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雜談:中國古代神獸大全(上篇),總有你沒聽過的神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朱雀】
朱雀又可說是鳳凰或玄鳥。
朱雀是四靈之一,也和其他三種一樣,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總稱:井、鬼、柳、星、張、翼、軫。
聯想起來就是朱雀了。
朱為赤色,像火,南方屬火,故名鳳凰。
它也有從火里重身的特性,故又叫火鳳凰。
鳳凰是神鳥,百鳥之王,古人說,雄的叫鳳,雌的叫凰。
以後,鳳凰合稱;再以後,龍鳳相配,鳳便成了宮廷后妃的代稱。
根據神話傳遞,鳳是在東方殷族的鳥圖騰演化而成。
《山海經。
大荒西經》提到有一種五彩鳥,有三種名稱,叫皇鳥、朱雀及鳳鳥。
【玄武】
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
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
武,是黑色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
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請龜到冥間去詣問祖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
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
以後,玄冥的含義不斷地擴大。
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它和其他三靈一樣,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變成的:斗、牛、女、虛、危、室、壁。
而古時後的人對玄武它的解釋有以下的數種,『玄武』即龜。
《禮記.曲禮上》云:『行,前朱鳥而後玄武...』『玄武』乃龜蛇。
《楚辭.遠遊》洪興祖補註:『玄武,謂龜蛇。
位在北方,故曰玄。
身有鱗甲,故曰武。
『玄武』為蛇合體、龜與蛇交。
【白虎】
在中國,白虎是戰神、殺伐之神。
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
而它是四靈之一,當然也|是由星宿變成的。
是由二十八星宿中,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
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是白的。
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從五行中說的。
【青龍】
青龍,亦作「蒼龍」,古代神話中的東方之神。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自黃帝授命於天,威澤四方,龍就成為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中國的象徵,而比較明確的定形是在漢代,從大漢朝開始,龍就被確定為皇帝的象徵與代表。
在東方傳說中,青龍身似長蛇、麒麟首、鯉魚尾、面有長須、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
根據山海經的說法,「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
」;「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
」;「東方有句芒,身鳥人面,乘兩龍。
」;「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兩龍。
」,比較有趣的一點是,在山海經中的龍都是用騎乘的,而跟他同類的蛇則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繞頸,顯示出兩者的不同來;龍是東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這七宿的形狀又極似龍形,從他們的字義上就可以看出來,角是龍的角,亢是頸項,氐是本,而是頸根,房是膀,是脅,心是心臟,尾是尾,箕是尾末。
【麒麟】
麒麟,亦作「騏麟」,簡稱「麟」,古代傳說中的仁獸、瑞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
被稱為萬獸之長。
且是神的坐騎。
【魑魅】
古代傳說中山澤的鬼怪。
《左傳文公十八年》有「投諸四裔,以御魑魅」的記載,杜預注曰:魑魅,山林異氣所生,為人害者。
(《辭海》P211) 換句話說,魑魅就是鬼怪——《邪櫻》中的妖精應該也算是「魑魅」了。
但是,有朋友可能馬上會想到無定鄉八老中的「刀四」,這個傢伙雖然還沒怎麼露面,卻大約不會是山里河裡的,所以,刀四不是「魑魅」。
那刀四是什麼?
或許應該說,刀四是「魅」,不是「魑魅」。
因為《說文》中明明白白地寫著,「鬽,老物精也」。
《周禮》又說,「以夏日至,致地示鬽」,鄭玄註:「百物之神曰鬽。
」也就是說,「鬽」,是百物之精靈。
而「魑」這種東西,則比「魅」要複雜一點。
《辭海》中解釋,魑,是一種無角的龍——這讓我一下子就想起了騰蛟真人,但騰蛟真人是有翅膀的,恐怕不能算——可《說文》中又說,「魑,若龍而黃」。
既然「若龍」,那就不是龍了。
於是,又有人註解,魑是一種獸形的山神,鄭玄則乾脆說了這麼一句:「魑,猛獸也。
」 但魑是一種像龍的東西總不會有錯,在對「彲」的解釋中,有《史記》可以為證,《史記齊太公世家》中有一句「……非龍非彲」。
【魍魎】
形如三歲小兒,色赤黑,目赤,耳長,發潤。
好食亡肝者。
——《今日續百鬼·卷之下》鳥上石燕 安永八年(1779)。
【鬼仆之事】
芝田某管帳差役,數年前承美濃建築差役之請至該地,攜一仆同行。
該仆平日忠實值勤。
某日,夜宿旅店,夜半醒覺,不知是夢是真,見該仆前來枕旁細語:「吾非人,乃魍魎之輩也。
今日不得欲告假,請大人准之。
」曰:「既為不得已,准之。
願聞詳細。
」該仆云:「吾輩之責乃依序取死者亡骸,今當至旅宿下一里處取某百姓之死骸也。
」言畢,不知去向。
或以為無稽之夢,遂忘之。
翌朝聞該仆去向不明大驚,至一里下某百姓處問其母之事,聞言「今日送葬,至野道時俄然黑雲大作,棺中死骸失矣」,益覺驚奇。
——選自《耳曩·卷之四》
【檮杌】
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猛獸。
相傳是北方天帝顓頊的兒子,它還有名字叫做傲狠,難訓,由這幾個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為了。
和窮奇一樣,檮杌後來也成了四凶之一。
【窮奇】
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古代四凶之一,主要記載於《山海經》中,《山海經·海內北經》所載,指窮奇外貌像老虎,長有一雙翅膀,喜歡吃人,更會從人的頭部開始進食,是一頭兇惡的異獸。
可是,同樣在《山海經》中,《山海經·西山經》一篇卻提到窮奇的另一種形象,該篇中的窮奇,外貌像牛,長著刺蝟的毛髮,與《海內北經》所述者有很大的差別。
不過二者都是喜歡食人的凶獸,這方面則沒有分別。
據說窮奇經常飛到打鬥的現場,將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惡行,窮奇會捕捉野獸送給他,並且鼓勵他多做壞事。
古人也把那種不重心意、遠君子近小人的人稱為窮奇。
【饕餮】
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秘怪物,古書《山海經·北次二經》介紹其特點是:其形狀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手。
【混沌】
漢·東方朔《神異經·西荒經》:崑崙西有獸,其狀如犬,長毛四足,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
有腹而無五臟,有腸而直,食物徑過。
人有德行而往牴觸之,人有凶德而往舐迎之。
天使其然。
名曰渾沌。
《史記·五帝本紀》: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慝。
【狻猊】
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排行老四,是一種猛獸。
形如獅,喜煙好坐,佛祖見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當了坐騎。
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
相貌又軒昂的動物,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
是佛祖文殊菩薩的坐騎,或者雕在香爐上讓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獸名。
獅子。
《爾雅·釋獸》:「狻麑如虦貓,食虎豹。
」 郭璞 註:「即師子也,出 西域 。
」《穆天子傳》卷一:「狻猊囗野馬走五百里。
」 郭璞
註:「狻猊,師子,亦食虎豹。
」 唐 杜甫 《天狗賦》:「夫何天狗嶙峋兮,氣獨神秀,色似狻猊,小如猿狖。
」 清朝蒲松齡聊齋志異·象》:「少時,有狻猊來,眾象皆伏。
」
【太陽燭照】
太陽燭照是盤古開天闢地後混沌所化兩儀中的陽與盤古一眼結合而產生的聖獸。
【太陰幽熒 】
太陰幽熒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由混沌開闢後產生的至陰之炁與太陰之精共同所化的聖獸, 為宇宙諸天中僅次於太陽燭照的聖獸。
與太陽燭照不同的是,雖然太陰幽熒也曾被稱作聖神,但更多的記載將其稱作往聖。
【應龍】
應龍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一種有翼的龍,相傳應龍是上古時期黃帝的神龍,它曾奉黃帝之令討伐過蚩尤,並殺了蚩尤與夸父而成為功臣。
禹治洪水時有應龍以尾畫地成江河使水入海。
【鯤鵬】
鯤鵬來自莊子的《逍遙遊》中記有「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這鯤鵬精於變化,通靈萬物,助天帝澄清玉宇,受敕封為九天鯤鵬。
【燭龍】
又名燭陰,也寫作逴龍。
人面龍身,口中銜燭,在西北無日之處照明於幽陰。
傳說他威力極大,睜眼時普天光明,即是白天;閉眼時天昏地暗,即是黑夜。
今文化史家認為,燭龍為北方龍圖騰族的神話,其本來面目應是男根,由男性生殖器蛻變而來。
其產生晚於女陰崇拜時代。
【陸吾】
陸吾,昆吾神獸,身如白虎,有九首。
相傳是西崑侖山西王母娘娘的守門神獸,上古天帝時期曾是天帝看守天宮寶庫的神獸。
西南四百里曰崑崙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
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
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
【白澤】
白澤,黃帝巡遊至東海,遇之,此獸能言,達於萬物之情。
問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者凡萬一五百二十種,白澤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
三足烏
中國古代的太陽精靈、也被看作太陽運行的使者。
中國古代傳說太陽中居住著三足烏,人們敬仰太陽,三足烏也被作為祥瑞的象徵來崇拜。
據說由於三足烏一共有十隻,不停地在天空中運轉,導致地上遭受旱災和灼熱的煎熬。
堯帝命令后羿將所有三足烏射殺,結果后羿射落九隻、留下一隻,從此太陽只有一個並且在傍晚落下。
也有說法稱三足烏是服侍西王母的精靈。
【黃鳥】
有巫山者,西有黃鳥。
帝藥,八齋。
黃鳥於巫山,司此玄蛇。
另註:帝即天帝,藥指神仙藥,即長生不死藥。
《山海經·北山經·北次三經》:有鳥焉,其狀如梟而白首,其名曰黃鳥,其鳴自詨 ,食之不妒。
黃鳥棲息於軒轅山,形像梟,頭白色。
相傳,人吃了它的肉就不會產生妒忌心理。
【獬豸】
獬豸,古代神裁製度下產生的著名神獸,又被稱為「法獸」。
根據《論衡》和《淮南子·修務篇》的說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樣貌大致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髮,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有一隻獨角,據傳角斷者即死,有被見到長有雙翼,但多數沒有翅膀。
擁有很高的智慧,能聽懂人言,對不誠實不忠厚的人就會用角牴觸。
後世常將普通羊飼養在神廟,用來代替獬豸。
【貔貅 】
貔貅又名天祿、辟邪,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
雄為貔,雌為貅。
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
貔貅者,其身形如虎豹,其首尾似龍狀,其色亦金亦玉,其肩長有一對羽翼卻不可展,且頭生一角並後仰。
(貔貅的體色是根據吞噬金銀珠寶種類來呈現的,若金比例居多便身成金色,若玉比例居多身便成玉色)
漢書「西域傳」上有一段記載:「烏戈山離國有桃拔、獅子、尿牛」。
孟康注曰:「桃拔,一曰符拔,似鹿尾長,獨角者稱為天鹿,兩角者稱為辟邪。
」辟邪便是貔貅了。
經過朝代的轉變,貔貅的形態比較統一,如有短翼、雙角、卷尾、鬃須常與前胸或背脊連在一起,突眼,長獠牙。
古時候人們也常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
它有嘴無肛門,能吞萬物而從不瀉,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
很多中國人配戴貔貅的玉製品正因如此。
【甪端(lù duān)】
《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其獸則麒麟角端。
」郭璞註:「甪端似貊,角在鼻上,中作弓。
」又《宋書.符瑞志》云:「甪端,日行萬八千里,又曉四夷之語,明達方外幽遠之事。
」蓋*白澤獸之類。
清王士禎《隴蜀餘聞》云:「甪端,產瓦屋山,不傷人,惟食虎豹。
山僧恆養之,以資衛護。
」
【勾陳】
勾陳,古代中國民間傳說中的一種動物。
形狀像鹿,頭上有角,全身有鱗甲,尾像牛尾。
古人以為仁獸﹑瑞獸,拿它象徵祥瑞。
《易冒》:「勾陳之象,實名麒麟,位居中央,權司戊日。
蓋仁獸而以土德為治也…」上史書上所記「句陳,勾陳,鉤陳」,均為「勾陳」。
《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均作:句四星。
正史中《晉書·天文志》開始作「鉤陳六星」,但是一些保留下來的緯書中已經有作「鉤陳六星」之說,也就是說在後漢時出現六星之說了。
【馬交】
馬交,類馬,白身黑尾,頭有一角,利齒,四足為爪,發音如鼓聲。
以虎豹為食。
一說可御兵。
《山海經(海外北經)(西次四經)》、《管子(小問)》、《周書(王會)》有載。
金蟾
金蟾又稱三足金蟾,中國神話傳說月宮有一隻三條腿的蟾蜍,而後人也把月宮叫蟾宮。
古人認為金蟾是吉祥之物,可以招財致富。
三腿的蛤蟆被稱為「蟾」,傳說它能口吐鉛。
古代有劉海(劉海故里為陝西西安戶縣阿姑泉歡樂谷)修道,用計收服金蟾以成仙,後來中國民間便流傳「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的傳說。
釋義:「呂洞賓弟子劉海功力高深,喜歡週遊四海,降魔伏妖,布施造福人世。
一日,他降服了長年危害百姓的金蟾妖精,在過程中金蟾受傷斷其一腳,所以日後只餘三腳。
自此金蟾臣服於劉海門下,為求將功贖罪,金蟾使出絕活咬進金銀財寶,助劉海造福世人,幫助窮人,發散錢財。
人們奇之,稱其為招財蟾。
」
當康
有牙的小豬狀,因叫聲而得名當康。
可以預見豐年。
《山海經(東次四經)》有載。
【乘黃】
說中的異獸名。
《山海經·海外西經》:「白民之國在龍魚北,白身披髮。
有乘黃,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
【呲鐵】
呲鐵,形狀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鐵為食。
排泄物利如剛,可作兵器。
《神異經(中荒經)》有載。
【腓腓】
腓腓又作胐胐,讀音都為(fěi fěi),中國古代野獸,有點象狸,白色的尾巴,脖子上有類似馬鬃的鬃毛。
養之可以解憂愁。
《山海經》中記載,腓腓的樣子像狸,身披鬣毛,長著一條白色的尾巴,飼養它可使人解憂。
【火鼠】
火鼠又名火光獸。
生活在火山中(火山是指燃燒的森林),重百斤(體形應甚大),細如絲,見水即死。
用它的毛就可製成「火烷布」。
《神異經(南荒經)》、《十洲記》有載。
【赤鱬】
赤鱬(chìrú)傳說中異魚名。
人面,音如鴛鴦,食之可以療病。
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南山經》:「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注於即翼之澤。
其中多赤鱬,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
」
【夔牛】
夔牛(kuí),一種傳說中的怪獸。
外形像龍,聲音如雷,僅有一足。
據說黃帝依照九天玄女的指示將夔殺死,以其皮製成戰鼓。
夔龍又稱且角龍。
夔者,見於《書·舜典》、《國語·魯語》、《左傳·僖公二十六年》諸典中,或為樂官,或為木石之怪,或為國名。
又作地名,……夔、夒,字形相近,義亦頗相似。
《說文》:「夔,神魖也,如龍,一足。
從夂。
象有角、手,人面之形。
」
想像性的單足神怪動物,是龍的萌芽期。
《山海經·大荒東經》描寫夔是:「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有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
但更多的古籍中則說夔是蛇狀怪物。
「夔,神魅也,如龍一足。
」(《說文解字》)「夔,一足,踸踔而行」。
(《六帖》)在商晚期和西周時期青銅器的裝飾上,夔龍紋是主要紋飾之一,形象多為張囗、卷尾的長條形,外形與青銅器飾面的結構線相適合,以直線為主,弧線為輔,具有古拙的美感。
【狸力】
豬狀獸,腳後有突起,聲音就像狗叫。
應該是有操土之能。
《山海經(南次二經)》有載。
《山海經》:「有獸焉,其狀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見則其縣多土功。
」
【翻羽】
是中國古代神獸的一種。
翻羽,又名綠耳,行越飛禽。
崑崙八駿之一,曾經載周穆王至崑崙山見西王母。
後稱「天子八駿」。
穆天子傳》∶「天子之駿∶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華騮、綠耳。
」即後世所謂之天馬。
傳說中周穆王駕車用的八匹駿馬,傳說能日行萬里(一說三萬里)。
八馬名具體說法不一,主要有:以馬的毛色命名: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華騮,綠耳。
(見《穆天子傳》卷一)
冉遺魚
冉遺魚,英鞮之山,涴水出焉,而北流注於陵羊之澤。
是多冉遺之魚,魚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馬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
釋義:英鞮山,涴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北流入陵羊澤。
水裡有很多冉遺魚,這種魚長著魚身、蛇頭,還有六隻腳,他的眼睛形狀如同馬的眼睛,吃了這種魚可以使人不患夢魘症,還可以防禦凶災。
《山海經·西山經》:靼涴水出焉,而北流注於陵羊之澤。
是多冉遺之魚,魚身蛇首六足,其目如觀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
剛山尾再向西三百五十里的地方,叫做英鞮山。
山上是茂密的漆樹林,山下多黃金、美玉。
山中的飛鳥走獸全都是白色的。
涴水發源於此山,向北流入於陵羊之澤。
水中盛產冉遺魚,魚身蛇頭,六隻足,耳朵像馬耳。
吃了這種魚可以防禦凶事,使人不眯。
【橫公魚】
橫公魚,《神異經(北方荒經)》有載:「生於石湖,此湖恆冰。
長七八尺,形如鯉而赤,晝在水中,夜化為人。
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烏梅二枚煮之則死,食之可卻邪病。
」
贏魚
《山海經》:嬴魚,魚身而鳥翼,音如鴛鴦,見則其邑大水。
嬴魚生長在邽山的洋水裡。
魚有雙翼,叫聲猶如鴛鴦。
平時輕易不出現,一旦在哪裡出現,哪裡就要發大水。
【遠飛雞】
《洞冥記》有載:「中國古代神獸一種,又名翻明雞、目羽雞。
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
日出夕還。
【何羅魚】
何羅魚,傳說中異魚名。
一首而十身。
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北山經》:「譙明之山,譙水出焉,西流注於河。
其中多何羅之魚,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癰。
」
【滅蒙鳥】
《山海經》載:滅蒙鳥在雞胸國的北部,鳥的羽毛是青色的,尾巴是紅色的。
滅蒙鳥就是孟鳥。
秦的先人,是帝顓頊的孫女,名叫修。
女修在織補時,有一隻玄鳥生了個卵,女修吃了下去,生了個兒子取名大業。
大業娶少典的女兒少華。
少華又生了大費,大費生了兩個孩子,一個叫大廉,便是鳥俗氏;另一個叫若木,便是費氏。
大廉的玄孫孟戲、仲衍,都是身子像鳥,但會說人的語言;因此他們是滅蒙鳥的國民,但是他們沒有留下子嗣。
從古到今都有人類起源於飛鳥的說法,而飛鳥來自源海洋魚類的演化。
【三角獸】
傳說中瑞祥之獸名。
頭生三角,王者法度修明則此物至。
帝王儀衛有繪其像之旗。
《元史·輿服志二》:「三角獸旗,赤質,赤火焰腳,繪獸,其首類白澤,綠髮,三角,青質,白腹,跋尾綠色。
」
【比翼鳥】
比翼鳥,又名鶼鶼、鶼鰈、蠻蠻。
此鳥僅一目一翼,雌雄須並翼飛行。
《山海經·海外南經》:「比翼鳥在(結匈國)其東,其為鳥青、赤,兩鳥比翼。
一曰在南山東。
」又山海經《西山經》:「崇吾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見則天下大水。
」
《山海經》亦云:「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
」
《博物志余》講得更為詳細:「南方有比翼鳥,飛止飲啄,不相分離……死而復生,必在一處。
"「如此奇異的鳥,古人必然要附會於一定的休咎兆驗。
《山海經》說「見則天下大水」,說比翼鳥的出現預兆洪水滔天,是咎徵。
《博物志·異鳥》:「見則吉良,乘之壽千歲。
」
《瑞應圖》:「王者德及高遠,則比翼鳥至。
」如此等等。
《逸周書》曾載,周成王大會諸侯時,曾有人以比翼鳥進貢。
比翼鳥是什麼樣子的呢?傳說它是一目一翼,不比不飛,帶有較多的感情色彩,後世常用比翼齊飛形容夫妻生活和諧美滿。
《爾雅·釋地》:「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其名謂之鶼鶼。
」郭璞註:「似鳧,青赤色。
」
重明鳥
在《拾遺記》中說,堯在位七十年,有積支之國,獻重明鳥,一名雙晴言在目。
狀如雞,鳴似鳳。
解落毛羽,用肉翅而飛。
能摶逐獸狼,使妖災群惡不能為害。
國人都全洒掃門戶,以留重明。
如重明鳥未到的時候,國人或刻木,或造銅像,為此鳥的形象,放在明戶之間,則魑魅之類,自然退伏。
【九尾狐】
九尾狐在神話傳說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所謂青丘之國以及塗山氏所言都是九尾狐。
九尾狐,中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生物,來自於春秋戰國時代編纂的《山海經》而後來傳到日本,朝鮮等亞洲地區。
《山海經》云:「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
《瑞應圖》說:「王者不傾於色,則九尾狐至。
《宋書·符瑞志》說:「白狐,王者仁智則至。
《孝經援神契》說:「德至鳥獸則狐九尾。
九嬰
傳說中怪獸名。
能噴水吐火,堯時出,作害人間,被羿射殺於北狄凶水之中。
其說始見於漢。
《淮南子·本經訓》高誘註:「九嬰,水火之怪,為人害……北狄之地有凶水。
」
禍斗
「禍斗」原本是漢族神話傳說中居住在中國南部的少數民族,但是它被形容為外形象犬的妖獸,吞吃犬糞、並且噴出火焰。
禍斗所到之處皆發生火災,所以古人將它看作火災之兆和極端不祥的象徵。
也有說法稱禍斗吞食火,並且排出帶火的糞便。
禍斗應該是在神話中被妖魔化的中國南方部落的象徵。
【鐘山神】
自女兒山至賈超山共十六座山,方圓三千五百里。
其山神都是馬身龍首神。
又名中山神。
【獓狠】
三危山食人巨獸,樣子有些像牛,長著四隻角,它的毛髮很長,就像披在身上的蓑衣。
【帝江】
《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
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 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
」意思就是西方的天山上,有一隻神鳥,形狀像個黃布口袋,紅得像一團紅火,六隻腳四隻翅膀,耳目口鼻都沒有,但卻懂得歌
舞,名字叫做「帝江」。
除此之外,《莊子》、《神異經》記載的怪獸也叫此名。
黃帝、共工氏首領在一些記載當中也被稱為「帝江」。
【舉父】
崇吾山的畏獸,善於投擲,虎豹畏之。
它有撫摸自己頭的習慣,能舉起石頭擲人。
《西次三經》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之瑤澤,西望帝之搏獸之丘,東望鄢淵。
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文臂,豹虎而善投,名曰舉父。
"
中國上古傳說中的神獸 !
中國作為世界公認的文明古國,在中華文化傳承中,上古時期神話傳說中有很多種神獸,如白澤、夔、鳳凰、麒麟、檮杌、獬豸、犼、重明鳥、畢方、饕餮、腓腓、諸犍、混沌、慶忌等。想必很多人是只聞其名,也不知其...
中國上古傳說中的神獸!值得收藏!
中國作為世界公認的文明古國,在中華文化傳承中,上古時期神話傳說中有很多種神獸,如白澤、夔、鳳凰、麒麟、檮杌、獬豸、犼、重明鳥、畢方、饕餮、腓腓、諸犍、混沌、慶忌等。想必很多人是只聞其名,也不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