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寶貝」為您揭開宜賓市博物院內漢代石棺的奧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千古·石棺
夏蟬冬雪,不過輪迴一瞥
悟道修煉,不問一生緣劫
……
人,作為一個普通的生命個體,壽延短短數十年。
任你意氣風發、揮斥方遒,在時光面前都不過是轉瞬即逝的滄海一粟,在浩瀚宇宙中渺若微塵。
唯有時光,永恆不變!
棺材鋪
宜賓市博物院有一間特別的房屋,通常情況下它是大門緊閉,人跡稀逢的,我們親切的稱之為「棺材鋪」。
裡面收藏的東西也極其特別,它們是千百年前漢代宜賓先民的最終歸宿——石棺。
沒錯!石頭做的棺材,與普通的木質棺材形制基本相同,唯材質系棺身與棺蓋分別由一整塊石頭雕鑿耳。
一具具厚重的存在赫然在目,它們曾裹挾著石棺主人留在世上的最後一瞥長眠地下、不問世事,千年不語中定格了石棺主人的一生,不問來者,超然始終。
石棺
漢代石棺可謂四川(大四川範疇)特產,舉國上下別的地區幾無發現,因此在中國文物考古界聲名顯赫。
田野考古凡出石棺,比為「重器」。
石棺主要發現於成都平原和川南的樂山、宜賓、瀘州及重慶等地,呈沿河分布的特點(可能與石棺笨重,水路易於運輸有關),宜賓是重要的分布地區。
究其產生原因,至少有二。
其一,四川廣泛分布且軟硬程度適宜雕鑿的砂岩石材,這可算是物質層面;其二,古代中國人普遍信仰靈魂不滅,到了秦漢時期更是崇信升仙。
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均對此深信不疑,就連雄才大略、不可一世的秦皇漢武都是升仙思想的忠實信徒,不過在這一問題是他們都是反面教材,可謂深受其害、荼毒致死。
四川作為早期道教的發源地,升仙思想流行尤甚。
其時,可愛的先民為了升仙,煉丹咒符、房中辟穀,腦洞大開,臆造出了各種千奇百怪的升仙途徑。
屍解便是一途,以屍解法成仙的即為屍解仙。
要想屍解,保存好屍體是一個要件,在這一功用上石棺顯然優於傳統的木棺,因石棺不朽利於保存屍體、利於升仙,所以大行其道、廣為流行,這可算是精神層面。
武梁祠畫像石拓片(山東)
祠堂享祀畫像石拓片(河南)
鋪首銜環畫像石(陝西)
石棺之所以出名,其稀缺性首當其衝,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那就是石棺兩側、兩檔及棺蓋上常附畫像。
因此,四川就成為了與山東江蘇臨近地區、河南、陝西山西臨近地區並列的四大漢代畫像石(簡稱漢畫)分布區域之一。
其他區域的漢畫均是鐫刻在石闕和石質墓室構建之上,四川的漢畫除在石闕上外,只標新立異地附著在石棺之上,且畫像內容多與升仙有關,這就讓四川的漢畫更為特別和神秘。
關於漢畫的內容,題材十分廣泛。
既有反映現實生活的庖廚宴飲、樂舞百戲、車馬出行,又有歌頌忠孝節義的歷史故事,更有大量刻畫西王母東王公、伏羲女媧以及祥禽瑞獸等神仙世界題材的畫像。
四川石棺畫像
一幅幅漢畫,正如一張張老照片,儼然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幅真實的歷史畫卷,為我們透析再現漢代社會的物質生活與精神追求,再不可多得了。
因為漢畫直觀形象的特點,遠比其他枯燥深奧的研究對象來得生動、來得直接,所以備受研究者重視。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它」
言歸正傳,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棺材鋪」里的巨無霸。
它,國家一級文物,保存完好,長214cm,寬66cm,高95cm,2004年10月4日出土於宜賓市翠屏區南岸茶廠工地。
棺蓋、棺身前檔、後檔分別淺浮雕柿蒂紋、雙闕和伏羲女媧。
柿蒂紋
柿蒂紋本是漢代常見的祥瑞圖譜中的普通一員,但因為處在石棺頂蓋、人頭頂之上的特殊位置,向東南西北四極無限延伸的張力,綻放出燦爛的「蒼穹之花」,象徵了「天」,表達著人對「天」的敬意。
闕,本是漢代宮廷、署府、陵墓前的對稱建築,在此象徵「天門」,靈魂由此經過便可進入仙境得道成仙,表達著人對「仙」的嚮往。
伏羲女媧,漢代的至上神、始祖神、生殖神,他們創造人類並制定人世間的運行規則,所以他們通常以一人持規一人持矩的形象示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說法即出於此。
他們人首蛇身,兩尾相交,暗喻交媾繁衍,表達著人對後世子孫人丁興旺的美好希望。
簡單的三組畫像,呈現樂「天」、「仙」、「人」的三種境界,契天地無極合乾坤陰陽,微言大義,博大不能再精深。
它,長寬高尺寸異於常棺,身材最高大,體態最豐腴!是石棺界當之無愧的大哥大、巨無霸!它,以刀代筆,石上刻畫,寥寥幾筆繪出了石棺主人的兩點追求:靈魂升仙、子孫興旺。
文中的「它」
它,自東漢被埋下到2004年重現天日,近兩千年時光飛逝,其主人鬚髮骨齒早已蕩然無存,身份信息更是難覓絲毫。
我們無從穿越,夢回漢代去洞察石棺主人起落沉浮的人生跌宕,或者風花雪月的愛恨情仇。
唯物主義告訴我們,在升仙偽命題的語境之下,它顯然不能讓主人屍體不腐、升仙得願,不過是對人向生懼死本能的些許安慰罷了。
但它尚可透露給我們的是:宜賓漢代經濟已較為富庶、社會發展已較為繁榮、文化面貌已與中原趨同,才能讓其主人有經濟勢力,並在儒家思想、陰陽讖緯學說影響下享有這樣一具畫像石棺。
天門(雙闕)、伏羲女媧
月華似練,遙看萬載滄海成桑田
它不言,不言命途的明滅
……
它,現身說法告訴我們時光的殘酷。
縱使今天生龍活虎的我們,
數十年後均已作古,
保護它、研究它、關注它的人
換了一茬又一茬,
它仍將靜謐不言,
訴說著別樣的宜賓故事。
它,也在警示我們,
珍惜眼前、活在當下。
素材來源丨宜賓市博物院
圖文編輯丨lisa
文章責編丨藍天
敦煌前的敦煌|漢畫像石
現在我們能看到的畫像石(畫像磚)多是漢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闕和廟闕等建築上雕刻畫像的建築構石。因此畫像石與漢代的喪葬禮制密不可分。因而有人說:「本質上漢畫像石是一種祭祀性喪葬藝術。」為了死後...
大漢氣象,齊魯行之漢代畫像石展
大漢氣象漢代畫像石是中國漢代畫像石藝術的傑出代表,他以質樸深沉的民族本土意識成為世界古代藝術寶庫中的一朵奇葩。漢代畫像石是漢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等建築上雕刻畫像的建築構石。漢代人以石為第,以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