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印跡——大同遼金文物展」18日起在新疆博物館展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5月16日,工作人員正在為「西京印跡——大同遼金文物展」中的展出文物彩繪陶魂塔布展。

(記者梁淑芳攝)

新疆網訊(記者梁淑芳)5月18日,由新疆博物館和大同市博物館共同舉辦的專題性展覽《西京印跡——大同遼金文物展》在新疆博物館與首府市民見面。

本次展覽精選109件(組)遼金時期文物,器類豐富、材質多樣,展現了遼金西京大同生活的多個方面。

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作為「遼五京」之一,自遼興宗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至遼天祚帝保大三年(公元1123年)作為陪都。

大同市博物館研究部主任韓生存說,古都大同地處邊陲,北接胡地,南連中原,自古為民族融合之所。

新疆地處祖國西北邊陲,古稱「西域」,中原和西域文化在這裡沉澱,同樣是遊牧文化和農耕文化的交融匯聚,創造出獨特的文化,這一點在陶器、瓷器等文物上有著鮮明體現。

展品涵蓋日常生活至冥世喪葬的各個方面,器類豐富,材質多樣。

包括銅器、鐵器、陶器、瓷器、家具、雕塑等。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6月18日,免費對外開放。

本次展覽分為民俗風情、窯火神韻、魂歸之所、壁彩丹青等四個單元,展出文物按用途可分為兩部分。

世俗生活用品類文物包括壺、碗、碟、盤、罐、瓶、盆、鏡等,既是當時人們世俗生活的縮影,也展現出西京大同在遼金時期經歷的多種文化交流與融合;第二部分為隨葬冥器,包括一座代表性墓葬中的木質陪葬冥器(複製品),另有魂瓶、魂塔、將軍罐、棺以及墓室壁畫(摹本)等,再現金代墓葬墓室設計和建造的特質。

雙魚銅鏡成定情信物

別以為遼金就是騎馬打仗的粗糲時代——在「春水秋山、茶酒詩射」中,妝檯用品不可或缺。

從事30多年文物研究的韓生存說,古代女子照鏡子用的是銅鏡,而銅鏡又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在古代,銅鏡除了飾面照容的實用功能外,還被作為愛情的標誌,成為表達朝思暮想情感的信物,以表示男女相愛,其心相吸、情相悅。

據考證,雙魚紋是金代最為流行的一種銅鏡紋飾,取魚與余諧音,寄託「年年有餘」「吉慶有餘」的願望。

韓生存說,「雙魚銅鏡」顧名思義,是用兩條魚做主要圖案的銅鏡。

它最早出現於宋金時期,一直延續到清代。

這次展出的金代雙魚銅鏡,是個標準的圓形,鏡子中央有個圓鈕,兩條鯉魚頭尾相接,相互追逐,展鰭擺尾,張嘴鼓腮,鱗片清晰。

以魚紋為銅鏡紋飾圖案,也是有多子多孫的含意。

遼金男女喜飲熱酒

我國飲酒、喝茶的文化源遠流長,到了宋遼金時期飲酒、喝茶之風更為盛行。

飲酒、喝茶都需要載體,因此各種茶盞、盛酒器頗受時人青睞。

「釉就是穿在陶瓷器外面的一層『衣服』。

」韓生存說,遼金時期大同地區以燒制黑釉器物為主。

油滴釉黑瓷碗其實是窯變造成的,有些甚至如今高達100萬元。

研究表明, 契丹、女真人地處塞上高原,常年風沙不斷,冬季寒冷,因此他們自古就有喝熱酒的習俗。

此次展覽中的白釉注壺和白釉注碗就是很好的佐證。

此外,展出的酒器還有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雞腿瓶以及小巧精美的絞釉三叉帶子提壺、瓜棱豆綠注壺等。

這兩部分展出的瓷器,或古樸簡約、或華麗奇巧,不但反映了遼金時期的制瓷工藝特點,也透露出生活的審美情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大同博物館館藏遼金文物來京展出

作者:孫艷 來源:本報訊(記者 孫艷)由北京市文物局主辦,北京遼金城垣博物館和大同市博物館共同承辦的專題性展覽「西京印跡——大同遼金文物展」正在展出。本次展出的展品均為大同市博物館館藏精品。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