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浪隨波- 教育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漁父〉使用設問的方式,假託一名江邊漁父與屈原對話,用以表達他不願同流合污的心聲。

文中寫到屈原在被放逐後,披頭散髮,形容枯槁地在江邊行走。

有一位漁父看到他,問他 ... 跳到主要內容 ::: 逐浪隨波-教育百科 詞條檢索 全文檢索 音讀檢索 切換漢語拼音鍵盤 切換注音小鍵盤 關閉 小提醒:請務必輸入聲調做結束 輸入完畢後請點選 音讀檢索 進行搜尋 聲母 韻母 × 上傳圖片 分析結果: 取消 確定 × 錄製聲音  開始錄製  停止錄製 分析結果: 取消 確定 逐 ㄓ ㄨ ˊ 浪 ㄌ ㄤ ˋ 隨 ㄙ ㄨ ㄟ ˊ 波 ㄅ ㄛ zhúlàngsuíbō 字體放大 切換辭典 ToggleDropdow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教育部成語典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教育部成語典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ㄓㄨ ㄌㄤ ㄙㄨㄟ ㄅㄛ 漢語拼音: zhúlàngsuíbō 解釋: 比喻人沒有確定的方向和目標,只依從環境、潮流而行動。

《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宦門子弟錯立身.第一二出》:「似這般失業,似這般逐浪隨波,忍冷耽飢。

」《孤本元明雜劇.洞天玄記.第三折》:「想這廝犯無禱於天罪,妄行無恥不知非,至此也還不愧,只待逐浪隨波,成精作魅。

」也作「隨波逐流」。

比喻人沒有確定的方向和目標,只依從環境、潮流而行動。

《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宦門子弟錯立身.第一二出》:「似這般失業,似這般逐浪隨波,忍冷耽飢。

」《孤本元明雜劇.洞天玄記.第三折》:「想這廝犯無禱於天罪,妄行無恥不知非,至此也還不愧,只待逐浪隨波,成精作魅。

」也作「隨波逐流」。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逐浪隨波 授權資訊: 資料採「創用CC-姓名標示-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ㄓㄨ ㄌㄤ ㄙㄨㄟ ㄅㄛ 漢語拼音: zhúlàngsuíbō 釋義: 猶「隨波逐流」。

見「隨波逐流」條。

01.《五燈會元.卷一四.華嚴慧蘭禪師》:「華嚴今日不可逐浪隨波,擬向萬仞峰前點出普天春色。

」02.清.黃宗羲〈腳氣詩〉十首之一:「吁嗟運中人,逐浪隨波進。

」  猶「隨波逐流」。

見「隨波逐流」條。

01.《五燈會元.卷一四.華嚴慧蘭禪師》:「華嚴今日不可逐浪隨波,擬向萬仞峰前點出普天春色。

」02.清.黃宗羲〈腳氣詩〉十首之一:「吁嗟運中人,逐浪隨波進。

」隨波逐塵">  典源: 此處所列為「隨波逐流」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八四.屈原列傳》屈原至於江濱,被髮行吟澤畔。

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1>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注解〕 (1)凝滯:停滯不動。

此處所列為「隨波逐流」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八四.屈原列傳》屈原至於江濱,被髮行吟澤畔。

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1>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注解〕 (1)凝滯:停滯不動。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隨波逐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隨波逐流」字面義是順著水流而行,引申為人順著環境潮流行事,最早的源頭是屈原的〈漁父〉一文。

屈原是戰國時楚國大夫,後因受讒言被流放至江南,作〈漁父〉一篇以申己志。

〈漁父〉使用設問的方式,假託一名江邊漁父與屈原對話,用以表達他不願同流合污的心聲。

文中寫到屈原在被放逐後,披頭散髮,形容枯槁地在江邊行走。

有一位漁父看到他,問他說:「您不是三閭大夫嗎?怎麼落得此地步?」屈原回答:「因為舉世皆濁只有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不見容於朝廷,所以被放逐於此。

」漁父便問:「自古以來,聖人都能隨環境變化調整自己,既然舉世皆混濁,何不淈其泥揚其波呢?」「淈」(ㄍㄨˇ)是擾亂而使其混濁之意,「淈其泥揚其波」就是要屈原隨著大環境,跟著眾人起舞,一起沉淪。

《史記.卷八四.屈原列傳》也收錄這篇文章,同句話則載為「隨其流而揚其波」,意思與原意相似。

後來「隨波逐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人沒有確定的方向和目標,只依從環境潮流行事。

此處所列為「隨波逐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隨波逐流」字面義是順著水流而行,引申為人順著環境潮流行事,最早的源頭是屈原的〈漁父〉一文。

屈原是戰國時楚國大夫,後因受讒言被流放至江南,作〈漁父〉一篇以申己志。

〈漁父〉使用設問的方式,假託一名江邊漁父與屈原對話,用以表達他不願同流合污的心聲。

文中寫到屈原在被放逐後,披頭散髮,形容枯槁地在江邊行走。

有一位漁父看到他,問他說:「您不是三閭大夫嗎?怎麼落得此地步?」屈原回答:「因為舉世皆濁只有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不見容於朝廷,所以被放逐於此。

」漁父便問:「自古以來,聖人都能隨環境變化調整自己,既然舉世皆混濁,何不淈其泥揚其波呢?」「淈」(ㄍㄨˇ)是擾亂而使其混濁之意,「淈其泥揚其波」就是要屈原隨著大環境,跟著眾人起舞,一起沉淪。

《史記.卷八四.屈原列傳》也收錄這篇文章,同句話則載為「隨其流而揚其波」,意思與原意相似。

後來「隨波逐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人沒有確定的方向和目標,只依從環境潮流行事。

書證: 01.《五燈會元.卷一四.華嚴慧蘭禪師》:「華嚴今日不可逐浪隨波,擬向萬仞峰前點出普天春色。

」 02.清.黃宗羲〈腳氣詩〉十首之一:「吁嗟運中人,逐浪隨波進。

」 參考詞語: 參考詞語︰隨波逐流注音︰ㄙㄨㄟˊ ㄅㄛ ㄓㄨˊ ㄌ|ㄡˊ漢語拼音︰suíbōzhúliú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_逐浪隨波 授權資訊:資料採「創用CC-姓名標示-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詞條功能 轉寄詞條 錯誤通報 友善列印 推薦關聯詞 × 轉寄詞條 請輸入您想要寄送的對象Email,如果1人以上,請使用,分隔 取消 送出 × 錯誤通報 請輸入錯誤原因,我們會送相關人士審核,感謝您的參與 取消 送出 × 推薦關聯詞 請推薦與本項詞條之意義相同但名稱有差異的詞條 取消 送出 關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