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未「被看見」的巨著--記《中華醫方》的出版與未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還在持續的兩會中有一個聲音,「再不重視中醫,我們的絕活就失傳了」。

繼2015年中醫藥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點話題之後,此次兩會上,中醫藥也再次成為了委員代表們討論的熱點話題。

然而要改變中醫藥多年來「存而不重」的現狀,還需要方方面面努力,需要政府的引導和支持、需要從業者堅持不懈的堅守崗位、需要媒體方面的有利傳播。

優秀中醫文獻巨著的尷尬

中醫藥文獻中蘊藏大量的寶庫,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她發現了青蒿素,就是在我國晉代葛洪《肘後備急方》這一古代方書文獻中獲得的線索與靈感。

南京中醫藥大學醫史文獻研究所孫世發教授和其團隊,抵禦誘惑、皓首窮經、恪盡職守,歷經10編纂了《中華醫方》這部文獻巨著。

然而,巨著在出版的過程遭遇了無數的尷尬,遲遲沒有問世,無法發揮它應有的價值。

《中華醫方》「事件」是我國整個中醫藥事業現狀的一個縮影,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但是中醫藥的發展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地位和規模。

《中華醫方》的編著過程中經歷了許多不為人知的辛苦和辛酸,主編孫世發遭遇過很多「質疑」,但他始終堅持信念。

書稿編撰完成後,孫世發教授四處聯繫出版社尋求出版,卻四處碰壁。

原因非常現實也非常無奈,這部書出版成本很高,相對的市場效益卻未必,從商業的角度來講,是個「賠本生意」。

多家出版社都婉言謝絕了,甚至已經簽約的出版社因看不到該套書的經濟效益而中途決定不予出版。

沒有傳承就沒有歷史

沒有傳承就沒有歷史,積累和傳承是發展的前提。

中醫藥要發展,文獻整理工作是基石。

古籍文獻類出版這條路需要有情懷的出版人和深耕於此的學術專家攜手走下去。

當孫世發教授的電話打到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的時候,敲開了出版的大門。

《中華醫方》對於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而言,社會效益絕對高於經濟效益。

《中華醫方》共12分冊,以病症為篇目,收載方劑88489首,篇幅2800餘萬字,是迄今為止內容最新、信息最全、收方最多、分類最詳以及臨床實用性最強的中醫方劑類圖書,填補了《普濟方》後至今620餘年以病症列方之大型方書的歷史空白。

第一個接觸《中華醫方》的編輯是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醫學中心一部薛士濱主任,她最先接到孫世發教授尋求出版的電話,談到當時的情形薛士濱至今依然很激動,她隱約感覺到這可能是她編輯生涯難得一遇的大型中醫藥文獻巨著。

當即表示,一定要儘快並且盡全力向社領導匯報這個選題。

出版社選題委員會開了數次會議,總編李潔非常支持薛士濱的想法,但是對於這個選題的爭論也前所未有的激烈。

這部書製作成本非常昂貴,何況編輯、校對、質檢要占用很大一部分人力。

最後胡紅亮社長拍板,沒有資金,找資金,人力不足,就現招聘,一定要保證質量,保證時間出版這部巨著。

胡紅亮社長說:我們出版社要承擔社會責任,這套圖書的文獻價值和學術價值都很好,我們一定要出成精品!

為了順利出版這部巨著,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專門招聘了4位編輯,3位中醫藥大學畢業的碩士研究生,一位在專業雜誌社工作了多年的資深編輯,組建了4個人的責任編輯團隊。

首次工作會議上李潔總編對這部書的編輯加工就提出了高標準、高要求。

責任編輯孔榮華還記得李潔總編當時的一席話,編輯是一項崇高的職業,不僅肩負著大眾傳播的使命,承擔著振新民族文化的義務,也寄託著一個民族乃至世界的文化夢想。

要做一個有夢想的編輯。

夢想每一本書都是精品,每一本書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嚴格要求。

中醫古籍文獻有大量的古代用字,需要重新造字,責任編輯巨娟梅和主編孫世發教授商量,將所有的需要重新造的字,列一個表,發給每一個錄入和校對人員,減少重複的工作和差錯。

對這部巨著的封面設計、開本選擇、版面設計、紙張選擇、工藝設計,李潔總編也提出了高要求。

反覆和印刷廠溝通,從紙張的材質到顏色,反覆遴選。

沒有創新就沒有未來

創新是一切事物發展的動力,沒有創新就沒有未來。

「秉承學術,精於傳播」是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的立社之本。

在網際網路時代,如何秉承優秀學術、如何精準傳播,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從未停止過創新。

這一精神在對《中華醫方》這套巨著未來的規划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該書出版之後有媒體報導,該書應有的「反響比想像的還小」,簡直就是未「被看見」。

對於這種市場反應,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早已做好準備,也做好應對規劃,將利用網際網路和數字出版技術加強該巨著的傳播力度。

在出版紙質版《中華醫方》的同時,以其為基礎的數字化出版項目正在緊鑼密鼓的規劃當中。

面對數字化浪潮的衝擊,傳統紙質出版已經不能滿足內容的精準到達。

《中華醫方》數字化產品的開發,將大大促進中醫方劑的有效利用。

相信會被越來越多的人看見,一定會給中醫藥研究帶來更多的成果。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從管理思維到出版業務,一直堅持與時俱進,始終堅持不斷創新。

從2009年起,即開始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的戰略調整,加強軟硬體設備,組建一支包括平台建設技術人才、多媒體製作人才的出版團隊,開發了多個數字出版項目。

目前已建和在建的數字出版項目有:臨床診療知識資料庫、超聲掌中寶專業學習平台,隨糖慢病健康管理雲平台等。

這些數字出版項目針對不同的目標用戶各有側重,新媒體技術在內容、渠道、平台、經營管理等方面正得到不斷加強。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

近年來中醫逐漸受到國家和政府的重視,國際上對中醫藥的歡迎和認可程度也越來越高,中醫藥事業迎來了空氣良好的發展大環境。

中醫藥行業從業者的精神受到極大的鼓舞,這是眾多中醫從業者多年以來為中醫事業不斷奮鬥的結果,也是媒體等社會各方面積極響應和幫扶的結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十三五」古籍出版集中發力

「無論是困難的時候,還是比較順利的時候,我們都始終堅持古籍出版的方向。」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長高克勤的一席話,道出了第31屆全國古籍出版社社長年會的主旨。6月13日,中國出版協會古籍出版工作委員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