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文學:發展過程與文化自覺形成的時期 - 人人焦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但是也有一部分作家的作品具有建安時期的慷慨悲愴的氣質,如西晉的左思等。

南渡後,玄言詩出現,顯示了文人的玄學思想對文學的影響,並取代了文學的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魏晉南北朝文學:發展過程與文化自覺形成的時期 2020-12-06舒瑜說歷史 導語: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走向自覺,五言、七言詩也逐漸走向興盛,這個時期的文學對唐詩的繁榮起到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最出名的是建安風骨,這是一種雄壯豪邁的詩風。

魏晉南北朝後期文學有兩個特點,一是開始注重文學的規範化,這代表著文學從注重內容到注重形式的轉變;二是詩風比較柔婉,內容也多寫宮廷生活。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學也取得了極大的成就,雖然不如唐朝宋朝出名,但是也對中國文學的發展造成了很多積極影響。

這個時期還形成了畢竟完善的文學理論,很多文學理論的書籍也是在這個時期完成的,如《文心雕龍》。

魏晉時期生活圖文學的獨立漢代的統治結束後,社會進入了長期的混亂中,文人從講話的社會秩序中解放出來,這個時期的文學創作功利性相對減少,文學的抒情性得到極大地增強。

漢代末年的文學注重華麗,建安作家也繼承了這個特點,十分重視文學的美學特徵,因此文學從經學之中獨立出來。

建安時期的代表人物是三曹七子,這個時期的文學發展到了高峯階段。

建安時期的文學具有清峻華靡、慷慨悲涼的特點,被後人稱之爲建安風骨,也叫做漢魏風骨。

曹魏集團與司馬集團展開了血腥的權力鬥爭。

兩個集團的鬥爭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並且經歷六次比較大型的鬥爭,這場鬥爭十分的殘酷,導致文人的精神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消磨。

兩漢以來的精神風貌被徹底改變,玄學開始興起。

殘酷的統治下,文人們以或縱酒吟詩、或沉迷山水,以此自保。

這種思想的影響下,老莊哲學開始流行,文人對從政的執念也逐漸減少。

文學向士族化過度。

文人飲酒圖文學的士族化傾向三國時期,士族的地位得到提升,曹魏集團和司馬集團進行鬥爭時,都爭相籠絡士族,士族的地位又得到了進一步的提示。

西晉建國後,士族還獲得了世襲的權力。

這時的文人在帝王和士族的統治下,頌揚文學開始興起。

文人們不問政事,明哲保身,這時的文學風格柔弱華靡,情感細膩。

士族也享有文化的特權,注重文學的形式。

文人爲了迎合士族,追求詩歌的對偶,用詞綺麗,擬古風氣開始盛行。

但是也有一部分作家的作品具有建安時期的慷慨悲愴的氣質,如西晉的左思等。

南渡後,玄言詩出現,顯示了文人的玄學思想對文學的影響,並取代了文學的一部分特質。

玄言詩基本上有句無篇,藝術價值不高。

西晉時期,宮廷詩逐漸流行。

在文學士族化的同時,田園山水詩也開始興起,這標誌著詩歌從題材到風格都有了極大的變化。

田園山水詩的興起,標誌著我國文人將自然納入了審美視野,並將它作爲一種形式加以藝術的表現。

田園山水畫文學的宮廷化傾向南朝時期,士族以自保爲目的,他們關注的重點從廣闊的社會生活,又退回了狹窄的宮廷貴族生活。

他們沉迷享樂,詩歌創作也趨向於細膩纖弱,個人的性情得到了更自由地發揮。

蕭繹提出了緣情、尚美的文學理論,文人們爭相效仿,詩歌創作語言更爲流麗,技法更爲嫻熟,風格也更加華靡。

貴族與宮廷的文化趣味,影響了當時文學的各個方面,並產生了聲律理論。

魏晉南北朝時期服飾文學理論的建立《文心雕龍》的出現,標誌著中國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理論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

《文心雕龍》的貢獻主要有兩點,一是論述了文學發展的外部原因和內部規律,《文心雕龍》將文學的興衰與社會的風俗、政治的變化聯繫在一起,這本書認爲文學的內部規律在於繼承和創新。

二是總結了很多文學創作經驗,揭示了創作活動的奧祕,形成了中國特色的創作理論。

《文心雕龍》中的創作理論包含了形象思維、藝術想像、藝術風格等方面,具有極高的理論價值。

魏晉文學發展過程魏晉南北朝文學從漢末建安開始算起,建安時期,政權實際上被曹操所掌握。

這二十斤來,文化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對後世文學的趨勢產生了重要影響。

建安文學以三曹爲中心,他們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具有務實精神,他們的文學創作表現出鮮明的個性。

他們的創作多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或描寫戰爭的殘酷,或感嘆人生短暫,具有濃郁的悲劇色彩,這是建安文學的總基調。

建安文學受到後世文人的追捧,並成爲唐朝反對琦麗詩風的旗幟。

建安風氣建安文學之後是正始文學,這時正是魏晉易代時期,主要代表人物是嵇康,他崇尚自然,揭露了禮教的虛僞,表現了殘酷統治下的苦悶。

正始文學之後是太康文學,這個時期的文學又出現了繁榮的景象。

太康詩風過於華麗,在語言上坐了很多探索,但是卻失去了建安文學的風骨。

這個時期有一個特殊的詩人,就是左思,他的詠史詩與建安風骨一脈相承。

西晉滅亡以後,產生了玄言詩,東晉玄佛出現合流的趨勢。

這個時期又出現了一位特殊的詩人,就是陶淵明。

他開創了田園詩流派,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成就最高的詩人,田園詩的出現豐富了詩歌的內容,擴寬了表現技巧。

這個時期的詩歌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南北的風格具有很大的差別。

南方的詩歌以華靡爲主,主要描寫男女之情,而北方的詩歌,風格質樸,雖也寫男女之情,但是也寫社會風俗等各個方面的內容。

對後世的影響從詩歌的內容看,魏晉南北朝文學將詩歌的目光投向社會,使人成爲了詩歌的主題。

從技法上看,他確立了聲律的理論體系,使運用典故成了一種傳統,豐富了文學的修辭技巧。

從體裁上看,他是五言詩的繁榮期,也是七言詩的發展期。

不管從哪個方面看,魏晉時期的文學都對詩歌發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結語:不僅是詩,任何文學都包含了兩個方面,一個是技巧,一個是內容。

如果只考慮技巧,而不注重內容,那麼文學作品讀起來也許會很美,可是那只是一種空洞的美。

只有在內容的基礎上,注重技巧,才是成功的文學。

內容是骨,而技巧是肉,兩者都同樣的重要,在文學創作中缺一不可。

參考書籍:郭預衡《中國古代文學史》袁行霈《中國文學史》 相關焦點 如何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文學的自覺期? 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一文中提到這種說法。

這裡的「文」,指的是文學,廣泛一點也可以說是文藝,李澤厚《美的歷程》不僅認爲「文學的自覺」是魏晉的產物,而且說「非但指文學而已,其他藝術,特別是繪畫與書法,同樣從魏晉起表現著這個自覺。

」其中最直接的表述就是「文筆之分」。

魏晉南北朝:文學自覺與文學批評的興盛 從魏晉開始,歷經南北朝,包括唐代前期,是中國文學中古期的第一段。

綜觀這段文學,是以五七言古近體詩的興盛爲標誌的。

五古在魏晉南北朝進入高潮,七古和五七言近體在唐代前期臻於鼎盛。

魏晉南北朝期間,文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文學的自覺和文學創作的個性化,在這些變化中是最有意義的,正是由此引發了一系列其他的變化和發展。

魏晉南北朝時期爲什麼會被稱之爲文學自覺時期,其內在表現是什麼 導語:魏晉南北朝被稱爲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亂世之一,按理來說,在這種兵荒馬亂的時代,人們大多不會考慮除了吃飯之外的事情。

但是事實恰好相反,魏晉時期是我國文學發展非常迅速的時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特別是詩歌的發展速度極快,後世創作的詩歌範式大多是魏晉時期確立或者出現雛形的。

魏晉南北朝與隋唐時期的思想文化 儒學的危機和科技文化的繁榮(一)思想:儒學危機1、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產生於東漢末年的道教在南北朝時形式逐漸完善,儒學獨尊地位動搖。

同時,儒學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發展。

佛教吸收儒學精神,逐漸本土化。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神奇的時代,中國文學從此跨入了自覺期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神奇的時代,我國的古典文化在這一時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書法、文學等等領域都於此時過渡到了自覺期。

如果深層次探求原因,大概是因爲這一階段里,中國人的審美觀念發生了重大變革。

這個時期的文人更多的是社會形象,他們呈現出來的是一個羣體的相貌。

但這種情況在漢末魏晉時期被打破了,文人開始關注自身與其他人的區別,這是文人的自覺。

魏晉南北朝時期殺伐嚴重,但文學蓬勃發展,這共生的兩者矛盾麼? 民族之間的衝突,導致魏晉南北朝初期殺戮頻繁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代封建歷史發展中,一個充滿戰亂的時代,直到今天,人們對於此段歷史的印象和記憶,依然是少數民族南下入侵中原的畫面。

與此同時,魏晉南北朝時期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那就是除了少數民族勢力崛起之外,這也是一個屬於門閥士族的時代。

衆所周知,東晉王朝被稱爲門閥士族政治發展的黃金時期,甚至稱爲頂峯時期也不過分。

魏晉南北朝時期,小說的強烈興盛,這對後世文學發展有何貢獻? 在人們的影響中似乎明清時期才是小說繁榮昌盛的時期。

我國四大名著中除《紅樓夢》以外,其餘3本都爲明代所寫。

而在中國古代的魏晉南北朝得到小說發展,大家又知道多少呢?對於後世的文學發展又有怎樣的貢獻呢?在漢末時期,諸侯割據,最終形成曹魏、蜀漢、東吳三代政權,這段歷史也成爲了後世在文學與娛樂上的重要靈感來源;在西晉、東晉和南北朝時期,由於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使得這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也受到特別的影響。

儒家因戰亂而愈加繁盛,民間玄學的興起、佛教的大力發展、道教的盛興,甚至有遠處西方波斯與希臘文化的羼入。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美術概況是怎樣的? 但是,北方的少數民族在統治的過程中不斷的吸取中原文化中有利於他們發展的因素,也促進了自身的發展和民族融合,由此,北方的文化和少數民族的一些自身的特色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北方文化。

而南方經濟在西晉貴族的統治下,有一定的進步和發展,北方繼續從北魏分裂爲東魏和西魏,然後又經歷了北齊,北周。

魏晉南北朝的人口遷徙與飲食文化 在這種新飲食風氣的薰染下,魏晉六朝的名士風度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進而帶動了魏晉六朝文學的發展。

這時期飲食文化的發展爲魏晉六朝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同時飲食領域中的許多物種都生動代表和表現出此時的名士風度和文學的典型特徵。

魏晉南北朝的人口流徙與飲食文化中國幅員遼闊,文化地域性差異顯著,再加之政權的分立,以及民族文化的介入,使得文化發展不平衡。

戰亂的魏晉南北朝,文學的腳步不曾駐足,文學的發展從未脫離社會 的確,時代是思想之源,同時也是文學創作的重要源泉,大量文學作品的出現和醞釀,其實都是要立足於實踐社會的,一旦脫離實踐,那麼文學作品想必很難也會傳載於史冊。

文學風格,隨著社會發展變化在中國魏晉南北朝這個時代中,按照相關發展的歷史主線來看,可以將這段歷史分爲兩個部分。

文學是社會的映照!魏晉南北朝的文學,映射出民族大融合的背景 前言魏晉南北朝時期作爲中國古代歷史發展過程中,一個戰和交織、分裂割據,尤其是民族大融合的特殊時期,在整個時代的文學發展過程中也展現了與之前,特別是兩漢時期文學發展顯著不同的特點。

這一時期的文學藝術的表現形式和內容,大體上受到當時社會的一個發展狀態以及戰爭的影響,由此這也應當是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特殊文化的具體表現。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教育發展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史上一個特殊的時期,自魏蜀吳三國末期開始,到西晉、到東晉、到十六國時期,到南北朝時期,最後到隋朝統一。

三百餘年的歷史裡,有三十多個大小王朝交替興滅,這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

魏晉辭賦創作與文學自覺 一、魏晉文學自覺的社會背景清代學者皮錫瑞說過:「學術隨世運爲轉移,亦不盡隨世運爲轉移。

」前者是指社會發展變化對學術走向的外在制約,後者是指學術自身不能由外力改變的凝固性。

魏晉時期的學術也是在這兩股力量的整合下,表現出自身的時代特色。

政治文化的色彩,魏晉南北朝的美術,及其發展演變 也隨著中國歷史的演變而不斷變化,中國古代的美術發展與中國的政治相聯繫,具有自身的獨特魅力,而我們挑選思想開放、民族融合加快速度的魏晉南北朝時期,來看一下中國古代美術特點的縮影。

魏晉南北朝由於特定的社會環境的變化,因此是我國的美術發展歷史上的重要的過渡時期,當時,統一的政權被打破,出現了一些少數民族專政的狀況。

「民以食爲天」——談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飲食文化 可見,無論在哪個時期,無論在什麼地方,糧食永遠是人們最重要的東西。

中國作爲一個擁有幾千年歷史的古老國度,在吃這一塊,自然有著極大的發言權。

接下來,我將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飲食文化。

背景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替最爲頻繁的一個時期,在其長達三百六十餘年的分裂中,形成了大大小小三十餘個王朝。

由華麗的辭藻,轉變爲貼近民衆,文學的發展在魏晉時期出現變化 文學體裁的豐富以及宗教化趨勢明顯魏晉南北朝的戰亂局面,令這些擁有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特權優勢的氏族集團,無處施展自己遠大的抱負和理想。

門閥: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士族制度 直到唐代,門閥制度才逐漸被以個人文化水平考試爲依據的科舉制度所取代。

魏晉南北朝雖處於長期分裂對峙狀態,但在政治經濟制度上多有建樹,在中國歷史上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

其中,士族制度是這一時期特有的歷史現象,它的特點是按門第等級區別士族同庶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不同地位。

起源於漢朝的辟召制度:爲啥卻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得到了迅速發展? 魏晉南北朝時期又被後代史學家稱作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歷史上有名的朝代更迭最爲頻繁的歷史時期,這段時間不僅產生了許多新生的文化思想,同時也催生了許多具有時代特色的政治制度——辟召制絕對算得上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新興時代制度。

戎華兼采: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外音樂的文化交流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音樂的興起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音樂文化與外族音樂的交流以西樂東漸爲主,大量西域樂舞及其樂器、樂人在華夏音樂文化的發展歷史中揮寫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

其中大多數西域樂舞在隨唐燕樂的發展中居有重要地位,影響甚廣。

魏晉南北朝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亂世,它經歷了幾個朝代與政權? 這一特殊的社會政治環境自然會對此時期的文學創作產生影響,並打上深深的時代烙印。

魏晉南北朝的政治結構和觀念也與其他朝代大不相同。

此時期門閥政治和門閥士族觀念占統治地位,由此而形成這一時期諸多特有的社會文化現象。

由東漢世家大族演變而來的門閥士族是魏晉南北朝社會政治生活中的主角,他們的言行舉動直接作用和影響著當時的社會政治走向,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晉書·劉毅傳》)的社會政治格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