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隱逸的風氣:從一個失樂園 - 今天頭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嵇康原本忠於曹魏政權,隱逸也是自司馬家族篡位後開始。

在整個魏晉南北朝的隱士當中,嵇康的才情才藝、狂放不羈、社會聲望乃至對後世文人的影響均有著一騎 ... 首頁 清風渡口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隱逸的風氣:從一個失樂園,到另一個失樂園 2021-12-25  清風渡口 原標題: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隱逸的風氣:從一個失樂園,到另一個失樂園 曹魏景元元年的一個深秋,子規急於回巢,嚶嚶囀囀著掠過樹梢,滄州之上升騰起一面隱約的霧氣,晚歸的農人趕了牛車嘎吱著走向山腳。

山林中的夜幕剛落,林蔭下的一間茅屋中,一曲《風入松》已起了調。

數百載間,這片山林之外的世界不斷地發生著滄海橫流,八方風雨,斗轉星移的重大事件。

而一群好琴、好酒、好思辨的人正隱匿在這山澗之間,他們一面「臨清流,賦新詩」,一面「背長林,翳華芝」,像仙人,又像流亡者,過得好生快活,卻又好生地不快活。

一曲終了,餘音靡靡。

朗月垂光,映照出他們高深莫測的面龐。

天曉得,這座山是什麼山?這片林是哪個林?這群人是何許人? 推杯換盞之間,遠處的林間似有野獸跳躍而出,尾似長鞭,角如梅枝,毛同錦緞,眼如珠玉。

屋裡傳來酒杯碰地的聲音,一人喊道,快看,那是山澤瑞獸罷!眾人拾了鞋奔出門外——濕潤的山間只余麋鹿的蹄印,卻已不見它的身影。

1.逃亡的文人:從一個失樂園,到另一個失樂園 東漢末年,三國鼎立,至公元260年左右,曹魏方面有司馬家族權傾朝野,東吳有權臣凶虐、孫亮被廢,蜀漢余了一名「扶不起的阿斗」,勝敗局面已呼之欲出。

公元266年,司馬炎結束了與曹氏家族之間的拉扯,正式篡魏,西晉如同一聲驚雷般迅速崛起,並在公元280年滅吳後一舉結束八十餘年的亂世局面,實現了自秦始皇之後中國歷史上的第二次大一統。

然而,西晉的統一卻與秦王朝的一乎天下截然不同。

秦王朝開啟了持續四百多年的禮教、經濟與文化方面的統一。

而西晉卻打開了一個紛繁複雜的潘多拉之盒:在接下來的三百六十餘年間,共計三十餘個王朝相繼興滅,並發生八王之亂、五胡亂華等重要歷史事件。

政權的反覆更迭及戰亂帶來紊亂的經濟發展,貧苦農民向士族及寺廟賣出土地以求生存,而大地主、貴族和官僚卻縱情享樂、攀比財富。

與此同時,民族融合加強,佛教、希臘以及波斯文化傳入中原,帶來經濟形式、生活方式以及思想上的衝突和改變。

中原大地呈現出一派星飛雲散、顛沛流離的混沌景象。

存在於這一段時期的文人是悲慘而鬱結的。

政治形勢風雲突變、波譎雲詭。

在王公貴族之中,政變成為一種流行的手段,而在士大夫及文人之間,「站隊」和「說話」則成為兩門艱苦的學問。

文人的立場如風中浮萍,飄搖不定:在更迭的朝代里,大量名士包括謝靈運、崔浩等人被構陷,身家具隕;在新建立的王國中,選官制度趨向於任人唯親,身世背景成為唯一的依據——可誰又能知道國家下一次姓什麼? 王朝更迭之間,文人不斷地從一個失樂園進入到另一個失樂園。

「齊家」保命竟須步步驚心,「治國」安民顯然遙遙無門,天下正烏煙瘴氣地亂著呢,更不要說「平天下」。

幾經鎩羽,牛馬風塵,現實的圍城給了形而上的思想可乘之機,悲觀的避世傾向開始在文人之間蔓延乃至流行。

2.青山四處埋屍骨,我登鹿門永不還 世上曾有多少次天崩地裂的動亂和金盡裘敝的失意,便有多少份想要埋頭逃避、遠走高飛的心情。

隱居作為一種社會性選擇,在中國古代其實早已存在。

古代文人大多得意時仕,失意時隱,印證的是孔子所提出的「邦無道則隱」;後又有莊子形而上的「心隱」,東方朔「大隱隱於市」的「朝隱」; 乃至白居易提出「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囂喧,不如作中隱。

」伯夷叔齊因恥食周粟而隱居首陽乃至餓死,是一種堅定的明志; 林逋一生不仕不娶,結廬孤山,與梅妻鶴子為伍,是為骨子裡的孤傲與清高龐德公攜妻女上鹿門山後從此採藥不返,選擇了另一種生活方式。

想要避開俗世,隱居於某處,其實是常見的人類心態和社會現象。

魏晉南北朝時期,隱逸上升為一種濃郁的風氣。

在前後近四百年中,出現了諸多著名的隱士,他們各自因為所處的時期、政治環境、家庭背景及個性差異,體現出各不相同的隱逸風格。

若要就他們的隱逸事跡做個粗淺的分門別類,那麼大致能夠分為四種。

第一種隱士為說隱就隱,楚河漢界,態度分明。

這類人物以嵇康為代表,蔑視禮教,崇尚自然,與當政者勢同水火,對於當下的潮流和世俗有著深刻的不屑一顧。

嵇康原本忠於曹魏政權,隱逸也是自司馬家族篡位後開始。

在整個魏晉南北朝的隱士當中,嵇康的才情才藝、狂放不羈、社會聲望乃至對後世文人的影響均有著一騎絕塵的實力。

李贄嘆其文章「峻絕可畏」,劉勰贊其品性「清峻」、是為「雋俠」,白居易寫詩為其「涕淚滿裳」,馮友蘭評其「天真爛漫、率性而行」。

嵇康之所以受到文人廣泛的喜愛,正是因為其剛腸疾惡,愛憎分明的果敢和骨氣,以及他鮮明的政治態度和浩然的思想立場。

然而,這樣的個性遇賢則矣,遇佞則溺。

在得知好友山濤好意將自己舉薦給司馬朝廷時,嵇康勃然大怒,奮筆疾書,怒寫長篇巨製《與山巨源絕交書》。

文章酣暢淋漓,脈絡分明,有理有據,邏輯嚴密,毫不遮掩地向摯友山濤流露出指責、尖刻與傲慢,然而賢者山濤終以寬宏待之。

而在面對因仰慕而前來拜訪的鐘會時,嵇康因認定來者為俗人,怠慢鍾會,甚至拋出輕蔑的一句「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後來,鍾會向司馬進讒言稱嵇康為「臥龍」,嵇康終究給自己埋下殞身的禍根。

「營內而忘外」是嵇康的特點之一。

他不喜俗人,又不肯憋著,必須言明立場,道清身份,叫這些人看清自己的愚蠢,這在招致大量仰慕者的同時,也廣樹外敵。

在旁人看來,他的言行就有了「名重傷身」、「不合時宜」的過失。

魏晉隱士的第二類型為半隱不隱型,主要以阮籍、山濤和劉伶為代表。

山濤和阮籍都是嵇康的至交。

在斷袖之氣蔚然成風的年代,三人的關係曾好到讓山濤的妻子心生懷疑。

山濤幼時孤苦清貧,因此在被司馬師舉為秀才後,至此格外珍惜仕途,始終恪守本分、選賢用能。

山濤雖然不似嵇康那般恃才放曠、旗幟分明,但他為人正派,品格高貴,度量恢弘,「璞玉渾金」。

雖然在職期間屢求退位,希望歸隱田野,仍因風德高尚、治理有方,屢次辭官不成。

山濤與嵇康之間即使有絕交書事件存在。

但他仍是嵇康死前唯一的託孤對象,二人在志趣和理想上,實則有著莫逆於心的交情。

阮籍在為人上比嵇康更為圓滑。

很少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嵇康贊其「至性過人,與物無傷」,只有「飲酒過差」是他的缺點。

阮籍和劉伶都是酒鬼。

阮籍為了步兵校尉府中的美酒接下校尉的官職,實則每日偷閒躲靜,一遇正經事就裝醉。

劉伶對於酒的痴迷更甚,常常鹿拉輕車,縱酒昏酣,後又特意作了《酒德頌》,用來隱射現實。

在嵇康下獄、阮籍病死後不久,太康時代終於到來,社會呈現出一片安寧繁榮的景象,竹林七賢中的向秀、王戎、阮咸等人再次積極地尋求入仕。

他們體現的則是第三種隱逸:能隱則隱,不隱則矣;隱無可隱,無需再隱。

換句話說,當形勢明朗,機會出現,他們仍願投身朝廷,實現治國志氣。

西晉雖是一個偉大的朝代,但偉大的人物卻在其之中變得平庸。

曾經雄才大略、明達善謀的司馬炎開始追求別出心裁的放縱。

西晉的沒落彈指之間,僅二世而亡。

晉人為躲避匈奴人的進攻,舉家南下,開闢了東晉。

正是在嵇康與阮籍去世一個世紀之後,陶淵明誕生了。

陶淵明代表著第四種隱逸,即,隱便隱了,無需再提。

隱士如陶淵明、龐德公等在內,均體現了堅定的志氣,但一旦歸隱,就索性連意見也懶得發表。

文人的作品能夠體現出其心境,陶淵明的詩作開闢了田園詩、隱逸詩的新篇章,清新明朗,悠閒快活,體現了真實的平淡和釋然。

相較於陶淵明,嵇康歸隱後的論作仍彰顯著他犀利的筆鋒,孔武有力的論辯和強悍的個人態度,這或許還意味著怨恨,意味著不甘。

3.陣痛下的新生:建給後世的復樂園 在人類歷史上,制度上的無序通常為新事物的探索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期間,政治上的動盪和混沌必然帶來文化與思想上的遍地開花、百家爭鳴。

一方面,秦漢一統的瓦解鬆動了獨尊儒術的文化權威,「今文經學」的迷信色彩消耗著社會對這一學派的信賴,使得道家、法家、佛家等思想能夠趁虛而入,尋得一方立足之地。

另一方面,身處混沌之中的文人在折磨中生出了對虛無的渴望和好奇,以形而上的道家思想為基礎的魏晉玄學應運而生。

深奧的玄學對本我,他人,自然,以及這三者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展開了真摯的探索,在混沌的當時給人們帶去了慰藉心靈、振奮精神的作用,同時對後來的中華哲學乃至世界哲學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而在文化審美方面,這一時期的詩詞造詣得到了極大程度的演變和升華。

在詩歌風格上,隱逸詩和山水田園詩避開了嚴酷的現實。

主張片段化、場景化的自然景觀描寫,凸顯閒適自然、寧靜嫻雅、質樸清新的詩歌意境,繼而寓情於景,傳遞深意。

在美學意象和行文方式上,嚴酷的政治環境一定程度上剝奪了言論自由的可能性,隱士對於感官及意氣的表達傾向於曲折和隱晦,因此出現了隱喻、比興、象徵等手法。

除了麋鹿、滄洲、五柳、鷗鷺、東皋、牧童、子規等大量的特指隱居山林的意象之外,隱士及文人還常常用到以物代人的手法。

例如,嵇康在自己的《琴賦》中提到,「然非夫曠遠者,不能與之嬉遊;非夫淵靜者,不能與之閒止;非夫放達者,不能與之無郄;非夫至精者,不能與之析理也。

」 全篇雖在刻畫琴之態、琴之美,實則卻在表達自己交友的原則和曠達的心聲。

雖然從另一方面來說,低調的反世俗反而變成了高調的非主流,有時隱士們隱晦的自我表達在外人看來,就有了陰陽怪氣、含沙射影的意味。

後記:二十一世紀,隱逸文化是否可取? 隱逸文化在中國歷史、文藝以及哲學發展領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然而,當人類進入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社會管理極為先進的現代社會後,隱居變得困難。

甚至不再為大眾所認可和接受。

在現代化國家當中,似乎只有日本與芬蘭還保留甚至繼續發揚著離群遠居的社會文化。

而原因大多仍是為了逃避社會現實、確保必要的社交距離、斷絕累贅的社會關係。

然而,我們所立足的空間本就充滿了動機、關係、責任與感情,充斥著喜悅、悲傷、恐懼、挫敗與灰心,以及無數個與我們感情相似的其他人,這才是真正的世界。

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還能心無旁騖地拋下一切去隱居嗎?就現狀來看,或許只有新冠病毒做到了。

了解歷史使我們明白了歷史人物所面臨的混沌意味著什麼,而他們又於其中掙扎著創造出了什麼。

如果於混沌之中抽身遠離即意味著獲得了新的視野和立場,隱居是否也可被視作為一種生活的創意? 可是,真的可以僅因恐懼和失落就離群索居嗎? 抹除了恐懼不意味著增加了勇敢,行動之阻助長行動,道路之阻自成道路,恐懼者和失落者需要知道的不是這個世界有多可怕、多令人灰心,而是明白他們自己可以變得更強大。

直面現實的勇敢意味著像狩獵者一般保持警覺,並始終嘗試使自己有能力應對危險和未知。

但若要隱去,便是真的一去不返。

回想一下你的人生,你真的想好了嗎? 參考文獻: 《漢晉春秋》 《晉書·卷四十九·列傳第十九》 《琴賦》 《與山巨源絕交書》 文/羽昕 文章來源:https://twgreatdaily.com/511514184_120678509-sh.html 考古隊挖開羋月的墓穴,墓中只下了老舊的電池,是誰放進去的? 2022-04-01 他覬覦兄弟媳婦的美貌,設計將兄弟殺害,然後弟媳為他生10個孩子 2022-04-01 老兵繳獲一把日本軍刀,日本出3千萬也不賣,最後交給博物館 2022-03-30 記得那個在妻子墓前流淚下跪的張良善嗎?背後故事感動了無數人 2022-03-29 巨鱷「古斯塔夫」,機槍拿它也沒辦法,為何被稱為「活傳奇」? 2022-03-29 撿破爛發家,孫樹華逆襲河南首富,身家14億,卻誤入歧途人財兩空 2022-03-29 黑人混血嬰兒被拋棄,上海阿婆撿回撫養20年,他後來如何報恩的? 2022-03-29 70噸重黃河鐵牛被挖出後,為何露天放置不管?專家:不敢動 2022-03-29 長平之戰慘敗,真的就只是趙括一個人的錯嗎?還有一個人罪不可恕 2022-03-29 元朝皇帝們究竟葬在哪裡,為何現在仍然是個謎? 2022-03-29 玉皇大帝為什麼能主宰萬物?其實,這也是人間皇帝的一種需要 2022-03-28 5年前,雙胞胎弟弟放棄讀大學,打工讓姐姐讀書,他們現狀如何? 2022-03-28 乾隆人生最大的悲哀:十七個兒子,十三個早夭,最終選了一個廢物 2022-03-28 西晉結束了三國混戰,為何又會在短短的36年內走向滅亡? 2022-03-28 千年前的金國間諜有多猖狂?他們竟然打算:不費一兵一卒瓦解南宋 2022-03-28 美國退還庚子賠款,很多人卻說美國人沒安好心,事實真是這樣嗎? 2022-03-28 殺人犯逃亡16年,找上門時已成寺廟住持,房間還搜出70萬現金 2022-03-28 海軍司令累倒在椅子上睡著了,一小兵為他蓋上毛毯,改變一生命運 2022-03-27 法國女孩扭曲愛情:同時嫁兩人,一個帥氣一個多金,33年沒人發覺 2022-03-27 第一個與外族簽訂喪權辱國條約的皇帝,被永遠釘在了歷史恥辱柱上 2022-03-27 東吳有統一中原潛力,國家富強人才眾多,為何不能如願? 2022-03-27 成吉思汗的真身墓到現在都沒找到,究竟是何原因? 2022-03-27 用生命維護中國軍隊榮譽的美國人,奮戰至最後一刻,最後憤恨自殺 2022-03-27 北周武帝宇文邕:南北朝最有作為的皇帝,豪氣干雲長存歷史 2022-03-27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