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州千古迷丨壽縣為什麼被稱作「地下博物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如今人們皆稱壽縣為「地下博物館」,這一稱謂應如何詮釋?結合史實、史料簡述如下,與大家共同討論、探索。
壽縣古稱壽春、壽陽、壽州,其境內人類活動的歷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
在壽縣眾多的史前遺址中,多次發現新石器時代的石器、陶器、骨器,而且在釣魚墩遺址中曾出土麥粒以及用於加工穀物的石礪,是為本地區早期農業文明的濫觴。
壽縣之地唐虞時屬揚州之域,殷商時是南方諸侯的封地,周時為州來國都所在,春秋時為楚之重邑。
公元前493年,蔡昭侯遷都於此,後為楚滅,楚人於此經營東國。
公元前241年「楚東徙壽春,命曰郢」。
秦一統天下,置壽春縣,屬九江郡,郡治設於壽春。
西漢數代淮南王建都於此地,國除後再為九江郡治。
東漢揚州刺史袁術於此地稱帝建都。
晉時歷為揚州郡、淮南郡、壽春郡治所。
隋開皇年間稱壽州,置總管府。
唐稱壽州,南唐為清淮軍。
宋為壽春府治、安豐軍治。
明清稱壽州,州治於此。
幾千年來,此地始終在中國歷史文化進程中占據重要地位,文化燦若長河,遺珍遍地可拾。
Vol.1文物出土歷史悠久,數量巨大
壹/
據北宋沈括著《夢溪筆談·異事》載「壽州八公山側,土中及溪澗之間,往往得小金餅,上有篆文……天下謂之『印子金』是也」, 印子金即金鈑,戰國時期楚國鑄造,是目前中國發現並已著錄的最早的黃金貨幣。
北宋金石學家呂大臨所著《考古圖》記載壽縣境內出土「已舉爵」、「蔡公子戈」、楚「屈叔佗戈」及「淮南王故宮戈」等物。
-
1933年,壽縣李三孤堆楚王墓第一次被盜,出土文物4000餘件;1935年第二次被盜時,出土文物數百件。
-
1950年,於城南門外牛尾崗等處挖掘出花瓶、銅劍等古物。
-
1955年,於城西門北側的麥地中發現蔡昭侯墓葬,出土珍貴文物500餘件。
-
1956年3月,於雙橋區發現一戰國楚墓,出土一批楚器;11月,錯銀「大府銅牛」於城東門外出土;是年冬,發現故安豐縣城址。
-
1957年春,於城東發現一先秦古墓葬;4月,「鄂君啟節」在城南郊的邱家花園出土。
-
1959年,於安豐塘發掘出漢代草木混合結構的堰壩遺址,出土文物800餘件。
-
1964年3月,於北山發現古生物獸頭化石。
-
1967年,在城北八公鄉陸郢村發現「罈子金」、「麟趾金」14塊。
-
1976年4月,於枸杞公社肖嚴湖水利工地出土一組春秋銅器。
-
1979年8月,於東津公社花園大隊出土楚金幣「郢爰」5000餘克。
-
1980年5月,於瓦埠鎮發掘魏晉墓葬,出土珍貴文物50餘件。
-
1984年3月,彭城鄉閻店村開挖水溝時,發現10件隋代銅造像。
-
1985年4月,於城南郊發掘柏家台戰國建築遺址。
-
1986年,於東津鄉東津村出土楚金幣9300餘克。
-
2009年6月,於城南新區壽春鎮計生服務站建築工地發現東漢王侯級大墓。
-
2010年5月,於今城投大廈、春申學苑等建築工地發掘清代墓葬8座。
-
2010年6月,於新城區紫金路發掘唐墓兩座。
-
2011年8月,於今新橋國際機場發掘漢墓一座,出土器物豐富。
-
2016年6月,於城北門外商合杭高鐵施工工地發掘西漢墓葬一座,出土有本地罕見的線刻畫像石。
Vol.2出土文物精美,極具科考價值
貳/
壽縣博物館現收藏國家一級文物220件、二、三級文物2000件(套)。
其收藏品大多為本地出土,具有顯著地域特點,就青銅器而言,既有氣勢恢弘的楚器,也有兼容並蓄的蔡器,是中原文化、吳越文化、蔡楚文化在本地互相交流、影響、滲透與吸收的實證。
上世紀三十年代李三孤堆所出楚大侶鼎,圓口,方唇,鼓腹,圜底,三蹄足。
通高113 厘米,口徑87 厘米,腹圍290 厘米,足高67
厘米。
楚大侶鼎體量巨大,造型設計上處處追求力量與氣勢的完美結合,充分顯示了楚國青銅鑄造技術中渾鑄法的技術水平。
楚大侶鼎在眾多楚器當中最為雄偉,重達400千克,為楚王重器,體型和重量僅次於安陽出土的后母戊方鼎,為目前所見最大的三足鼎,現為安徽省博物院鎮院之寶。
蔡昭侯之墓,位於壽縣西門內,1955年時由安徽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等單位清理髮掘。
該墓為土坑豎穴,墓中出土隨葬品584件,其中青銅器486件,包括成套的禮樂器,有鼎、鬲、簋、簠、籩豆、尊、盉、盤、鑒以及甬鍾、鈕鍾、鎛鍾各一套,同時出土還有車馬器、兵器等。
青銅器多為蔡器,也有少數吳國器。
有銘文的銅器多達幾十種,禮器多有自銘,考古學家由此可確定鼎、豆、籩、奠缶、盥缶等器的名稱。
該墓中所出土的青銅器風格新穎,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被學術界定為春秋晚期標準銅器群。
1957年4月鄂君啟節出土後,我國考古界的各位專家學者如郭沫若、譚其驤、商承祚、黃盛璋、殷滌非等人都圍繞該文物進行撰文探討,其深入研究一直延續到今天。
節用青銅鑄成,形似竹片,中間有一節,金節表面均有錯金銘文。
現在車、舟節分藏於安徽省博物院、中國歷史博物館。
鄂君啟節的出土,為研究戰國時期的封邑、節符、稅收等制度和商貿、交通、軍事、地理、民族、文化等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證據。
Vol.3古代墓葬星羅棋布,頗具特色
叄/
古人「事死如事生」,墓葬之中隨葬物品大多精美且具時代特徵,是今日博物館藏品的重要來源。
壽縣境內有大量古代名人墓葬,早至傳說時代,下歷各代,涉及社會各個層面。
清光緒版《壽州志》所記載的境內古墓葬數以百計,例如:夏皋陶冢,俗傳在安豐塘中;周孫叔敖墓;左史倚相墓,在州城南五里;宓子賤墓,在州南六十里鐵佛岡;楚考烈王墓,在州南九十里茶庵集;楚莊王墓,在州東九十里;春申君墓在城內東北;漢英布墓,在安豐東八十里;淮南王劉安墓;荀彧墓,在州南門外;呂龜祥墓在城北;明都督蔣沛墓,在州南六十里;安國公曹良臣墓,在州南五十里;將軍孫仰墓,在州城北八公山;御史湯鼐墓,在州西南六十里;御史吳價墓,在城北三里;參議梁子琦墓,在州北五里;戶部郎中夏之鳳墓在州南八十里……
根據今人的科學發掘及考證,可知壽縣古代墓葬群分布規律,春秋墓葬群集中在城西南的西圈一帶;戰國墓葬群主要集中在雙橋鎮、八公山南麓一帶;漢代墓葬群集中在城北、城東一帶;魏晉墓葬群集中在瓦埠鎮一帶;唐及明清墓葬集中在城北及城南新城區一帶。
壽縣的古墓葬內涵豐富,頗具特色,對研究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科學等具有重要的價值。
這些墓葬或因歷代水患加之地貌改變,地表封土多已蕩然無存,但墓中所藏的珍貴文物仍躺在這片土地之下,偶有出土,便驚艷了世人。
作者:李家景
榆次貓兒嶺事件,晉中人永遠的恥
2007年6月9日,山西省文物局通報了十起違反文物保護法的警示案例,希望通過公布這些案例,使全社會更加重視文物保護工作。其中第一起就是「榆次市貓兒嶺古墓葬損毀事件」—— 1983年,原榆次市政府...
河北發現百餘戰國兒童瓮棺葬群,盤點目前發現的大規模墓葬群
2016年10月10日報導,河北省黃驊市今年5月首次在郛堤城遺址附近發現瓮棺葬後,經過幾個月持續發掘,目前已發現瓮棺葬超過110多座,墓葬形制與規模均為全國罕見。
昆明舉辦羊甫頭考古發掘展,展出精美文物200餘件
中國城市文化網訊:1月23日,羊甫頭考古發掘展在昆明市官渡區博物館開展,本次展覽表現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現場展出了文物200餘件、圖片資料65件。此外,展廳還採用了多媒體循環播放滇池流域文化發展...
羊甫頭考古新發掘 再現燦爛奪目的古滇文化
昆明市官渡區羊甫頭古墓葬考古發掘,是繼上世紀50年代我省晉寧石寨山考古發掘以及上世紀70年代江川李家山考古發掘之後,我省開展的又一次重要考古發掘。此次發掘首次發現大量古滇國漆木器和陶器,以豐富成...
成都雙元村墓地發現古墓葬260座
成都雙元村墓地發現古墓葬260座 為四川發現數量最多春秋戰國墓葬群中新社成都3月27日電 (岳依桐)記者27日從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經過近兩年時間的詳細考古勘探和發掘,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大...
楚文化的故鄉,「淝水之戰」的古戰場
壽縣位地處淮河中游南岸,依八公山,傍淮、淠河,古稱壽春、壽陽、壽州,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遷都於此,屢為州、府、道、郡等治所,是楚文化的故鄉,是中國豆腐的發祥地,是「淝水之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