水平,這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

高洪波(著名評論家、作家):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其實所有的一切,都是圍繞現實。

本書在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之間把握得非常好。

這本書說是紀實文學,其實又有新聞價值,還有考古成果,還有些歷史文化散文的味道,又像一種文學意味很強的文化報導。

這應該是文物界與文學界的創造、合作成果,也是新聞出版界與考古界的合作成果。

閆晶明(著名文學評論家、作家、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我覺得在文學品質基礎上,這本書更有一種小說的意味,它有一個特點是以講故事的方式講歷史,但是它的故事邏輯推進非常有序,帝王侯這三個層次怎麼演變,圍繞前世今生,包括漢武帝整個家族的故事,宮廷的故事,我覺的過程得都講得很有邏輯性。

作者雖然是第一次寫這樣的書,但是給人一種很老道的感覺。

雷達(著名評論家、中國小說學會會長):海昏侯墓的發掘消息一經發布便成為震驚全國的文化事件,這本紀實歷史小說的出版更是出版界的一個創新。

作者、策劃者、出版者,都有一種狂熱,一種敏感,一種想像力,一種事業心,他們將一種創意做到極致;他們把地上與地下、現實與歷史、前世與今生結合在一起,把歷史研究引向深入。

這本書的出版是對歷史之謎的揭示,是向生動有趣的傳統文化的學習,是對古代中華文明史的解讀,是對古代勞動文明智慧才能的領略,也是對西漢時代乃至中華歷史更為真實貼切的感悟。

李建軍(著名文學評論家):昌邑王劉賀是西漢權力更迭鬥爭中的悲劇人物,而且,還是極具鬧劇色彩的悲劇人物。

作者選取劉賀這樣一個身份特殊、遭遇奇特的人物來展開敘事,無疑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很大的挑戰性。

值得肯定的是,作者的敘事處理和人物塑造,都是比較成功的。

視野的開闊,內容的豐富,是這部帶有很強的紀實性的小說性的一個特點。

李朝全(著名文學評論家):對考古發掘及其發掘成果的及時披露,作者採取了報告文學的手法,是一種文學性的新聞報導手法,具有新聞效應。

而專業性考古知識的引入,無疑帶有科普價值,也更吸引讀者閱讀的興趣。

可以說,這本書事實上起到了及時回應對於海昏侯大墓諸多謎底問題的社會關切,迅捷充分地滿足了讀者的閱讀期待。

李伯謙(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主任、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我拿到這本書,晚上就看,看了一大半,第二天早晨又看,確實非常感動。

我很好奇這本書的作者是什麼人。

我今天才知道,他當過公安局局長,又長期從事宣傳工作,居然能寫出這麼一本書,讓人稱奇。

我覺得這本書是一部非常好的歷史紀實文學作品,裡面牽扯到的歷史考古成果和文學結合的問題,常常是一個難題,我們說搞歷史搞考古,都要實事求是,這是最重要的一條,不能杜撰,我們肯定要恪守,但是若想歷史的經驗教訓能夠對當今社會發揮些許作用,使老百姓看得懂,就必須有一個重要的渠道,即用文學的手法開發出來。

本書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信立祥(著名考古專家、海昏侯墓考古專家小組組長、日本博古學會終身會員):這本書將劉賀放在西漢中期一個深厚的歷史背景之下,為我們展現了海昏侯這個人的前世人生。

西漢中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但是西漢中期從武帝晚期一直到宣帝時期,又是朝廷政治中最不正常的時期。

本書將這個歷史背景闡述得很清楚,這樣就使我們廣大群眾對海昏侯其人的悲劇命運有了一個深刻的了解。

作品最後的古今對話,是本書的一大亮點。

方誌遠(著名歷史學家):我真心佩服作者黎隆武先生。

他僅憑一個多月的業餘時間,竟然創作出這樣的佳作,實在了不起。

而且不得不佩服本書的出版商,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和張秋林先生,以及他麾下的「夢之隊」,他們具有捕捉市場的敏銳能力,而這種能力正轉化為對社會的文化貢獻。

孫海浪(國家一級作家):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對南昌漢代海昏侯國發掘成果這一震驚世界的事件,反映敏捷,定位極准,快速地將之轉化為出版資源,並且一步到位。

社長張秋林、副社長劉凱軍先生帶領他們的「夢之隊」,在海昏侯古墓開啟不久,便完成了布局「海昏侯系列圖書出版」的全面規劃,並在最短、最佳、最合適的時間內推出了原創歷史紀實文學作品《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劉賀的前世今生》,這很了不起。

汪玉奇(著名學者):海昏侯墓的發掘是2015年中國考古界六件大事之一,海昏侯墓考古的發現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邊發掘、邊宣傳、邊創作的多合一的出版方式讓海昏侯墓墓主身份揭曉的同一時間,專門的研究性的著作也能問世,這是中國出版界在重大事件上,同步研究、同步宣傳、同步報導的一次積極的、成功的嘗試。

趙東亮(江西出版集團董事長):我們江西出版集團旗下的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密切配合這次海昏侯墓的發掘,及時組織編輯出版了這部原創歷史紀實文學作品《千古悲催帝王侯——海昏侯劉賀的前世今生》。

這本書對廣大觀眾作者了解海昏侯墓、認識海昏侯其人以及了解江西豐厚的歷史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為他們自豪。

龍型青銅勾帳 南昌新聞網記者 徐景/攝

二、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還原歷史人物真相

朱虹:作者雖是初次涉獵歷史紀實文學,但長期筆耕不輟,敏於思索,敢於突破思維的窠臼,另闢蹊徑。

他結合海昏侯墓出土的各種文物,對劉賀曲折離奇的帝王之路,特別是史書上少有著墨的劉賀的青少年時代以及其遷至江西之後的故事,根據人物性格發展的合理軌跡,通過諸多生動有趣、扣人心弦的故事對其人其事進行了大膽想像,對於很多未解之謎也給予了合理的全新解讀,為我們呈現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劉賀,還原了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

黎隆武(本書作者):在創作時,我基本遵循「大膽想像、小心尋證」的創作方法,從歷史的蛛絲馬跡中尋求真相。

這個真相是藝術真相,是力求符合人物命運和性格發展的真相。

我試圖將歷史故事與海昏侯墓的考古發現聯繫起來,對劉賀其人展開大膽的想像與合乎邏輯的塑造。

史書對劉賀的記載不多,但對劉賀這個人物基本有定性:荒唐淫亂,不尊禮法。

然而如果真的這麼壞,權臣霍光怎麼會讓他來做皇帝呢?而從墓中出土的大量文物來看,有孔子像,有記載有《論語》等經典儒家著作的竹簡,有計時用的滴漏,有大量精美的文物,品位不凡。

這些與歷史記載的那個劉賀我覺得不太相稱。

由此我又想到,他從小在孔孟之鄉的山東長大,處於「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時代,史料記載他有專職老師,從小熟讀詩書。

我就是從這些疑問入手,開始對劉賀的人物設計和刻畫,謀篇布局也是由設謎與解謎構建。

李朝全:作者的書寫,並不局限于海昏侯,而是全面敘述了海昏侯劉賀從5歲失父到34歲離世波瀾起伏的一生。

19歲時「天上掉下個皇帝位」正好砸到他的頭上。

只當了短短27天皇帝即被廢除。

由此,造就了中國歷史上任期最「短命」的廢帝,甚至連年號都來不及頒布,在歷史年表上都找不到他的名字。

因為各種原由,被廢掉的劉賀並沒有被他的繼任者漢宣帝和霍光殺害,成了中國歷史上唯一未被殺害的廢帝。

漢宣帝還給他封地,封為海昏侯。

這個人物的任性隨性、缺乏城府、遊戲玩樂的性格相當突出。

可以說,這是一部關於海昏侯劉賀歷經王、帝、侯悲摧人生的傳奇故事。

孫海浪:歷史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它們既有聯繫又有區別。

歷史小說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不僅允許虛構,作家還應「精鶩八極,心游萬仞」,充分發揮合理的想像與聯想,把主要筆墨放在描繪與刻畫主人公的藝術形象上,使讀者讀後深受感悟,身臨其境,從中獲益。

讀完《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劉賀的前世今生》後,我認為作者做到了這一點。

李建軍:作者沒有局限於在一個封閉的空間裡來渲染劉賀的宮闈秘史,而是在廣闊的背景上,在緊張的情節演進中,敘述了西漢政權轉換時期複雜的生活畫面,塑造了一系列個性比較分明的人物形象。

這部小說的另一個特點是,虛實關係的處理,很有分寸:故事其來有自,大體不違史實,細節無妨虛構,力求合乎邏輯。

這樣,樹之以歷史的骨骼,又實之以小說的血肉,作品就既具有歷史還原的真實性,又具有引人入勝的小說性,緊張曲折,波瀾鱗淪。

無論對人們深入了解「帝王侯」劉賀的人生軌跡,還是對讀者初步認識如今舉世矚目的「海昏侯」劉賀墓葬的出土文物,這部作品都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和有效的幫助,頗為值得一讀。

信立祥: 劉賀在西漢中期是一個悲劇性人物,政治上的失敗者,所有的歷史都是由勝利者來寫的。

對於一個政治上的失敗者,特別是政治上高層的失敗者,常常會把一些不實之詞都加到這個人身上,所以漢書對劉賀有這種定論,就我個人看來不足憑信的。

我們要結合著墓中文物,重新還給歷史一個真實。

這一點本書都做到了。

不過這段歷史中還有兩個人物可以深挖一下,那就是漢宣帝和張敞。

漢宣帝這個人物性格也非常複雜的,一方面,他認為劉賀這個人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需要加以嚴密監視,第二感同身受,覺得劉賀跟他一樣,都受到權臣霍光的壓制。

而張敞,無論智商、情商都是極高的人,他對於劉賀的命運走向起著很關鍵的作用。

我建議結合出土文物再深刻發掘史料,把整個歷史環境,把劉賀這個人塑造更加豐滿。

我想這樣這本書就能成為傳世之作了。

青銅滴漏 南昌新聞網記者 徐景/攝

三、以史為鏡,對話古人:闡發理性思考

李朝全:作者憑藉自己對於漢武帝前後歷史的諳熟和食而化之,試圖立體地反映武帝前後的政局變化。

作者的創作並不止於解密,還具備歷史學的價值。

它不只是搜奇記,更是一段史志與史錄,可引為今人之史鑑。

所有的歷史都指向當下。

海昏侯傳奇性的悲劇人生可以帶給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也能為當下帶來資政、資治的價值。

作者在全書最後總結出的若干個「不可任性」與「可以任性」,即是對劉賀曲折人生及其短暫27天帝王史進行深入反思所總結出的「經驗教訓」。

這些闡述對於我們今天如何執政用權,如何正確看待年輕、功勞、靠山、顏值、冤屈、機遇等等,都不無裨益。

因此,這部歷史紀實顯然具備思辨價值,是一部思想性和藝術性、可讀性都較強的文學作品。

孫海浪:撰寫歷史小說,讓當代人從中汲取教訓,感受人類思想之痛,從而謳歌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引導世人從歷史中反思與覺醒。

這是一道難題。

作者黎隆武做到了這一點。

他在作品的尾篇《歷史的回音》中,給當今讀者一連串關於如何為人處事的思索,不僅富有現實意義,且令人回味無窮。

作者並沒有在作品中說教,而是把一個個閃光的、發熱的思想,滲透在正反面人物的矛盾衝突中,溶合在一個個跌宕起伏的人物故事中。

朱虹:作者以史為鏡,與古人對話,夾敘夾議,採用史實證據和人物對比手法,從王位爭奪、權力角逐、從政智慧、成敗得失的前因後果中,探幽發微。

在慢慢撩開歷史的面紗之後,作品最後別開生面,與劉賀以及歷史人物展開了深度對話,提出有權不可任性等六個維度的全方位思考。

這種思考,既是緣於來自歷史深處的深刻啟示,更是對當下為政為人的理性警醒。

鄔書林:作者遵循「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史趣深度融合,既有嚴肅詳實的史實,又有妙趣橫生的歷史細節。

這樣的創作原則讓這本書好看耐讀,實現了「地上與地下、歷史與今天、真實與虛構、正史與野史」的多重融合交叉,表現出作者厚重的創作功力與寬廣深刻的歷史視野和思想深度。

馬蹄金 南昌新聞網記者 徐景/攝

青銅雁魚燈 南昌新聞網記者 徐景/攝

四、傳承歷史,開發資源:助推江西旅遊文化發展

朱虹:本書的出版體現了以出版開發地方文化資源、助推地方經濟文化建設發展的標杆意義。

海昏侯墓今日的亮相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幸運,認真對待這個歷史文化的遺產,是我們這一代人責任。

做好海昏侯墓這個遺址的建設保護利用管理工作,需要政府社會民間各方力量集思廣益,齊心協議,只有這樣才能將這一本歷史文化遺產真正開發出來。

對於劉賀對於海昏侯墓積極開展研究和宣傳,講好海昏侯故事,應該說是一件意義重大的工作。

李朝全:這部作品是將考古資源轉化為文學資源的成功嘗試。

考古是對古代遺物、遺蹟、遺存的發掘,文學作品則是對考古發現和歷史文獻等題材資源的發掘。

文學的開掘是文化開發的一部分。

對於海昏侯這筆豐厚的文化遺存,還可以進行旅遊、經濟、文化等更多方面的立體式開掘,使之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趙東亮:在海昏侯墓經過五年的發掘期間,特別是自去年下半年上萬件文物面世引起轟動後,我們江西出版集團積極布局策劃相關選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捷足先登,推出有關海昏侯的這本國內首部歷史紀實文學作品,力扛宣傳海昏侯的歷史重任,隨後還有一些學術性、文學性、藝術性的著作和作品將由江西教育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百花洲文藝出版社、江西美術出版社等專業社出版。

我集團將以實際行動為江西歷史文化、為海昏侯漢墓的發掘,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海昏侯是古人留給我們今世一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歷史文化傳播的一個引爆點,會衍生出各種形式的文化內容,我希望二十一世紀出版集團乘勝前進,「夢之隊」能夠在這個海洋繼續翱翔,推出更好的精品力作,為社會奉獻更美好的精神食糧。

鄔書林:我希望圍繞著這一本書和以後書的創作,要以古見今、警示後人,用歷史來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繼承我們的文化傳統和文化文脈。

我相信這一本書的出版之後,江西出版人會在這個基礎上,做更深入的研究,推出更多的學術著作,有更好這樣的作品來影響社會,使更多人關注歷史,更多人通過歷史知識的學習,來了解我們這個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李伯謙:我覺得這本書起到了非常好的帶頭作用,能把海昏侯的這些事情從不同的角度,通過文學的手法表現出來,意義很重大。

文學與考古的結合、發掘與宣傳同行,這個過程很精彩。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江西有很多資源、發明創造都可以用文學的手法寫出來,江西的歷史也可以通過這個渠道得以開發利用。

信立祥:這本書正好適應了當前的形勢,適應國內外的要求,這一本書是文學作品,不是學術作品,趣味性很強。

我覺得海昏侯有很多題材都可以寫,或者再擴大一下,我們江西很多的發明創作,也可以用文學的手法寫出來。

通過這樣的方式將江西的歷史最大程度地開發出來,這可能對於作家是一種苛求,我想這個書可以作一個很好的帶頭作用。

方誌遠:本書的價值來自於「海昏侯」大墓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本書又向歷史學家、文學史家們揭示了一個規律,只有那些能夠體現歷史價值、能夠承載中國文化內涵的創作,才是有價值的創作。

而其中的是非與公道,正是中國文化的價值導向所在。

黎隆武:我衷心希望,我這一本小書的出版,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吸引史學界、文學界,各路專家、作家,創作出版出更多有關海昏侯劉賀的圖書,創作出版更多有關這方面的文學、影視藝術作品,提升這一張歷史文化名片的影響力,擴大江西文化的知名度發揮作用。

汪玉奇:精神生產和物質生產往往是不平衡的,江西是欠發達省份,但是就江西文化生產、精神資源來說,我們完全有可能走在全國的前面,我們期待這個出版工程,為江西的文化產業增添新的光彩。

通過對海昏侯墓的開掘和隨之海昏侯系列書籍的策劃和出版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對海昏侯墓遺址保護開發利用的高度重視,希望以本書為引爆點推動江西文化產業旅遊產業的發展,使這一份歷史文化遺產在江西的發展過程當中綻放出新的光芒。

(原文刊發於中華讀書報2016年3月16日第8版整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海昏侯墓遺址公園:南昌歷史文化的新地標

海昏乍現,福佑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大墓從發現之初,國家和江西省有關部門就按照代表當今中國第一流考古水平、第一流文物保護水平、第一流展示水平的要求,最大限度的提取、記錄、梳理文物信息,直接奔著建設...

「圖說海昏侯」叢書版權輸出日本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訊近日,由江西文化研究會、江西美術出版社共同主辦,江西文化會展中心承辦,白鷺原茶藝館協辦的一場別開生面的「圖說海昏侯」主題講座暨新書籤售會在江西南昌舉行。 活動由江西文化研究會副...

把考古放到更大的文化視野中來

【「海昏侯墓後考古時代」系列報導】去年11月4日,江西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文物局召開新聞通氣會,由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對外公布南昌漢代海昏侯墓階段性考古成果。「海昏侯墓」從此正式進入公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