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學者共商「《宋會要》整理與研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華為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主辦的「《宋會要》整理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日前在京舉行。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鄧小南、中國宋史研究會會長包偉民、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何忠禮等來自全國各科研機構、高校及日本、韓國的6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

《宋會要》是宋代編纂的重要政書,是了解遼宋金社會與歷史不可或缺的基本文獻,其原本已佚失。

學界現在使用的《宋會要輯稿》,原由四庫館臣徐松從《永樂大典》抄錄的《宋會要》文輯出,在體例、分類、內容、文字等方面存在著大量問題。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宋會要》復原、校勘與研究」課題負責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陳智超回顧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宋會要》的復原與研究工作所經歷的曲折歷程,並報告了課題研究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介紹了對其進行系統復原的基本方案,擬汲取學界以往相關成果,通過科學整理和嚴謹的校勘、標點,致力於完成一部「體例適當、類目清晰、便於使用、接近原貌和內容更為完整」的《新輯宋會要》,同時在研究相關問題、培養青年人才方面取得進展。

台灣學者韓桂華介紹了台灣學界對於《宋會要》的整理與研究工作,並針對《宋會要·食貨·商稅》篇的歷史意義進行了概括分析。

她認為,這是我國歷史上現存最早的一份翔實的商稅記錄,有利於學者分析當時的財政、商業和社會經濟狀況。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劉復生提出,《宋會要輯稿》中保存了大量關於西南民族的史料,對於宋代西南民族關係史研究有重要意義。

鄧小南、包偉民等專家表示,《宋會要輯稿》不僅是宋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寶庫,也能為政治史、經濟史、軍事史等的研究提供大量有價值的史料。

該書存在的諸多不足,如缺少宋理宗以後的內容、編排混亂和存在文字錯謬等,給學界利用這一史料帶來不便。

而《宋會要》的復原工作所提出的從《宋會要輯稿》的體系回到《宋會要》的體系,反映出古籍整理的新思路,將會有力地推動宋代史的研究和古籍的整理。

《光明日報》( 2017年10月23日 15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深度對話是傳布思想的重要方式

12月12日,北京大學燕京學堂舉辦了一場主題為「中國與世界:關注、探討與展望」的學術論壇,邀請國內外人文社科領域數十位頂尖學者齊聚一堂,就「新環境下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等議題展開深度對話和交流。北...

《巴蜀全書》出版已達3000餘萬字

規模最大、體例最新巴蜀文獻取得全面突破 華西都市報訊(記者王茜)10月17日,《巴蜀全書》階段性研究成果研討暨第四屆巴蜀文化與湖湘文化高端論壇在四川大學舉行。包括《巴蜀全書》編纂、評審專家譚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